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新疆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4025
2017新疆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4025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2-0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②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③德国是希腊最重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⑤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的不满。

⑥近年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使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错误;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望文生义;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望文生义。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题中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望文生义;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望文生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例如题中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使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错误。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沁园春 长沙》一词是毛泽东在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革命者高声吟唱了一首昂扬乐观的励志之歌。

B.《雨巷》是早期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诗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C.《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经典名作。赏读这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派”诗歌绘画美的丰富意蕴。

D.不仅《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应改B项,语序不当,早期应在“戴望舒”之后。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把不仅放到《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之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比如题中A项,句式杂糅,应改;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3.

3.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上升,      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却不以为然。他十分淡定的原因,      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      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    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而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    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A

/

缘于

一般

而且

所以

B

从而

在于

通常

并且

/

C

并且

因为

/

如果

那么

也许

D

进而

就是

如果

/

就会

只能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来确定答案,在语境中选填词语,可以同一位置的几个词语比较,结合上下文辨析前后语句的语义与逻辑关系。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4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5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A

5A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答题关键“浮躁”,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选项D项曲解文意。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C项,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和臆度不能体现出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倒数第二节内容可知,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烟台大学62岁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不缺钱怕浪费

记者 李谦 刘颖超 烟台台记者 张斐斐

【央广网烟台111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020日,《新闻纵横》关注了“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这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看到学生们吃剩下不要的馒头和米饭,实在不忍心丢弃,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费了粮食。而这种做法,当时他们已经坚持了5个月了。

“舔干净不丢人”是烟台大学4层食堂里最新挂出的海报。下午5点半,记者和刚下课的学生们一起来到了生意红火的窗口前。“烟台特色小吃,淄博特色小吃,台湾美食,韩国料理”,各个窗口都向外飘着香味,价格几乎都不会超过15块钱。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收拾餐具。把剩汤、剩饭倒进车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盘子摞好放进车里,这些动作吴师傅做得熟练而又迅速。只是偶尔,他会把盘中看起来还不错的主食留下,放进车上一个最小的塑料袋中。

晚上7点半,学生们陆续离开了餐厅,吴师傅看见工友罗师傅和其他几个人已经坐下吃饭,便也带着装着剩米饭的塑料袋走了过去。虽然只有几步路,但看到旁边桌上还有一盘学生刚刚剩下、看起来还很完整的炒茄子,吴师傅顺手拿起来,没人疑问,没人抬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大家夹起了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就着桌上的洋葱、豆腐、卷心菜,开始吃饭了。

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定居烟台后,他也搬到了这里。吴师傅说家里并不缺钱,这么做就是不想浪费。

吴明华:就是不挣钱孩子也给钱,他们不同意出来干活。

烟大4层一共十多名保洁员中,陆续有6人开始效仿起吴师傅的做法。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都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这里上班。比如,罗玉龙的儿子罗国胜从一开始就很反对爸爸吃剩饭。

罗国胜:他说怪可惜的,他说他们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担心老人吃凉的不好,这么大岁数捡着吃也不好。

但孩子们的反对并没有阻碍老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现在食堂的剩菜剩饭和以前相比,显然有了改观。

食堂经理刘建新:通过他们这些工人的身体力行可能让学生感触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杨燕:改善多了,大学生过来要半碗米饭、半个馒头,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介绍了这变化背后的新规定:现在学生可以买半份菜、买半份饭,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保洁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的课。

快要离开时,记者不经意间问了吴师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没有剩饭了会怎样?

吴师傅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没有剩饭那不是更好了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认为浪费避免不了,但说起自己的行为,吴明华也丝毫不含糊。

吴明华:一粒粮食一滴汗,一个餐厅一天要节约几斤粮食,一年呢?一个学校节约这么多,一个省的呢?全国呢?就这么寻思自己该这么节约点。

从节目播出吴明华和他同事们的故事到现在,已经又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很多同学在表示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加强了自我约束,也自发地对节约粮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倡议。

除了在校学生,更多的年轻人也在网络上发起了讨论。现在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像吴明华那个岁数的人,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物资短缺甚至饿肚子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法想象。像吴明华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观念,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节约已经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了,还有多少人愿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呢?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了。

微博用户“刘书礼1947”也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说,吴明华62岁,应该跟我一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知道得深,体会得深。中国人民向来是勤俭节约的,“食求果腹,衣求蔽体”的传统一直保持了几千年。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祖先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微博用户“越看阿信越帅的小白”说,我们宿舍就会买了饭带回来,大家一块吃,不会剩。

“潮流人生韩董”说:作为一个城市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农民伯伯的艰辛,但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消息的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烟台大学的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吃学生剩下的馒头、米饭。

B.消息中,写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是为了表现老人能及时发现学生丢弃的饭菜,表现老人的节俭。

C.作为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老人,曾经是教师。他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家里缺钱,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递节俭的美德。

D.作者在文中采用正反对照的手法,写老人的儿子对老人做法的反对,写学生丢下的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很好地塑造了老人的形象。

E.从众多网友对这件事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人们对7位老人的做法是一致称赞的,这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也显示了这则新闻的价值。

2)吴明华等保洁员吃剩饭的举动促使学校和学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这条新闻曾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试结合文本,从新闻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它获奖的原因。

4)有人认为保洁员吃剩饭是一种悲情教育,不可取;也有人认为保洁员的行为在传递着正能量,值得赞赏。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C

2)①促使学校由原来漠视学生浪费粮食转为出台新规定创造条件让学生节约粮食。②促使学生由原来随意浪费粮食转为加强自我约束,宣传、倡议并践行节约粮食。

3)①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③管理要以人为本,要从实际需要制定制度;④要建立一种让人向善的机制。

4)一、认为不可取。①吃剩饭固然减少粮食浪费,但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靠几个保洁员吃剩饭是无法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②吃别人的剩饭,并不是卫生的事,一旦吃出病来,就不是小事。③教育大学生节约粮食最主要靠学校的老师,而让大学生必须和能够节约粮食靠的是学校制度的设计。二、值得赞赏。①保洁员吃剩饭的事情向学生传递着“节约也是一种习惯”的理念,充满着正能量,令人感动,令人钦佩。②保洁员吃剩饭毕竟促使了学校和学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作用。③保洁员吃剩饭还告诉人们,善行不论形式、不分大小,都是有意义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B项,“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是为了收拾餐具,是其工作;D项,“正反对照”说法不准确;E项,“一致称赞”不当。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吴明华等保洁员吃剩饭的举动促使学校和学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此题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回答。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长房绍坤的介绍概括;学生方面,可以结合老板娘杨燕的话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条新闻曾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试结合文本,从新闻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它获奖的原因。”解答这个题目,首先要看新闻当事人的情感态度,再结合当今的社会情况,挖掘新闻现象背后的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有人认为保洁员吃剩饭是一种‘悲情教育’,不可取;也有人认为保洁员的行为在传递着正能量,值得赞赏。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从题干的提问来看,这是一道探究题,在探讨类似问题时,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答案不止一种,只要学生梳理出合理角度即。题目给出了两个相反的角度,首先要选择一个,不能两者兼顾,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新闻的价值和自己的理解,对观点进行论证,要注意严密、有条理,自圆其说。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9
90.0%
基础
1
1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40.0%
现代文阅读
1
10.0%
文言文阅读
1
10.0%
语言表达
2
20.0%
名句默写
1
1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10.0%
病句辨析
1
10.0%
词语
1
10.0%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10.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0.0%
历史事件类
1
10.0%
1
10.0%
其他
1
10.0%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10.0%
命题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