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黑龙江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3439
2017黑龙江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343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1-2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比如本题中,既考查成语又考查近义词,要注意分析两个词语之间的差别及侧重点。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7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关注……”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上宾语中心语“等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D项,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可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关注”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词。D项,“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挖土”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句中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要注意关联词后的内容递进关系是否恰当。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组(   

A.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此句中的“中国人”意指“当局者”和“流言家”。

B.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位列第一部;《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

C.“不然,籍何以至此”和“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字意义相同。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 狄更斯。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他还有《老古玩店》《双城记》等著作。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A项,出自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国人包括中国女性。B项,《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C项,第一个籍是项籍,第二个是登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 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所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么?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 ——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作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大哄大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地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还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地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么?》)

4.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作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5.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D.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D.如今,许多游客所游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滋原味的文化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A

5C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说的是“文化”,而不是“打造文化”,答非所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明确题干所问是“打造文化”,而选项A说的是“文化”,这是两个概念。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从文章第一段“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这一句的表述来看,选项所说的内容不是作者的观点。B项,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可见选项对本意的理解错误。D项,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可见选项中“打造文化”错,应是“文化”。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中,A项源自第一段,B项源自第二段,D项源自第四段。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A项,“打造文化者可以……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有误;“打造”和“真正的文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推断的依据在文章中,考生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A.说“打造文化……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从文中的意思来看,打造文化与真正的文化建设不能等同,

2.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杰

①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宾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壮、宽肩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②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③许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托尔斯泰”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④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布尔加科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我真高兴,非常高兴,”他说,“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那你就躺着吧,”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⑤看看真正的大山吧——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20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⑥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选自余杰《托尔斯泰的眼泪》,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许多人把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和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B.夏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两人拜访托翁并合作表演《老伍士》。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

C.选文引述了费·布尔加科夫《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时说到“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D.文章以年轻艺术家夏里亚宾和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以及年轻的费·布尔加科夫来衬托对比托尔斯泰的“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的特点。

E.“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这句议论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2)文章第①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第③段中说“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4)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E(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①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②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③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

3)伟大体现在:他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可列妮娜》《复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巨人。

平凡体现在: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脆弱;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关心爱护。

4)①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②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③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④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B项,“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错误在于托老被感动的不是两个年轻人的到来,而是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C项,错误在于“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而是感动在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老人的和蔼可亲。D项,错误在于“衬托对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AB两项是考查文本的内容,CD两项是对文本材料安排技巧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E项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①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而这些都为见到托翁以后他的平易近人作对比。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比如本题中,“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一是表现这二人的紧张激动心情,二是表现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与下文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对比。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第③段中说‘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本题分析托尔斯泰的平凡和伟大,伟大自然是指他的那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平凡则指他和常人相同的地方,类似于他的脆弱,他的和蔼可亲,他对年轻人的爱护等。答这类的题目,先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锁定答案范围,再根据分值概括整合出几个要点就行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文中第③段中说‘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理解“伟大”“平凡”所指的内容,再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4)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本题其实首先考查的是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才会说,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三、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27.27%
现代文阅读
2
18.18%
语言表达
3
27.27%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作家作品
1
9.0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新闻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