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新疆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91544
2016新疆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9154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0-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五十步笑百步,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B.那个老中医用的是祖传秘方,只用了两种中成药,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老胃病,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C.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

D海峡两岸通航后,分别近半个世纪的两位老战友重逢了,他们看着对方花白的头发,感慨地说:曾几何时,我们也风华正茂、沙场拼杀过,可如今我们都老了。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使用正确。A项,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不当。B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超过老师或晚辈超过长辈。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对象不当。D项,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而且“五十步笑百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皆出自课本。这四个熟语都有自己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考生只需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赴南海海域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从山东某军港起航后,在今日上午到达三亚某军港。

B.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C.成功的影视剧广告植入靠的是剧集内容与产品的无缝对接取得的,不一定是观众看不出来,而是看着不别扭。

D银狐里皮担任广州恒大足球队主教练后,率领球队屡创佳绩,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为亚洲首个三冠王的球队。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者“使”;C项,“靠的是剧集内容与产品的无缝对接取得的”句式杂糅,可去掉“取得的”;D项,偷换主语,“成为亚洲首个‘三冠王’的球队”的主语应是“恒大足球队”。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考点比较全面。

3.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孩子们蹚着没过脚面的雪,四处奔跑忙着在堆雪人。铲雪,运雪,堆雪。花园中堆起的小雪人,有的翘着嘴角,一副恶作剧的模样;有的下弦月般地弯着双眼,一脸笑嘻嘻的憨态;还有的倒扣着方便面的盒子,俨然绅士般颇有风度。小家伙们创意极佳,把公园装扮成了童话世界。环视四周,                。特别是那通红的小脸蛋、清澈明亮的双眸、清脆悦耳的笑声,活灵活现的一群春娃娃。

A满院子都是狂欢的孩子们,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头发眉毛脸蛋沾着雪花

B狂欢的孩子们满院子都是,头发眉毛脸蛋沾着雪花,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

C狂欢的孩子们满院子都是,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头发眉毛脸蛋沾着雪花

D满院子都是狂欢的孩子们,头发眉毛脸蛋沾着雪花,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2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所给语段,可知,语段的陈述的对象是孩子们,从陈述对象一致的角度考虑,横线处所选句子的主语也应是“孩子们”,因而可排除AD两项,再从选项本身考虑,头发眉毛脸蛋沾着雪花应是嬉笑追逐打闹的结果,可排除B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选句与上文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结构的相似性、前后的照应性、意境的一致性、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情感的谐调性等角度分析。首先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内容一致;然后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陈述对象一致、句式一致、意境一致、情基调一致;最后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即可。

4.

现代文阅读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删改)

4.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5.对于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B

6B

【解析】

试题分析:

4A.“自我发展历程”是划分人生境界的前提条件,而该句中说“人生境界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错,人生的最高境界——审美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对应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确定答案。

5“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6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贾平凹

这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整幅作品是横的,几乎和床一样长短。在展开的过程中你们似乎能感觉到祥云缭绕,有一股神气扑面而来,再仔细看去,婉丽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劲健处奔马走虺,骤雨旋风。我周身颤抖,且有热流迅速从丹田涌起,通向脑顶和四肢,回头看我的老板,他只是呲着眼,呆若木鸡,我说:“好啊!宝气逼人!

郗蓝衫缓缓地将《圣母帖》卷起来,一层一层包裹,矮子帮着往盒子里装,一失手,掉在地上,他哎哟叫,忙捡起来,轻轻地拍着,说:摔疼你了,摔病你了。然后说他得和矮子连夜将《圣母帖》送回银行保险柜去,如果愿意购买,改日再选个时间面议。

我的老板极尽和蔼,一定要请郗蓝衫和矮子去夜市上吃饭。

“狐狸有好皮毛才遭猎杀哩。”郗蓝衫也笑了,却对矮子说:“你急什么呀,让客人先下楼么。”

他让矮子断后,防备的还是我们,我们就知趣地先下楼。

到了夜市,拣墙角的一张桌子,我故意让郗蓝衫坐在里边,并让矮子挨着他,我和我的老板坐在对面。我的老板一边让端饭的往上摆八宝稀饭,一边让郗蓝衫报个《圣母帖》的价格。郗蓝衫就一脸严肃了,只咬定一个底价,不再松口,几乎将八宝稀饭吃完,又吃了几十串烤羊肉串,讨价还价总算有了个结果。

路边柳树下的两男一女指指点点了一番,竟落座在我们旁边的桌上。郗蓝衫突然地不笑了,紧了紧身上的口袋,悄声说:“这些人是冲我来的!

我抬头看看来人,说:“哪里会,就算他们不怀好意,咱这么多人的……”

郗蓝衫镇静下来了,却说:“谁来我都不怕的,公安局里有我的熟人。”

但是,郗蓝衫却并没有再坐下去,匆匆离开了夜市,而且他让矮子厮跟着,拒不让我们送他。

在自后的三天里,我和我的老板带着郗蓝衫给我们的那些报纸,专门去找了西安字画界鉴定的权威,权威也已知道《圣母帖》真迹问世的事,并应允在购买时可当场鉴定,以免发生掉包。就这样,我们筹齐了款额便给矮子拨电话,但矮子的电话却怎么也拨不通,便再一次去了那条有着公共厕所的小巷去找。

我们穿过了纬十街,才到了城墙外丁字路口,听见有很大的吵骂声,接着就一阵哐哩哗啦锐响,扭头看时,路斜对面的一家饭馆里,三四个穿着保安服的人在殴打一个人,被殴打者还在强辩,便被提了胳膊腿一下子扔了出来,骂道:“没有钱你吃毬饭?你吃了饭不给钱?!

   头被保安再一次踩下去,踩下去头又往起撅。这是郗蓝衫啊,我忙呼啸着跑过去,将保安推开。扶郗蓝衫时,他要我打电话:“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打我了,他们要谋财害命……”

我说:“你是欠人家一碗面钱吗?

他说:“他们是冲着《圣母帖》的!

我说:“他们认识你?

他说:“不认识,可包准儿是他们认识我了,我知道谋算我的人多,贼可以防,防不住的是贼惦记呀!

我的老板也从马路那边过来,我们把他扶起来,他的口鼻血沫模糊,而且额角也有个口子,用手捂了,血水从指缝往出流。我问他家住在哪儿,可以送他回去,或者直接去医院。郗蓝衫已经站起来了,梗着脖子骂已退去的保安:“你瞧着吧,我会收购你们店的,收购了还让你们当保安,你们给我当狗!”骂着骂着,却突然甩开了我,盯着我不言语。

我说:“你是被打晕了吗,认不得我们了吗?

他说:“我怎地认不得?把你们烧成灰我也能认得的!可……这么大个西安城,为什么巧不巧就遇上你们在这儿?

郗蓝衫极快地往后一跳,指着我说:“你们和这些保安在演双簧!你们是来救我吗,不,不是的,是要寻着我家,或者要把我绑架到别的地方!

我瞧见郗蓝衫往前走了几步就摔倒在地上,便又去扶他去医院,他趴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了。“我朋友不在场,我是不跟你们走的。”

我和我的老板只好离开。当天晚上,我们一直给矮子拨电话,仍是拨不通,第四天终于拨通了,让他赶快找到郗蓝衫,矮子却开口便说:“生意做不成了,他死了!

矮子说是被一家饭店的保安打伤后,因失血过多已昏了过去,往医院送,还未到医院就断气了。

“那,《圣母帖》呢?

“谁知道藏在哪儿。”

“真可怜,他把《圣母帖》丢了。”

“是《圣母帖》把他丢了,先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自然段既从正面描写了《圣母帖》非凡的神韵,又通过描写老板的感受和反应来侧面烘托《圣母帖》非凡的魅力。

B.郗蓝衫将《圣母帖》卷起来一层一层包裹,失手掉在地上时心疼地说:摔疼你了,摔病你了。这表明郗蓝衫不愿意把《圣母帖》卖出。

C谁来我都不怕的,公安局里有我的熟人。这句话貌视郗蓝衫无所畏惧,其实反映出他内心的虚弱与恐惧,只不过是用这话来掩饰。

D.郗蓝衫因为欠一碗面钱就遭到保安痛打的情节不合常理,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E.小说的情节按照和老板购买《圣母帖》展开,情节之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显得极有章法。

8.第一自然段中对《圣母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9请简要分析郗蓝衫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0对于“是《圣母帖》把他丢了,先生”这一句话,有人说不合常理;有人说意韵无穷,别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CA3分,C2分,D1分,BE两项不得分。)

8

①照应标题。通过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点明了《圣母帖》是真品。

②开篇起悬念,用《圣母帖》的大气与非凡神韵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正因为是珍贵的真品,所以才引发了后面一系列事情。

9

①小心谨慎。他将《圣母帖》一层一层包裹,要求及时将《圣母帖》送回保险柜,离开夜市时让矮子跟着等都表明其小心谨慎、对圣母帖的珍惜爱护的特点。

②猜疑心强。因为拥有《圣母帖》,所以怀疑周围的一切人都有不良的企图,要抢他的《圣母帖》。

③固执迂腐。讨价时咬定底价,受伤时由于朋友不在场,坚决不让人送他上医院以至于死亡。(每点2分。)

10.答案示例一:不合常理,应是人把《圣母帖》丢了,而不能说《圣母帖》把人丢了。《圣母帖》虽然是真品,十分珍贵,但它没有思想情感,是郗蓝衫本身的思想性格扭曲了,不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圣母帖》,从而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圣母帖》本身没有错,人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物品才是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应是人把《圣母帖》弄丢了更合常理。

答案示例二:这样写意韵无穷,别有深意。文章主要写的是郗蓝衫与《圣母帖》之间的关系,珍贵的《圣母帖》不仅没有让郗蓝衫过上富裕快乐的生活,反而导致了他的人格心理扭曲,最终让他丢了性命。文章以是《圣母帖》把他丢了来收束全文,不仅赋予了它人格,而且凸显了文章的主要矛盾,以此含蓄地告诉人们,像郗蓝衫这样的人是不能真正拥有《圣母帖》这样的真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的结尾意韵无穷,别有深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7B项,从情节可知,郗蓝衫是愿意出售的。D项中的不合常理说法不准确,有合理处亦有不合常理处。E项中的情节之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说法错误,如郗蓝衫被打这一情节就游离在购买《圣母帖》之外。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8.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小说题目是“真品”,第一自然段通过对《圣母帖》的细致描写,告诉读者其为真品,从结构上看这就照应了题目;又通过“我”“我的老板”的反应,衬托出《圣母帖》的非凡,引起读者遐想:这是什么样的真品?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这样就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也起到了引起下文,为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题(揭示小说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是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的发展波澜顿生;贯穿全文,有线索作用。因此本题可参照这些规律,有哪些作用答出哪些作用就可以。

9首先要通读全文,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郗蓝衫其人的相关描述,如他的语言、行动,如郗蓝衫缓缓地将《圣母帖》卷起来,一层一层包裹“连夜将《圣母帖》送回银行保险柜去“他让矮子断后,防备的还是我们”只咬定一个底价,不再松口“这些人是冲我来的! “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打我了,他们要谋财害命……”“他们是冲着《圣母帖》的!” “你们和这些保安在演双簧!你们是来救我吗,不,不是的,是要寻着我家,或者要把我绑架到别的地方!”“我朋友不在场,我是不跟你们走的”等,然后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0本题提供了两个答题方向,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本题考生可以选择答这句话“不合常理”,也可以答“意韵无穷,别有深意”。如答“不合常理”,要指出其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与小说的开端发展不能浑然一体,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如答“别有深意”,则要指出其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符合情节发展的必然,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探究题,通过对小说句子的理解来探究小说结局的合理性。判断一则小说的结局是有悖常理还是构思精妙,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塑造情况入手来分析。从结构上讲,如果小说的结局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浑然一体,那就是好的结局,反之则不佳;从深化主题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局能够升华文章的主旨,就是好的结局,反之不佳;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局能够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则是好的结局,反之不佳。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3
27.27%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辉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