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河北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8728
2016河北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8728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8-1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①句中对应“酝酿已久” “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选择“尘埃落定”。 ②句中强调的是内部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需要美联储主席耶伦来做出决定,结束争吵,所以用“一锤定音”。③句中是对古人廖化能力如何的最终判定,所以选择“盖棺论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应为“当即向患者家属道歉”。

 B项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为“文物”,所以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在首都特警护送下被运往首都博物馆”。C项主语残缺,去掉“令”,或去掉“随着”和“的到来”。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2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钉子户”一词似乎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钉子”们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       

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B.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

C.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

D.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而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3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选项有三个是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一个是弱转语气的转折关系。根据其前语意内容,应该选C项。A项“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其前文字找不到依据。B项中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概括失当。D项超出“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流变的”的范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论述文阅读。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5.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B

6.D

7.C

【解析】

试题分析:

5.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5.45%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名句默写
1
9.09%
语言表达
2
18.18%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2
18.18%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nick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