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 。
(2)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3)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 。
A.望其项背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B.望其项背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C.望尘莫及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D.望尘莫及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D
【解析】
试题分析: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愿望,指符合众人的愿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16日在记者会上称桥下彻“言论荒唐透顶,带有侮辱性”。这是奥巴马政府正式对桥下彻的言论的强烈谴责。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A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领起的分句前后换位。C.成分残缺,“确定了……增长”后加宾语“的良策”。 D.不合逻辑,“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故选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般而言,衡量一部论著的价值,一个学者的水准,要看同行怎样评论,其中应当包括批评的声音
②这反过来也造成学术批评缺少合格的评价对象
③要保证这种批评的价值,就需要在专业领域有一个严肃而活跃的学术批评的氛围
④公正的学术评价是以学术评论为基础的
⑤因此,在学术批评缺席下产生的大量学术作品,质量就难免不尽如人意
⑥但是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中,学术的批评几乎不被容纳,不能公正、有效地进行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⑥③⑤②
C.①③⑥⑤②④ D.①⑤②③⑥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④是中心句,放在段首,①③是正面阐述,⑥是反面阐述,⑤②是说明后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
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打动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的作品岂能没
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的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我们的时
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一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
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草根、豁达
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高峰。
(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4.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5.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动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正态的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6.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的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4.B
5.D
6.C
【解析】
试题分析:
4.B项表述错误,人工联系无中生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说明了“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而不是“率真、创新、敢闯”精神。)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是三毛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原因,但不是真正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忆启功
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
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不仅如此,启功先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后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 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163万元人民币。但他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他要以此纪念恩师。
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他要较起真,谁也奈何不得。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
(选自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先生事迹。
B.第二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C.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终成一代大家。
D.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8.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
9.本文最后一段引入了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10.为什么说启功先生“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7.AE
8.
①书法造诣高:独创“启体”,名满天下。
②治学领域广:涉猎广泛,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③学术成就大:他以讲事实,重本质,析流的方法治学,因而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极高建树。
9.
①概括了启功的主要生平,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②诙谐幽默地表现了他为人的谦虚,对坎坷的豁达,对名利、生死的淡泊;
③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缅怀和赞佩。
10.
①为学:建树颇丰,贡献卓越。
②对人:对师长至敬,对学生关爱至切。无私奉献,奖掖后学。
③对己:面对人生坎坷,坚强乐观。淡泊名利、淡对生死。
④对事: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亏操守。
【解析】
试题分析:
7.B“正面表现”错;C前后无因果;D偷换概念,不是启功亲自设立奖学金,是学校。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回答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这个问题,要从启功先生在国学方面做得贡献角度考虑。通读全文,联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分点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语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考虑与上下文的照应、与标题的关系;内容上考虑与传记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文体特点,分析其作用,行概括。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找出作品中体现“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的原因,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德林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