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四川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91539
2016四川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91539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6-10-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专家指出,反兴奋剂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止于事前宣传教育、事后严肃处理,而需要釜底抽薪,彻底斩除兴奋剂的诱惑,让体育回归公平竞争。

D.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日益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阅读趋势,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代。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B.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 理睬和办理。D.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AD望文生义,C对象错配。

2.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6树德嘉年华》社团活动在成都树德中学成功举办。活动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展现了树德学子非凡的创造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②我攀登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③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④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⑤有些人稍微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自视甚高,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623日,江苏省盐城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龙卷风突袭事件。突如其来的旋风将树木、电线塔、房屋纷纷刮倒在地,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6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极点;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分庭抗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②望文生义,③⑥对象错配。

3.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B.冠军教头银狐里皮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的两年之内,便把广州恒大队由中超新军打造成为亚洲豪门,赢得了中国球迷的广泛追捧。

C.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D.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与前面的“减轻”不能同时进行恰当搭配;B.暗换主语,是里皮赢得追捧,非执教经验;C.有歧义“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有歧义。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暗换主语,是里皮赢得追捧,非执教经验。

4.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                                          ,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①因为不管它们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

②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

③令人们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④尽管它们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

⑤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

⑥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A.①④⑥②⑤③      B.②⑤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②⑤④⑥①③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7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没有语境,放在句首很突兀,故排除AC两个选项。②是介绍陈述对象,可以放在句首,做⑤“包含”的主语,②⑤相连。通过④中的“尽管”和⑥中的“但”可判断④⑥相连,且④在⑥前。③中“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与语段中“这种震撼和共鸣”相照应,故可判断③放在最后,由此确定选项D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②⑤、④⑥衔接紧密不能分开,③与后文衔接,因此选D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南朝梁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传承至今的鱼灯舞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们传承千百年而不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布在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广东梅州的鲤鱼灯舞以及福建莆田的九鲤鱼灯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地的鱼灯舞和宋代的鱼龙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沙头角鱼灯舞的表演形式以众鱼围绕“神鱼”黄鳢角展开,整个舞蹈呈现了群鱼献祭的主题。舞蹈的重点角色“黄鳢角”即为鳌鱼的化身;梅州的鲤鱼灯舞也被称作“五鲤跳龙门”。五鲤由一雄四雌组成,唯一的一条雄鱼,即为青色的鳌鱼。舞蹈由5位年轻的女子表演,鲤鱼灯舞深受汉代乐舞百戏的影响。莆田的九鲤鱼灯舞在表演时,由9条不同的鱼在龙珠灯的引导下出场。据考证,九鲤鱼灯舞和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无论在舞蹈动作,还是在鱼龙组合上,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鱼灯舞蹈的表现内容、源流和传承发展来看,三种鱼灯舞均呈现了较强的独立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们与中原古代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吸收各地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才发展到如今人们在元宵节花灯中所看到的精彩纷呈的鱼龙灯舞。

(摘编自《元宵时节舞鱼灯》,《百科知识》2016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张衡的《西京赋》里就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的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B.由梁元帝《对灯赋》所赞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可见在南朝时元宵节的花灯表演,龙灯和鱼灯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C.宋人辛弃疾的著名词作《青玉案·元夕》再现了民间庆元宵时舞鱼龙灯的盛况,一夜鱼龙舞说明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的重要性。

D.《埤雅·释鱼》《本草纲目》《辛氏三秦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鲤鱼的记载,既写其奇特可爱的形貌,也叙其具有飞越江湖的本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半坡先民之所以视鲤鱼为图腾,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无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自然现象,于是只能将鲤鱼神化。

B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各异,有说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也有说它变异为非鱼非龙的鳌鱼,这些说法都具有神奇的色彩。

C.鱼龙舞是古代节日文化表演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鱼龙文化,不论是鱼龙相伴还是鱼龙合一,都反映了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D.闽粤地区的鱼灯舞虽名称不一、地域不同、表演人数各异,却表现出同属于鱼龙舞的文化特征,既有共性,又各具鲜明的个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龙舞的形成离不开原始巫术舞蹈的影响,这种巫术舞蹈是在古人崇鲤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崇鲤观念可追溯至半坡仰韶文化。

B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的广为流传,是鱼龙舞在各地域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为今天的人们研究鱼龙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和线索。

C.从我国元宵节鱼灯文化的发展历程看,既有地域间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有彼此的借鉴、融合,这是它们具有较强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D.以研究鱼龙舞的起源和发展为例,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B

6A

7B

【解析】

试题分析:

5B项信息来源于第一段 ,粱元帝萧绎作《对灯赋》中 “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两句话是对鱼灯的称赞,而非说明“龙灯与鱼灯” 成对出现。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曲解文意。

6A项信息来源于第三段,原文“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A项“无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自然现象”,扩大概念范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混淆范围。

7B项““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的广为流传,是鱼龙舞在各地域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无中生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1.66%
现代文阅读
1
8.33%
文言文阅读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2
16.66%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作家作品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文波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