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山东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1584
2016山东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158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0-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3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 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现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在2015年央视网络晚会上王挣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 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浑然一体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B项不合语境。“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此处应用“难解难分”。C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的意思。D项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B项不合语境。“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此处应用“难解难分”。C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的意思。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C.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改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C不合逻辑。D“表现”“效果”搭配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表现”“效果”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 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应改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C不合逻辑。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 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舍”;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驰”。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用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两个字来说,等就是“舍得”!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 生。道家则是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3.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

B.和合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C.儒释道三教能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

D.儒释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补。

4.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只有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进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 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5.传统文化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人的状态, 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互补。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C

4B

5C

【解析】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第一段的最后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紧跟着第二、三段是说儒释道三家如何形成“和合”心态,最后总结说明“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故选C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思路点拨】1.先看标题,预测内容。文章标题有的是论点,有的是话题,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根据题目预测一下文章内容,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论预测是得到印证还是被推翻,都有助于对文意的整体把握。2.快速阅读,把握大意。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为下一步做题时的比较、筛选信息打好基础,如了解中心论点、主要论据等。阅读时应该用稍快的速度,重点放在文章的首尾或段首段尾表达观点的语句上,而对那些举例性质的文字可以一扫而过。3.模糊概括,提炼段意。第一遍阅读时,要把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对段意的概括上,这种概括不必十分准确。概括时要充分注意寻找文段的关键句,以及对段落之间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概括不是阅读之后才进行的,而应该是和阅读同步进行的。4.最后整合自己的阅读认识,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述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干给出要求,“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B项“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和’的状态”说法错误,选项相对应的信息在原文第一段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人了 ‘和’的状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综合”的第一条要求。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信息”,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将选项带入原文,与原文进行比较辨别做出判断。B项和原文相关信息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传统文化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可以用排除法,A项对应的原文在第一段“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B项对应原文为“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D项对应原文为“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可以推断C选项中“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说法错误,这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属于无中生有。筛选整合信息的选择题时,要了解设误的六种常用方法:①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②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③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④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替代猜测……⑤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具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⑥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    )进入梦境。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浩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

17.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茏        纷至沓来

B.氤氲        明眸浩齿

C.一袭青衫    踟蹰  

D.蓦一回首    徘徊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然    典雅     演示

B.忽然    文雅     演绎

C.恍然    典雅     演绎

D.恍然    文雅     演示

19.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②

难度: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B

18C

19C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B项,浩(水大,引申为大和多)——皓(洁白、明亮)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树立:在人的思想里使新事物建立起来。如本题:浩(水大,引申为大和多)——皓(洁白、明亮)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④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应用能力。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语境的把握能力。使用什么词一定要结合语境、对象、身份、场合等等。恍然:仿佛。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第一处前面说“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烟雨葱茏的天地”,后面说“梦境”,用“恍然”。文雅:形容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典雅:优美不粗俗。第二处需要抓住“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明显是人在那个环境中,营造的一种美的意境,用“典雅”。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演绎:铺陈,发挥。第三处根据搭配对象,后面是“故事”,用“演绎”。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词语的考查,重点在语境,易混词语。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并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的选择。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恍然:仿佛。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第一处前面说“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烟雨葱茏的天地”,后面说“梦境”,用“恍然”。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明显是人在那个环境中,营造的一种美的意境,用“典雅”。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人人皆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第一横线处,根据前文“最遥远的一个梦了”“现在”,③的主语是“梦”,很容易衔接上;然后根据“只有”“也只有”,确定①在④前面;最后根据“发黄的典籍里”和“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确定“影子”、“赝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比如根据“只有”“也只有”,确定①在④前面。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倒插门

赵新

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

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

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

立春问道:爹,好吃?

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

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

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

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

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

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

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

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

村野里桃红柳绿乌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

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

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

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

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

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

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

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

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

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

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

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 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

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

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

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

(有删改)

6.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何含义?  

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2)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8.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9.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表层含义是说明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是非问题上绝不凑合的性格。

7.(1)运用细节(或:神情、动作)描写,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2)运用语言描写,连用三个“记”,表现了老汉对儿子劝说的强烈厌烦情绪。

8.①正直(或“爱持原则”或“不徇私情”)。②不善打理生活。③隐忍(或“委曲求全)④机智(或“讲究策略”)。

9.①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同意他们当村长,不肯为他们投票。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得罪儿子后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添加一抹亮色。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本结尾显示出凑合老汉有点儿狡黠,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 形象更鲜明。③从结构上看,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使文章更为严谨。④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解析】

6.题干问的是“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何含义”,应考虑其表面意和深层意,从文中第二段“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凑合”的表层意;从最后“凑合”对两个儿子选举的态度和举动上可以看出深层意。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方法指津: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答题思路1.在理解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如本题应考虑其表面意和深层意。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先到文中找到两句话的语境,然后再结合句子的特色进行分析。“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这句话中的“叹息”“低头”“看蚂蚁”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也是细节描写,结合前面立秋说的话“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可以知道这句话体现出凑合跟着立春过得不如意;“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这是语言描写,是立春跟他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时的反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思路引导:一是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从语言方面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三是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引导: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如本题就需要找到两句话的语境,然后再结合句子的特色进行分析。

8.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塑造出了他坚持原则的想象。以此类推,再从不善打理生活、隐忍,委曲求全、讲究策略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凑合老汉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9.此题考查尾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要从情节内容、结构、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老汉不同意两个儿子当村长的内容,从表现凑合老汉的人物形象、表达的主旨角度组织答案;在结构上,“他这不是倒插门吗?”与标题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从读者的角度,尾段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有:1.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2.表达情感;3.深化、升华主旨;4.卒章显志;5.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6.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7.画龙点睛;8.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9.含蓄深刻,启发联想;10.象征暗示;11.出人意料;12.引人深思。如本题就可以联系标题,从情节内容、结构、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1
8.33%
文言文阅读
1
8.33%
填空题
1
8.33%
语言表达
4
33.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婧宇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