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江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6109
2016江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6109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6-06-1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内蒙古冤案震惊全世界。18岁少年被冤杀人,法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判少年死刑并执行。18年后真凶终于出现,执法部门草菅人命的行为实在令人        。所幸冤情终于昭雪。

②一个以巩固王室为己任的重臣,眼见山河已如风中飘絮,自己又无法挽回颓势,能不        ?文天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势衰败,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③京东商城去年高管离职消息不断,甚至还因为高级副总裁的不当行为声誉受损。        ,近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高调对外表示,“未来公司70%的高管将通过内部提拔培养”。

A.痛心泣血    痛心疾首    痛定思痛  

B.痛心疾首    痛心泣血    痛定思痛

C.痛定思痛    痛心泣血    痛心疾首  

D.痛定思痛    痛心疾首    痛心泣血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强调“怨恨”。痛心泣血:痛入心田,哭出血泪,形容极其悲痛,强调“悲伤”。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强调“改正”。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引人关注的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率先触壁,夺得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三个冠军,也是亚洲选手42年来在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B.据悉,哈文离职后,其主要创作团队是否跟随离开,尚不得而知,不过从目前央视综艺频道的架构来讲,哈文团队几乎是整个频道的中流砥柱,一旦团队也离开,或许对频道有所影响。

C.“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D.“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主宾不搭配,改为“也成为42年来首位在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上夺得金牌的亚洲选手”;C项句式杂糅,“其目的”与“旨在”杂糅。D项语序不当,将“不仅仅是”和“更是”后的内容对调。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王尔德说,过去书是由文人来写,大众阅读,现在书由大众来写,无人阅读。这话在今天还能让人点头称是。虽然王尔德以后,一个多世纪之中人类世界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                ,但我们都心知肚明,王尔德此处的“阅读”,可不是茶余饭后,娱乐化的阅读,而是要皓首穷经,开卷获益的阅读。

A.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

B.又产生了无数畅销书作家

C.有无数年轻作家冉冉升起

D.又产生了无数的年轻作家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前文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可知,横线处与之相对的作家应为“畅销书作家”,而非“年轻作家”,据此可首先排除C.D两项。A.B两项的区别在于句式不同,B项“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并列关系,A项“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承接关系。句中的“畅销书”与“畅销书作家”之间不是孤立的,正因为产生了畅销书,才相应地出现了畅销书作家,它们之间应该是承接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而且如果选B,句子读起来也很啰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寓意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选自《汉族成年礼絮谈》)

4.下列对文中古汉族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C.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5.下列对古汉族成人礼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D.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汉族冠礼中,冠者被先后加以缁布冠、皮弁、爵弁,并有不同的祝辞表达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使冠者感受到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正常情况下,人们可根据古汉族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汉族人完成成年礼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D.古代汉族女子们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D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理解错误,原文“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庶人的成年礼只是没有记载,并不能说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A.“二十岁生日时”和“这些仪式”不准确,原文是“占筮确定行礼日期”,“某些仪式……发生了重大变异”;B.“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错,原文是“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D.原文为“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过于绝对,原文“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卡尔起初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8.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9.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0.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E(选A项3分,选E项2分,选D项1分。)

8.①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作品借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

9.①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工人们不受到更严 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②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③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④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

10.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涵和主题。(2分)①符合人物形象特点。托可可夫 斯基自杀的动机是创造机会让工人们逃走,这与他一贯把自己的无私大爱献给工人们的品质完全吻合,是使人物形象发展完善的必要情节。②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托可可夫斯基想用自己的死制造混乱,让工人们想办法趁乱逃走,这一设计使情节更完整,更贯通,也使后文情节合理展开。③艺术效果上更能震撼人心。为挽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节使读者的内心受到更强烈的震撼,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表明观点后,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现、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答不赞同的,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而充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略。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语言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平实”;B项说可可夫斯基态度收敛是因为“害怕工人报复自己”有误;C项说“卡尔”找回逃走的工人于文无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分析“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要从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几个方面考虑。小说中无闲置之笔,任何一个“道具”都有不同的作用。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要先审清题目的要求,再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全面),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最后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答题模式:一个总扩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题 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根据文意找到要求回答的问题,向外延伸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章和实际进行论述。此题属于向外延伸的题目,答题时要根据小说中主人公的言行,然后概括出相应的品质,进行合理的解释。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2
16.66%
名句默写
1
8.33%
语言表达
2
16.66%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扩展语句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zyw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