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贵州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86747
2016贵州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8674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7-0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为了挖掘和发扬平谷民乐演奏技艺,平谷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从数千人里选出了36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真可谓       

(2)6月2日,四大电信运营商的云南分公司被处以罚款,共计1318万元,千万的罚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四大通讯运营商来说是       

(3)美丽与智慧兼备的人如        ,上帝轻易不会叫人鱼与熊掌兼得,但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比如港姐选美出身的张曼玉,南非名模查理兹·塞隆。

A.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B.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C.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D.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十分出众。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根据语境很容易选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成语误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二、不明语素,三、不明褒贬,四、不明范围,五、不明差异,六、不明谦敬,七、不明出处,八、不明语病。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家冯唐称,在自己最烦躁的时候是文艺救了他,那段时间他正是为了防止不患上精神病,才再次把文艺拾起来,写完了《万物生长》。

B.“拯救不开心”是电影《煎饼侠》的宣传口号,截至7月27日,该电影的票房收益至少达8.53以上,如此高的票房逐渐想要被“拯救”的人群庞大。

C.2015年7月15日,第26届香港书展循例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通往湾仔的地铁人潮汹涌,不少人甚至拖着拉杆箱来买书。

D.英国伯明翰大学近日发现了一批《古兰经》的零碎手稿。距今至少有1370多年的历史。这些手稿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本题考查语病辨析的能力,A否定失当,把“防止”后面的“不”去掉。B赘余,把“至”少或“以上”去掉一个。D主语残缺,在“距今”前可加“这些手稿”,然后把后面分句中“这些手稿”去掉。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语义性语病。比如D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属于成分残缺问题。A.B两项是语义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

3.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那些认为宣扬二十四孝就是鼓励天下的子女们真的去“卧冰求鲤,为母尝粪”的观点是荒谬的。正如今天我们教小孩子“凿壁偷光”的故事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要努力学习的道理,而不是让他们去在家里的墙壁上砸一个窟窿一样,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孝只是描绘一群人的孝行(当然,“埋儿奉母”的不算)的总和,其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孝的重要。为人子女应该尽孝的道理,             

A.而绝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更不是要人去机械地模仿。

B.而绝不仅是要人去机械地模仿,而且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C.而绝不是要人去机械地模仿,更不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D.不是要人去机械地模仿,而是要将二十四孝作为评价一个人“孝”与否的标准。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根据语境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意思是现在宣扬24孝只是让子女明白尽孝的道理,而不是让人去模仿或者以24孝为标准去评价一个人是否孝。所以BD2项从关联词语来看,不符合语境。A项前后递进关系不当,应该调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试题,常常是把一段话中的几个位置留出来,要求我们读懂提供的几处不同的语言环境,再将所给出的一些语句进行排序之后的复位。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充分阅读出给定的语境,确定不同位置上的特定的语意要求,以保持话语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文物保护亟须摒弃功利化

李振洋

据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近三成已经消失身影。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不少国人的忧虑。

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而今只得在史书中寻觅它的片砖只瓦;岁月的冲刷与风沙的侵蚀,使得即便最年轻的明长城也日渐斑驳。自然状态下的长城不可能在千百年后仍完好如初,这是自然规律使然。此外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不法分子偷盗、拆解、贩卖城砖乱象多年屡禁难绝,这进一步凸显了文物保护的迫切性,也凸显出我们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那就是怎样更好地、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

相较而言,作为重点景区开发的长城段落,比如八达岭、居庸关、嘉峪关等,多数保护完好,基本保留了长城的原始风貌。但在一些人迹罕至,执法力量薄弱的地方,破坏则触目惊心。有观点认为,商业开发是王道,开发才能有钱,有钱才能谈保护。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道理。文物之所以为文物,而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根本就在于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文物保护上一味“向钱看”,将珍贵古迹仅仅当做一个旅游景点来推介、展示,只为赚些门票钱,再顺带拉动一下周边的商业开发,显然格局太小。在这样的逻辑下,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往往成为政府和开发商的宠儿,倍加呵护;而那些需要“倒贴钱”保护的文物,就被敬而远之,听任其破败不堪,这不是文物保护应有的状态。

事实说明,面对文物古迹,任何开发都要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烽火台都得到开发商的青睐,每一座古刹都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每一处名居都有门票收入的供养,商业开发可以左挑右选,但是文物保护不能挑肥拣瘦。只有摒弃功利化倾向,多些文化价值考量,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让游客在观光中重拾对文化的敬畏。

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以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就拿长城保护来说,如《长城保护条例》等文物保护规范不可谓不详备,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关键在于执法环节不够主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难以显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对保护不力者决不姑息迁就,对违法犯罪者严格依法处置,真正让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保护好文物,方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如此,当子孙后辈站在城墙远眺的时候,才可以无憾地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

(摘选自2015年7月1日《北京日报》)

4.下列关于“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以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文物前提是要以文化价值为导向,而不是过分注重功利,同时还要注意制定一些,条例法规等,是文物保护有法规等的保护。

B.以文化价值作为保护文物的正确导向,以此引导文物保护实现良性循环,同时,记住条例法规等对文物保护提供保障。

C.文物保护需要以价值为正确导向,只有多考量价值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文物保护想要落实,就需要硬性的条例法规来保护。

D.文物保护需要矫正以前错误的价值导向,以正确的导向引领文物保护,但硬性的条例、法规是文物保护不可缺少的保障。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明长城的墙体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保存状况较为良好的段落很少,且有一部分已经消失身影,这让不少国人产生了忧虑。

B.文物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如果以商业开发的形式保护文物,就会使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消失在金钱之中。

C.将珍贵古迹当做旅游景点,顺便拉动周边的商业开发,这是小格局,要让文物充分释放魅力,应该摒弃功利思想,多些文化考量。

D.要想让子孙后辈感受文物的魅力,需要在保护好文物过程中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节得以安放。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禁难绝的破坏行为,使怎样更好的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也成为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

B.作者认为,对那些“倒贴钱”的文物政府应该加倍保护,对那些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则不需要加倍呵护,因为开发商会开发其商业价值。

C.商业开发可以根据利益挑选文物,但是文物保护不能这样做,开发文物古迹,应该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不能强求利益。

D.文物保护,应该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绝不姑息迁就保护不力者,严格依法处置违法犯罪者,真正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B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以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文物保护需要以价值为正确导向,只有多考量价值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范围扩大,文中所说的“价值”应该是“文化价值”。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范围扩大。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就会使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消失在金钱之中”,中“消失”一词用的绝对,文中只是说“一味”,“向钱看”,会这样,而且提到“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道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B项,偷换概念。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B项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说,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关注那些“倒贴钱”的文物,而对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化则不需要加倍呵护。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属于“强加因果”,文中并不是如选项中说的那样。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去乡下

秦德龙

若是真的没人种庄稼,我们以后吃什么呢?董阳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并为此而担忧。他决定去乡下搞一个调研,看看农民都在干什么,分析以后如何解决口粮问题。

穿过一片又一片茂盛的玉米地,他的脑子还在想着这个问题。这也申遗,那也申遗,要不要把种植庄稼的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呢?

到了一处乡村,只见到几个老人和一群孩子。类似的报道他在报纸上读过,成年人都到城市挣钱去了,村里只剩下些孤寡老人和孩子。那么,是谁种下了那一片片庄稼呢?

董阳问村里的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播种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人会回来,回不来的,就花钱找人播种。收割的时候也是这样,总不能让庄稼地荒着。

董阳又问,花钱找人,能找的到吗?

老人肯定地说,能找到。老人又说,总有一些人离不开土地,只要多花钱就是了。

董阳继续问,你能帮我找几个留下来的农民吗?

老人摇摇头,表示不能。老人说,他们忙着呢,哪有闲工夫陪你说话?停了一会儿,老人说,你过年的时候来吧,能见到许多人。这些人都有个新名字——进城务工者。呵呵呵。

董阳也笑了。看起来,老人的笑容里有内容。

从乡下回来后,董阳对一些人说了自己的感受。人们问他,你真的去农村了吗?

董阳说,我到农村去看看。又说,我就是好奇,那一片片玉米是谁播种的?

有人点着董阳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城里这么多下岗职工,可以去给农民种地呀。浇水、打药、锄草……什么都干。

这可真让董阳奇怪了,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城里的人下乡种地。

人们笑着说,你真的没听说过?你看看,现在城里的多少人包了农村的土地?骑摩托车去,打个来回快得很,不耽误回家洗澡、看电视。有条件的,还开着小汽车去呢!

董阳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以后,他便留心了,果然看见一些人往乡下跑,带着农具,谈笑风生。

也许,日新月异的生活让董阳倍感妙趣无穷,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他决定写完那个调查报告。他想起来了那个老农民的话,过年的时候,再去趟农村,见见那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农民。

年底,他去了乡下。

在往乡下去的路上,他看到集镇上人口很多,一些青年人正在置办花红柳绿的年货,也有人正在杀猪宰羊,到处是热腾腾的景象。

董阳进了村子,发现村里的人多了起来。可是先前的那位老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他进了一家农舍。几个青壮年汉子正在屋里打牌。董阳没话找话说,正在打牌呢?

一个人看看他说,不打牌,干什么?

另一个人问,你是谁,我们怎么没见过你?

几个打牌的人都乜了董阳一样,他们没有停下来手里的牌。

董阳做了自我介绍,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一个人说,你真是个闲人,闲得往乡下跑。

打牌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董阳也跟着他们笑。不过,他的笑,很勉强。

打牌的人让董阳随便坐,还指着花生、瓜子、糖果,让他随便吃,自己拿。

这时候,一个人对董阳说,你别到处瞎转了,过年都这样,我们在外面干了一年,就这几天,休闲休闲!

董阳想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不能光顾着休闲虚度了光阴。可是,话没说出来,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回家就打牌,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有个人对董阳说,一看,你就是没种过地。大冬天的,地里有庄稼吗?有,也是麦苗,下场雪就盖上了棉被子,不用管它。

另一个人说,你和他啰唆什么,快出牌。

又一个人说,农业上的事,和他说得着吗?

几个人就不再搭理董阳,把他晾在了一边。

董阳摸了摸下巴,钻出了屋子。

这时候,他看见了先前那个老人。老人的身上,套着新崭崭的唐装,正被几个大人小孩们簇拥着,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儿孙。

老人也看见了董阳,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来了啊?

董阳说了些给老人拜年的话。老人感动得直笑,伴着欷歔。老人指着身边的人说,这些人,都不是我家的,都是我花钱雇来的。我家的人,都没回来,在外头过年了。

董阳吃惊地张着嘴。

回城后,董阳将调查报告的提纲撕了个粉碎。

他想,开春后,也去乡下打工。

(选自《山东文学》2015年第5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写了东阳两次去乡下的经历,透过董阳的具体言行,充分表现出他对城市和乡村生活现状的深刻了解。

B.看着农村人都到城里打工,董阳心里很想知道农村的土地由谁来种,老人告诉他答案,是城里下岗职工来种。

C.关于调查报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由最初的想要写调研,到决定写完这个调查报告,最后他把调查报告的提纲撕掉,可见调查报告是全文的线索。

D.董阳过年时来到乡下,看到村子里确实有很多人,可是这些人并没有干活,而且对他也不热情,这让他很尴尬。

E.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乡下人去城里打工,城里的人去乡下打工,这种现象有时代特征,但老人花钱雇人陪着自己让人感觉心酸。

8.文章以大量笔墨写到董阳周围的人们,还有乡村那些过年回来的人们,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9.文中说,“看起来老人的笑容里有内容”。试分析笑容里包含的内容。结合文意推断作者对“进城务工者”的态度。

10.文章结尾老人告诉董阳这些人都是他雇来的,表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DE(选E给3分,选D给2分,答B给1分,选AC不给分)

8.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批评与嘲笑,,从侧面表现出董阳对当前形势不了解,缺少生活实践。写乡村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从侧面印证了老人曾经对董阳说的话,表现出这些进城务工者的鲜明特征。

9.老人笑容里包含着一种无奈和伤感,他将只有过年才回来的人叫“进城务工者”,这些人在老人眼里已经是城里人,心里想的只是工作,却很少能够想到家里的人。而且家里有活干,只能花高价钱雇别人。作者态度:“进城务工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可厚非,但因进城者而产生的种田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需要妥善解决。

10.特点: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即使过年都不回来,而家里的老人为了摆脱孤独,只好雇人与自己团圆。看法:这是时代的特定产物,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城乡差距缩小之后,人们观念上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通过对老人心理的描写,表现关心空巢老人这一主题。当今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希望乡村人能够站在亲情的角度,给老人多一点关爱,给家庭多一点温暖。乡下人去城里打工,城里的人去乡下打工,是时代发展的正常现象。(任选两点即可得六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A“充分表现出他对城市和乡村生活现状的深刻了解”理解错误,通过两次经历可以看出他对城市和农村现象并没有深刻了解,B老人并没有告诉他这个答案,那是回去后一个人对他说的,C“调查报告”并不是线索,因为在文中他并没有体现贯穿全文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对一些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清楚,这些人物是对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正是这些人物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董阳为什么从开始,一心想调查到最后死了调查报告,这是这些人物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了老人为什么会将进城的人叫进城务工者,具体概括时可以结合文中内容理解。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次要人物的作用(1)写次要人物,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                                                    

(2)① 写次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                                        

(3)写次要人物的--、--、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题目要求对老人笑容里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全文主旨的理解,老人的笑容里其实是含着无奈与伤感的,因为家人都进城务工,干什么事情都的花钱雇人,而且很少能够回家,一家人不能团圆。关于城市务工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态度已经流露出来,评价时注意两个方面。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就是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一、利用文章的结构读懂文章,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从小处入手,抓重点语句,筛选关键信息。三、一个结合,两个原则。即尊重原文与自我发挥相结合,一分为二和知人论世两个原则。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题的能力。这一题目要求考生对时代背景进行探究,老人雇人与自己团圆,看上去是一种过年时的喜庆,但这种喜庆并不是真实的,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因此老人内心实际上并不开心,探究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下空巢老人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fzy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