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湖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2195
2016湖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2195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6-04-0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B.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C.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胸有成竹,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D.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我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远隔重洋,却异曲同工地表现着爱情。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A.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句中是“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意思是烟雾较多,属于望文生义。B.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句中是“人与羊”,对象不对。D.异曲同工: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句中是说两者的内容相同,因此不能用“异曲同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A.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句中是“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意思是烟雾较多,属于望文生义。B.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句中是“人与羊”,对象不对。D.异曲同工: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句中是说两者的内容相同,因此不能用“异曲同工”。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看罢故事,我不禁也要感叹林志玲的聪慧: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她每次都能以“四两拨千斤”悄然化解,这一神奇秘诀就是因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同理心”。

B.康师傅食用油的安全问题告诉我们,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不是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就能凑效的,还须加大处罚力度。

C.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一直享有盛誉。

D.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成分残缺,在“四两拨千斤”后加“的方式”,与“以”搭配。B.主宾搭配不当,“问题是……过程”,可改为“打击……的违法行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C.“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语序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经过压缩即可发现,A.成分残缺,在“四两拨千斤”后加“的方式”,与“以”搭配。B.主宾搭配不当,“问题是……过程”,可改为“打击……的违法行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C.“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语序不当。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沈从文先生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很有心得地告诉我们:“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是什么意思呢?                             。        ,        。      。

①作家不能想当然的使唤人物

②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感情走向

③他要对笔下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

④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

⑤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好

⑥要站在小说中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做事情

A.、②④①③⑥⑤  B.①⑤③⑥②④  C.④②⑤①③⑥  D.⑤②④①③⑥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通读文段发现,所说内容应该分为人物特征(②④)、作家如何写(①③⑥)、小结(⑤),按照写作的逻辑关系应先说人物特征,再说作家如何写,最后小结。因此选择A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如本题按照写作的逻辑关系应先说人物特征,再说作家如何写,最后小结。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4.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C.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5.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B.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C.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D.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B.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C.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D.“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A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是现象,是例子,不是导致“语言癌”产生的因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一项”或者“属于……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是对文章第三段的概括,概括的过程中误把魏晋风度的体现理解为原因了,张冠李戴,混淆概念。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是后果及影响,C.是最先“发难”的个例,D.是在服务行业的表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A就是对文章第一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 “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可以看出,此选项概括是正确的。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D.“‘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说法错误,选项对应的信息在第二段,原文句子是“‘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可以看出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是“击中命门”的结果,而非“迅速升温”的原因。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强加因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 “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

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

“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                                           

(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通过茨维达绘画习惯的叙述与分析,刻画了茨维达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

 B.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C.茨维达小姐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就主动跟“我”解释出现在那里的真实原因,让”我”相信。

 D.喜欢关注冈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E.“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这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8.“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8.示例:监狱看守的出现,揭示了茨维达谎言背后的真相;借助监狱看守,虚写茨维达,突出人性的复杂;借助监狱看守的话,点明小说的主旨,即揭示一种奇怪的生活现象——“串味儿”。(每点2分,扣住情节、人物、主题三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9.指出一个事实,为结尾监狱看守道出真相留出余地;(2分)指出一种感受,暗示“我”当时就有疑问,为“我”认识的转变作铺垫;(2分)和监狱看守的那段话作照应,用谎言与事实的对比彰显人性的复杂,深化主题。(2分)(扣住情节、人物、主题三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10.结合全文:茨维达是城市姑娘,却喜欢画伴随渔民生活的“四爪锚”;香喷喷的茨维达在探视后变得臭气熏天;酒馆里的监狱看守总是喝啤酒喝得醉醺醺;掘墓人的醉汉总是用啤酒的气味压倒自己身上的死人气味。(4分)

联系生活:示例一:生活需要串味。生活是个调色板,需要五颜六色,而单调的生活总是让人厌倦,感觉没有味道。丰富有趣的生活会使人生更为多彩。尝试多样的生活,会使自己的人生更为丰富,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更能为事业的发展助力。(4分)

示例二:生活不需要串味。世界复杂,我们需要追求生活的简单,不要被五颜六色的世界蒙蔽了双眼。执着于自己单一的生活,用坦然、淡定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复杂,心无旁骛,不需要浅尝即止,我们一定会获得自己事业的成功。(4分(任选一观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7.试题分析:A.“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于文无据。C.“真实原因”错,由后文监狱看守的话,可见她的解释并非真实原因;从最初情形看,“让我相信”是对的,但后来监狱看守的出现,则让“我”看清了真相,“我”也就不再相信了。D.“喜欢关注囚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是假象和假情,“为人质朴”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如本题A项D项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C项是对情节内容的考查。

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题。答题时扣住情节、人物、主题三点作答,监狱看守的出现,“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揭示了茨维达谎言背后的真相;借助监狱看守,虚写茨维达,突出人性的复杂;借助监狱看守的话,点明小说的主旨,即揭示一种奇怪的生活现象——“串味儿”。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作适当调整或取舍。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此处是伏笔,为结尾监狱看守道出真相留出余地;指出一种感受,暗示“我”当时就有疑问,为“我”认识的转变作铺垫;与下文和监狱看守的那段话相照应,用谎言与事实的对比彰显人性的复杂,深化主题。作答时扣住情节、人物、主题三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思路点拨】此类题型作答时扣住情节、人物、主题三点。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外貌细节等。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如本题这一细节为结尾监狱看守道出真相留出余地;指出一种感受,暗示“我”当时就有疑问,为“我”认识的转变作铺垫;与下文和监狱看守的那段话相照应,用谎言与事实的对比彰显人性的复杂,深化主题。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 这里包含两个问题,第一问应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总结,这也是这篇小说的精髓所在。文本涉及到的味道有“茨维达”:“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 ‘四爪锚’”、“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酒馆里的监狱看守”;“掘墓人的醉汉”。第二问显然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所作的更深层的思考,是由特殊到普遍,要以客观辩证态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和生存现状。分析时,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合乎逻辑。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其实这是设题者给考生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仅仅围绕文本。同时本题很有时代意义和生活感,无论学生能否读懂本文,该题都可以说上两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 露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