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陕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1530
2016陕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1530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0-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拼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猿náo     yàn          岩(chán    diàn

B.造             哳 (zhāo        kān     和言悦色

C造(chì      yǎo)无音信      寒喧             

Dtuān)流     青天             huī     jiē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4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两靥(),B“造蘖”应为“造孽”,佛教指前世做坏事今生受报应,现在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泛指干坏事。“和言悦色”应为“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人开心。C“寒喧”应为“寒暄”, 嘘寒问暖(暄:温暖),今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应注意不能写成"寒喧"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题考查辨识字音及字形的能力,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及字形的辨析,指向明确,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难度较低。一般来说,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字形则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2.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坐下)长叹;

B.画图省(曾经)识春风面;

C.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D.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胸口惊恐不已,空有长吁短叹。“坐”的意思是“徒、空”。B“画图省识春风面”意思是只依凭画图曾经识别昭君的容颜。C“却匈奴七百余里”意思是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却”是使动用法,可译为“击退”。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意思是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

3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B.君子生非异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序八州而朝同列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有”通“又”,再一次的意思;B“生”通“性”,禀赋的意思;C“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例如《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这一句中的“归”字当作何解释呢?若依《说文》,归的本义是指女子出嫁,这用在本句显然不通;若有归的引申义“归还”似乎可通,但孔子并未借给阳货豚,又何以言归还?联系上下文意,是阳货想通过送豚给孔子,好让孔子依礼回拜时见到孔子,句中归字归是赠送的意思。然而归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中都没有赠送这一义项,可见古有赠送食物的专字“馈”与“归”音近,意思又正好吻合,于是可以初步断定归是馈的错字。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所以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4.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你自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        ,大家看了,成什么样子啊。

某些官员不靠实干,而靠行贿等手段谋取官职,以为这是       ,但最终在中央“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中受到了惩处。

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          ,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沸沸扬扬   终南捷径     自食其果

沸沸扬扬   独辟蹊径     作茧自缚

C.沸反盈天   终南捷径     自食其果

D.沸反盈天   独辟蹊径     作茧自缚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上升,升腾。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①句用“沸反盈天”符合语境。 “终南捷径”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独辟蹊径” 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②句用“终南捷径”符合语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然后从虫到蛾。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③句应使用“自食其果”。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5.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期间,网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B.郑州豫剧名家王宽成功入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使郑州成为一个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城市。

C.岁月留声不留人,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在今年又经历了一轮传唱,这首歌的词作者——著名艺术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却悄然离世。

D.电视剧《芈月传》4亿的版权费投入在开播之前已收回,该剧可以说创下了令人咋舌的骄人业绩。现在,《芈月传》的衍生品及广告收入估计已超过5亿多元。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 成分残缺,“热传”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B “一个全国唯一”语序不当,应将“一个”放在“唯一”的后面;D“超过5亿多元”重复赘余,应删去“多”。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5.45%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2
18.18%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9.09%
词语
2
18.18%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董万喜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