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河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78321
2015河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78321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1-1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伴随落日的余晖,辛弃疾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B.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以来石破天惊,近日又被曝出主题曲《时间煮雨》与日本歌曲《风车》结构音质完全一致,涉嫌抄袭。

C.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D.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A.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B.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合语境C.南辕北辙:本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后比喻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 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困难重重,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B.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中,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  B.表意不明,“性格开朗外向……”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D.“在…中”,缺主语。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仿用句式关键要弄清例句(原句)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仿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有时是相对于缺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在诗性艺心就是浑全充融。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国哲学中有一个著名比喻:“月印万川”,最能体现充满圆融的特点。这个比喻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万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万千江湖,无处不映出它的圆影。然万千个圆共有一圆,万种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圆贯穿了万川之圆,散在江湖各处的异在之圆联成一个整体,只有一个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观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万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强调了万物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生命这一重要特性。

中国哲学的圆满具足说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情调,它实际上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满圆融的生命哲学刺激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家总有一种自觉的超越意识,要尽广大,极精微,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而观永恒。然而宇宙洪阔,天道苍苍,艺术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它总不能摆脱具体的实在,总在关注一人一事一时一物,这便制约了艺术家的绵绵长思。万川之月自在圆融的生命哲学却给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艺术家既关心“一”,认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万事万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关心的是“一切”,因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圆足的生命整体。《文心雕龙》云:“乘一总万”;《二十四诗品》云:“万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国艺术家更重视当下直接的观照,更关心微观,在艺术倾向上,两汉时铺排山川云物的现象到了唐宋时越越少,人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更加精微、细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细致的审美风尚渐渐弥散开。如在中国园林中,人们普遍追求“壶纳天地”的妙处。一湾清泉,几条幽径,几处亭台,便俨然构成一自在圆足的世界。请看中国园林的命名:勺园,如一勺之大;蠡园,如一瓢之微;壶公楼,小得如茶壶一般;芥子园,微小得尤如一粒种子;一沤居,细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涟漪。但是,在中国人看,一沤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连绵峰峦,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们常常将园林景区叫做“小沧浪”、“小蓬莱”、“小瀛洲”。“小”是园林特点,“沧浪”“瀛洲”等则是人们远的心意,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这成了中国艺术家不言的秘诀。

在中国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溪山无尽”为名的画,它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家对山川无尽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图》风格迥异,一是江山无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却是一致的,人们在他们的画中无所憾,因为它们自身就是一个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阳“有人悟得丹青理,专向茅茨画山水”正谓此。若要能演成一个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为灵区。

(节选自朱良志《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有修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圆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圆即圆满、周备、具足、万物之理、混成无缺,体现在诗性艺心上即浑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自然界中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虽形态各异,但都一统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到处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中国艺术家的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观永恒的观念,是受儒道佛中圆通生命哲学和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

B.自在圆融的生命哲学是解脱艺术家受时空和具体事物限制的钥匙。

C.“乘一总万”“万取一收” 与中国艺术家更重视当下的直接观照、关心微观等都体现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圆足的生命整体的哲学观点。

D.中国山水画中有许多以“溪山无尽”为名的画,它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创造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万物均有其内在之理,而内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中,“天地”和“须弥”是人们远的心意。

C.两汉铺排山水云物的现象到唐宋越越少,因为用精微、细致表现“涵盖乾坤”较铺排渲染更能体现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画道之理体现哲学上圆通之说,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灵光耀现,形成自我圆足的世界。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A

6.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 应该体现万川之月的第一个含义。论述类文章解题抓住三个方面:“读”“比”“找”。即通读全文,精读文段;依据选项找原文对应句,比较题干、选项看选项是不是答非所问;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比较选项和选项,选出最正确或最错误的一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范围扩大应该是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要求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条件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出现比较。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这类题目的错误点设置:(1)暗中更换,偷换概念;(2)夸大或缩小事实;(3)相互矛盾;(4)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 9 1 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 9 1 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 9 1 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五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沭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 1 9 1 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    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    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    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    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在师资方面,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②在治校理念上,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③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教授治校。(每点2分。)

(3)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每点2分。)

(4)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B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的工作”错。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条件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出来的信息源进行整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一是归拢并使之有条理,二是概括具体内容。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将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和概括,并按一定的条理表述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主要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答题时,应该先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主张,然后来思考我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看法,将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与我们的看法和主张相结合,就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6754576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