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山西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6123
2016山西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612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6-1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联的横批也叫横额,属于对联再运用中的组成部分,它与对联的内容理应一致,而且要与不同的社交场合相适应。如:     ,适用于学校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      ,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         ,适用于医院新建,以表示道喜之意。

A.杏林春暖  琴瑟和谐  春满杏坛

B.杏林春暖  琴瑟重调  春满杏坛

C.春满杏坛  琴瑟和鸣  杏林春暖

D.春满杏坛  琴瑟重调  杏林春暖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杏林春暖,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春满杏坛。“春满杏坛”,孔子设教于杏坛,指老师桃李满天下,学生很多。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琴瑟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第一处,后面给出的语境是“学校开办”,故应使用“春满杏坛”。第二处,后面给出语境“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应使用“琴瑟和鸣”。第三处后面的语境是“医院新建”,应使用“杏林春暖”。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琴瑟和鸣”多侧重祝贺之意;“琴瑟和谐”侧重描述现状。第二要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杏林春暖”指的是医术,“春满杏坛”指的是教师。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题中,A项,“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B项,“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D项,“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搭配不当,“吸取”与“经验”不搭配,删去“经验”。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在……下”这一结构中缺少了介词“在”;D项“吸取”后面跟了两个宾语,其中与“经验”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3.

3.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地域诗歌的写作,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并不少见。                              。而新世纪的地域诗歌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改变了地域写作的主观视野,努力呈现地域特征与精神气象的一致性。

①成为他写作与阅读最主要的背景

②独特的地域经验和它的灵魂、气质反而被固定的抒情观点遮蔽了

③但以往大多数的地域诗歌,呈现的不过是对故土的主观感情

④地域往往是诗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山川河流,风俗人情,都给诗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⑤因为这是诗人最熟悉、最称心的经验空间

⑥而不是独特的地域经验本身的诗意

A.⑤④①③⑥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②⑤⑥④③①     D.③⑥⑤①④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目所给各句的语意以及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⑤句中的“因为”跟上文构成因果关系。④句中的“地域”紧接上文,①句中的“成为”是“永恒的记忆”的谓语,③句中的“但”与上文构成转折,⑥句中的“而不是”紧接上文,②句中的“遮蔽了”与下文衔接紧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地域写作。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本题可以抓“但”“因为”“而不是”这些词语。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辨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粹哲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二者达刮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白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B

5.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干问的是“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B项,“因为……,所以……”有误,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选项因果颠倒。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B项,其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一段,选项颠倒因果关系。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C项,有两处错误。“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不是决定“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的条件,而是“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的内容。“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的原因,是“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或者“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选项C出自文章最后一段,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

6.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概述有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课件邓小平是“重申实事求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进行比对。本题的选项C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二段,经过比对可以发现选项中“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的表述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抉择

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教官,我们去哪?”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对!他是我的教官!”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忧惚。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一神情忧惚的教官,看上去忽然老态了许多。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钟!”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偌一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怔住了一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一墓周围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教官,我看您来了一”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碎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冲下去一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烟的田野里。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一名学员说起过“为什么?”除了你!”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做?”

“我?”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一我相信,以后你可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目。

“教官!”我追上几步,喊住了他,“刚才一路上,我都在思考您的问题,可是……可是很渐愧,我想……假如,假如当年我是您的教官,我会和您·····一起跳伞……”

教官停下脚步,回过身。“你是个诚实的人!”教官脸上很平静,“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三十年,现在我告诉你我的答案:如果当年我是教官,我想,我也许能够做得到像我的教官那样!”

面对教官,我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而发烫的两颊更烫了。

“但是,如果同样的紧急关头出现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官,我又会怎么做?”教官自问自答,他的脸色忽然变幻,仿佛有些难以捉摸了,“对于这一个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想好答案……”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题目的含意是在紧急关头,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生死。“抉择”一词比“选择”显得庄重,从而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B.教官对带“我”去见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一步到位地明白说出来,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并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C.“这就是我教官的家”,教官没有说“坟墓”而委婉地说“家”;教官的话很含蓄,所以说“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D.去沿海机场时,“我”开得快,回来时,开得慢,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这是因为听了教官的感叹。

E.通过“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和“两颊更烫了”等动作描写,表现“我”对教官由衷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惭愧。

8.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0.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8.为了突出这一情节,小说讲行了层层铺垫先写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到了坟前才知是一位死去的教官;在飞回的讨程中才告诉“我”这位教官牺牲的原因;回到机场,才向“我”提出在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问题时,带“我”去贝一个人的真相才大白这样层层设疑,层层揭疑,将情节引向高潮,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9.①重情义,有良心对自己的教官,即为人民牺牲的英雄李为军充满敬意,年年为之扫墓;②关心他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③真情直率对青年飞行员透露自己在现实面前,面对紧急关头的抉择的迷茫(每点2分)

10.不多余。它使“抉择”的情节由过去向现实延伸,过去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而保护人民和战友,但是现实却使人迷茫,犹豫。这引起人们思考,这是为什么?怎样解决?同时使“我”的教官的形象显得真实、丰满;使小说反映现实更加真实、深刻,增强了主旨的深刻性和含蓄性(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7.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D项“听了教官的感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去时心情轻松,回来时心情沉重;B“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分析错误,没有此点;E“动作描写”分析错误,应是细节描写。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BD项主要是考查小说的情节,E项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8.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么”,这是针对小说的构思设题。既为“铺垫”,可见应是安排在“抉择”之前的情节,考生应到前文找到前文与“抉择”相关的情节,比如上文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是谁,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而到了坟墓那儿才知道是一位死去的教官;回来的途中告诉我牺牲的原因;回到机场才提出“抉择”这一问题。这一问比较简单;对于第二问,“这样安排的好处”,可以从“铺垫”的目的入手,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是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情节的角度来讲,在铺垫中把情节引向高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明确目标,“进行铺垫”明确答题的方向,应是到上文找出与“抉择”相关的情节;“好处是什么”,要考虑作者这样设置的目的,可以从如下角度分析,情节、主旨、形象、读者等等;然后回归文本,概括“抉择”之前的情节。

9.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教官的内容,然后依据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时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全面概括。要注意抓好切入点: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切入。从情节切入,从环境切入等。从他年年为牺牲教官扫墓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可见他关心他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本题可以到文中找出描写教官行为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10.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多余”,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结尾的特色、主旨、形象、情节、读者的感受等。答题的时候,应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从几个角度分析。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探究类题目,首先要把握“多角度、多层面”的内涵。所谓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内容方面,包括主旨、思想感情、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层面和角度。形式方面,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层面和角度。比如本题就可以从结尾的特点,读者的感受,对人物形象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结尾。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填空题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扩展语句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嘉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