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迤逦 寂廖 老当益壮 锱铢必较
B.岑寂 盘桓 浮摇而上 形影相吊
C.尺牍 付梓 催眉折腰 日薄西山
D.疏朗 踯躅 游刃有余 得鱼忘筌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A“寂廖”为“寂寥”,形容寂静空旷,没有声音的;B“浮摇而上”应为“扶摇而上”,“扶摇”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C“催眉折腰”应为“摧眉折腰”,“摧眉”是低眉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乐琴书以消忧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B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意动用法,认为……快乐C.意动用法,"以...为借鉴".D.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医生开的处方龙飞凤舞,潦草不堪,几乎难以辨认,让许多就诊患者头疼。曾几何时,人们无奈地戏称这种处方为“天书”处方。
B.为化解部分高铁旅客的不满情绪,铁路部门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日本与中国有绕不开的历史恩怨,又不能从日美同盟中脱身。他可以羡慕的对象是印度,因为印度能够做到在中美之间左支右绌。
D.殷鉴不远,见微知著。比照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看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它就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A.褒贬失当。龙飞凤舞: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应为“信笔涂鸦”。 C.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应为“左右逢源”。D.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不合逻辑。应为“数往知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公务员逢年过节就收受土特产、购物卡、礼金红包等的行为颇为普遍,以致有官员借口“节日收红包是我们的风俗习惯”为名义,为其行为辩护。
B.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薄弱、力量不足,各地要紧紧依靠政府和基层组织,建立起农村交通安全责任制,发挥好农村派出所、交警队的作用。
C.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堪称语言类节目的一大亮点。小品中的多句台词诙谐幽默,富于深意,迅速被网友热捧并且引用,成为马年热门的金句。
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句式杂糅。应该为“以……为借口”或“以……名义。 B.成分残缺。在“力量不足”后加“等问题”。D.搭配不当。“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的结果”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③⑤①②⑥④ C.②④⑥③①⑤ D.①④⑥③⑤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B.六句话都有“是”字,但可分为两组,③⑤①表达直接目的,并且③⑤的句式相似。②⑥④语意递进。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张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