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福建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3597
2016福建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359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5-0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9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斩钉截铁    讥诮    提防    迄今

B.刻苦自厉    征戍    辨析    锁呐

C.聊以慰籍    泄漏    防碍    绰约

D.俊采星弛    踟躅    编辑    蓬蒿

难度:
知识点:字形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B项,励、唢;C项,藉,妨;D项,驰,踯。刻苦自励意思是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刻苦学习,自我激励。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慰籍”应该是“慰藉”。“慰藉”的“藉”读“jiè ”,不是“jí ”。“藉”有两个读音,意思不同:(1) jiè ,可构词“慰藉”,意思是“安慰,抚慰”;(2) jí ,可构词“狼藉”,意思是“乱七八糟”。由于有人把“狼藉”写成“狼籍”,于是造成形近别字“慰籍”(《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注明“狼藉”也作“狼籍”)。踯躅 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驰  chí 基本字义 1.车马等奔跑,快跑:~驱。~骋。风~电掣。 2.向往:神~。心~神往。~念。~思。 3.传播,传扬:~名。~誉。 4.驱车马追逐:“齐师败绩,公将~之”。      弛chí 基本字义 1.放松,松懈,解除:松~。废~。~惰(懈怠)。~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 2.延缓:~期。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一、命题形势: 字形辨析题在高考卷中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依然是高考当中必须准备的热点题型。高考试题直接考查字形辨析的题多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间接考查字形辨析的题多在第Ⅱ卷以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句式的仿写与变换、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作文等题型出现。其涉及面之广、分值之重,理应引起考生复习备考的高度重视。 二、备考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生应明确以下几点: 1.高考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 2.考查的要求是识记。 3.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考生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 4.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如同音字“寞—漠”。

2.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悟以往之不(劝止)  形影相(安慰)   三径荒(接近)

B.怀良辰以孤往(爱惜)  君子见(机会)   而一国(取信)

C.控蛮荆瓯越(引导)  乎待哉(什么)   门衰薄(福分)

D.天地之正(顺应)    臣洗马(授予官职) 不名节(矜持)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2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机:预兆(①<名>弩机;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韩非子·说林下》:“操弓关机”②<名>泛指器械的机关。《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③<名>机械;器械。《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④<名>织布机。《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⑤<名>事物的关键。王符《潜夫论·本政》:“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⑥<名>时机;机会。《赤壁之战》:“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⑦<形>重要的;关键的。《晋书·荀勖传》:“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⑧<名>事务,专指国家政务。《汉书·百官公卿表》:“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⑨<名>事物的细微迹象或动向。《滕王阁序》:“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⑩<形>机灵;机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C引:连接;D矜:自夸(①<动>怜悯;同情。《陈情表》:“还在故老,犹蒙矜育。”②<动>注重;检点。《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③<动>自夸;夸耀。《项羽本纪赞》:“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④<动>庄重;自重。《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⑤<形>得意;骄傲。《促织》:“虫翘然矜鸣,似服主知。”⑥<名>矛、戟等兵器的木柄。《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翻译为现代汉语意思的词语在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如题中“君子见机”的“机”和D中“不矜名节”都属于这种情况。

3.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潦水尽寒潭清    举世非之不加沮

B.猥微贱          去六月息

C.实迷途未远      山原旷盈视

D.知来者可追      尽节于陛下日长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7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承接,转折;B项,凭借;C项,大概,助词无义;D项,取独,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4.

4.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遂见用于小邑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目吴会于云间

难度:
知识点:语法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句式。D项,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他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可分为:A.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 B.用“于”“受……于”表被动 C.用“被”表被动 D.用“见”“见……于”表被动 E.无标志被动句,根据上下文判断。A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表被动。B遂见用于小邑,中“见”表被动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表被动。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该题中考核的都是“特殊句式”。

5.

5.下列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西汉刘向搜集屈原及汉代宋玉等作家的作品整理而成。

B.《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归纳为“赋、比、兴”。鲍照的《拟行路难》中“泻

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一句就采用了“赋”的手法。

C.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杜

甫的《春望》)、绝句(如王维的《鹿柴》)等。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6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A.宋玉是战国时代诗人(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B.比兴手法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C.谢灵运是东晋诗人(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该题中考核宋玉、谢灵运。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93.33%
容易
1
6.6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9
60.0%
现代文阅读
2
13.33%
文言文阅读
1
6.66%
名句默写
1
6.66%
语言表达
1
6.66%
作文
1
6.66%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形
1
6.66%
词语
2
13.33%
语法
1
6.66%
作家作品
1
6.66%
成语(熟语)
1
6.66%
病句辨析
1
6.66%
句子衔接
1
6.66%
图文转换
1
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6.66%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6.66%
人物传记类
1
6.66%
其他
1
6.66%
1
6.66%
材料作文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