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黑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89962
2016黑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89962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9-0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9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孝悌之道”中所说的“孝”,是指尽心奉养父母;“悌”,是指敬爱兄长。

B.“六艺经传”中所说的“经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句读”是古人所指的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D.《琵琶行》里的“行”,《过秦论》里的“论”,《师说》里的“说”,都是文体标志。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学常识。B项,“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是对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记住而且不能写错字。“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

2.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现在市场上的东西真是丰富得很,基本上是应有尽有,但也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很多。

B.参赛选手的素质真是良莠不齐啊,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C.不可否认,这个群体很优秀,有很多富有精英气质的人物;可是,也真是有一些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人啊!

D.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虽然难免泥沙俱下,但却难掩其光华。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A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句中修饰“东西”失当。B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现在也可以用于产品、市场等好坏事物混杂在一起。句中主语为“参赛选手”。C项,鱼目混珠: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句中修饰“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良莠不齐” 适用对象只能是人。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②泰姬陵是一座镶嵌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即使在今天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③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否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A.夜郎自大    独一无二    息息相关      B.妄自尊大    独树一帜    息息相关

C.夜郎自大    独树一帜    休戚相关      D.妄自尊大    独一无二    休戚相关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夜郎自大,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词义:比喻盲目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息息相关:息:呼吸。 相:相互。关:关系,关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如“独树一帜”。

4.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的电子手,但因为它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做精细动作,所以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B.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C.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病句。A项,关联词“因为”应在“它”之后。C项中,缺少成分,“对”引导的动宾短语不能与“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搭配,句子缺少主语。D项,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如C项中,成分残缺,“对”引导的动宾短语不能与“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搭配。

5.

10.下列句子中,“于”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A.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C.师不必贤弟子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虚词。例句与C项,“于”,比;A项,从;B项,“于”,在。D项,“于”,向。于: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本卷还有1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6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3
81.25%
基础
3
18.75%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9
56.25%
现代文阅读
1
6.25%
填空题
2
12.5%
语言表达
2
12.5%
文言文阅读
1
6.25%
作文
1
6.25%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作家作品
1
6.25%
成语(熟语)
2
12.5%
病句辨析
1
6.25%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6.25%
词语
5
31.25%
语法
1
6.25%
先秦诸子百家
1
6.25%
散文类
1
6.25%
其他
1
6.25%
1
6.25%
材料作文
1
6.2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周达恒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