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黑龙江高一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85298
2016黑龙江高一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85298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6-04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因人之力而之(攻打)      越国以鄙(远地,指郑国)

B.相四十里(距离)          沛公则车骑(安排、安置)

C.旦日士卒(犒劳)          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D.我至军中(估计)          素留侯张良(交好)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敝:损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B项,置,丢下。C项,顾:副词,表转折,不过。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1。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2.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3.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4.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5.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6.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2.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A.共其乏困               B.吾得事之

C.吏民,封府库         D.使使以大王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1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例句,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B项,兄,以兄弟,名词用作状语;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C项,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D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3.

3.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来何操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沛公安在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⑦见燕使者咸阳宫

⑧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⑨具告以事

⑩燕王拜送于庭

⑪以试人,血濡缕

⑫籍何以至此

A.①②⑫/④⑥/③⑤⑧/⑦⑪/⑨⑩

B.①④⑫/②⑥/③⑧/⑤⑦⑩/⑨⑪

C.①④⑫/②⑥/③⑤⑧/⑦⑪/⑨⑩

D.①④⑥/②⑫/③⑤⑧/⑦⑩/⑨⑪

难度:
知识点:语法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①④⑫宾语前置句;②⑥定语后置句;③⑤⑧被动句;⑦⑪省略句;⑨⑩状语后置句。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4.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太子闻之,伏尸哭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B.①会怒,不敢献                 ②吾还也

C.①常身翼蔽沛公                 ②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①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邻厚,君之薄也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前者,而,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B项,其,前者,人称代词;后者加强语气副词,还是(表婉商)。C项,前者介词,用;后者连词,因为。D项,之,二者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5.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又欲肆其西封

B.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5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平时对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B项,内,通"纳",收容。C项,倍,通“背”,背弃;背叛。D项,卒,通“猝”。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假借字指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不相干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的尝试和猜想。“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部首或偏旁,或者就更换一个部首或偏旁。答题技巧:(1)当一个字按其常见义讲不通时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高中教材常见通假字100个左右,要求归纳。(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4
20.0%
中等
16
8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2
60.0%
现代文阅读
2
10.0%
文言文阅读
2
10.0%
填空题
2
10.0%
语言表达
2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6
30.0%
语法
1
5.0%
成语(熟语)
1
5.0%
病句辨析
2
10.0%
句子衔接
1
5.0%
作家作品
1
5.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5.0%
先秦诸子百家
1
5.0%
人物传记类
1
5.0%
其他
2
10.0%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5.0%
压缩语段
1
5.0%
材料作文
1
5.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何海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