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安徽芜湖某中学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安徽芜湖某中学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6-2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化常识。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根据“九日”、“登高”判断应是重阳节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根据“新桃换旧符”即张贴新对联,可判断应是春节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根据“下月轮”即桂花好像从月中坠落,可判断应是中秋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根据“元夜”“灯”可判断应是元宵节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化常识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科举制度、地理方位、对人的称谓以及计时单位等等。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2.

2.下列人物与别号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香山居士(白居易)

B.六一居士(欧阳修)

C.柳泉居士(蒲松龄)

D.易安居士(杨万里)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学常识。易安居士应为李清照。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唐代大诗人李白——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白居易——香山居士  晚唐的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耐辱居士 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莲峰居士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 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居士 北宋文学家李之仪——姑溪居士 北宋词人秦观——淮海居士 北宋词人陈师道——后山居士 南宋词人叶梦得——石林居士 南宋词人陈与义——简斋居士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居士 南宋词人辛弃疾——稼轩居士 南宋诗人张孝祥——于湖居士 南宋词人张元干——芦川居士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幽栖居士 南宋诗人曾几——茶山居士  南宋词人刘克庄——后村居士 元政治家、诗人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元书法家陆居仁——瑁湖居士 元代画家倪瓒——云林居士 明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青藤居士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温陵居士  明代散曲家薛论道——莲溪居士 明代诗人文征明——衡山居士 明代文学家唐寅——六如居士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蝶庵居士 清诗人、画家钱载——万松居士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芹溪居士 清代文学家袁枚——仓山居士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柳泉居士 清末大学士翁同龢——瓶庵居士.此题考核对重要作家相关常识的记忆能力。

3.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集装箱和大宗运输行业正经历周期性下滑,但分析师却对一些相关股票           

②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如果身边有一个这样气焰嚣张的“大人物”,人们往往会对他          

③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           

A.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B.另眼相看    侧目而视   刮目相看

C.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D.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成语的运用。“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前者是中性词,后者褒义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但是,看人的角度不同,“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刮目相看”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令人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则是拿此人(或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如“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应结合记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8.作者写“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句的用意是

A.描写蛟川城郊景色的优美动人。

B.说明天色已晚,时间紧迫。

C.强调时间尚早,为渡者“主张徐行”做辅垫。

D.说明天色昏暗,为渡者“熟视小奚”埋下伏笔。

9.“予愠为戏”的意思是

A.我和气地跟他玩了一会儿。

B.我恼怒地戏弄了他一番。

C.我生气,认为他是和我开玩笑。

D.我恼怒,因为他在和我玩游戏。

10.这篇短文讲明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A.欲速则不达  B.日暮途

C.不耻下问    D.半途而废

难度: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8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8.B

9.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8.这是一道分析写景作用的题目,做这一题首先要了解全文大意,全文要表达欲速则不达的意思。而我欲速就是因为天色已晚,内心慌张,为了渲染这一点,用了景色描写,来突出时间已晚。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1.景色描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以叙述为主的文章要考虑写景是不是突出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气氛,传达了感情。3.以塑造人物为主的文章,要考虑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简言之:表现环境特点,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或形象特点)此题主要从点出环境特点方面去考虑。

9.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此句的主语是“予”即我。愠意思是生气、恼怒。“为戏”省略的成分很多,是典型的省略句。省略了其,他。整个句子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认为其戏弄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有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二、翻译原则: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多余。“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体现“信”和“达”。三、翻译策略——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留:凡古代的朝代、年号、国号、日期、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等专有名词或②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二)删:把可略的字、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三)换: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四)调: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时必须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五)补:有些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即补出省略内容。通常会在文中省去了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宾短语中的介词等。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文言翻译题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点”还指一些重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疑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翻译时不可忽略。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此题主要考查关键实词以及句式的翻译。

10.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根据文中关键句“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以及我在束书问题上的遭遇,可判断本文的主旨是“欲速则不达”。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参考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 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嗨,迈克

周海亮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后,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彼此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以清脆的声音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

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

嗨,迈克!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张采鑫高长梅编著,九州出版社)

4.认真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

                      → 自信振作 →          

5.母亲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时,为什么要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

6.小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墙上的“嗨,迈克”是母亲的笔迹。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

C.母亲、老宅和那面墙改变了迈克的命运,所以迈克想要写一首诗献给她和它们。

D.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残疾,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无聊悲伤   惊喜愉快   怀念感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母亲是为了不让迈克发现其中的秘密,保护迈克自尊心不受伤害。②母亲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引起路人对迈克的关注和鼓励,帮助迈克树立信心。③母亲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是要让他鼓起勇气去面对他眼前的大千世界,体现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卒章显志,更加凸显母爱的深度。②篇末解开谜底,具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③“嗨,迈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发展走向高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选D项得4分,选 C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4.做此类题目,我们要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从他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他会怎么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再加上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种思考产生的影响。文中有相应字眼的就用文中的。一开始“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找到“无聊且悲伤”然后“找到“愉快”最后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我们从杰克的角度去想,他此时的心理是“怀念感激”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以外国小说作为材料的考查通常就某一细节探求人物心理,或者就某一事件梳理心理变化过程。就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其设问方式为:①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2011年江西卷)②划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2010年广东卷)分析题目①考查筛选、概括能力。要抓住瓦萨卡看到小包后的相应语段来挑选,找准心理变化的词语。做这一类题一定要注意选准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将“他”看到别人摘走受伤女人耳环“愤愤不平”也写了进去,这显然与题目要求不符。应就发现小包这一事件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关注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其次,还要分析各阶段相应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语句。题目②考查我们通过观照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所体现的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语言和行动是心理活动的外化,精妙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找出相应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作深入分析。此题主要从文中找,没有的站在杰克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

5.此题考查某一情节的内容作用或可以说是母亲某一动作行为用意。思考时要从母亲的形象这一方面考虑,除此之外还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主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3.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4.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此题就要从母亲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去考虑。

6.此题考查小说结构的特点。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一、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本题考查了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7.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A项“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错误。真正让迈克看到生命希望的是 “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即别人对他的温暖。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实际上女孩只是在读墙面上迈克母亲写的字而已。非同情鼓励。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本题A.B该项涉及对文本内容情节的辨别,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别其正误。

三、语言表达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8
80.0%
基础
2
2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40.0%
现代文阅读
1
10.0%
语言表达
2
20.0%
填空题
2
2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10.0%
作家作品
2
20.0%
成语(熟语)
1
1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0.0%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10.0%
词语
1
10.0%
其他
1
10.0%
修改应用文
1
10.0%
命题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于乐元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