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届江苏徐州等四市高三11月模拟语文试卷
2017届江苏徐州等四市高三11月模拟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1-0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      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      的诱惑。

A.顺应   坚不可摧   形形色色

B.顺应   牢不可破   形形色色

C.顺遂   坚不可摧   应有尽有

D.顺遂   牢不可破   应有尽有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第一处是考查近义词“顺应”和“顺遂”的辨析,要注意语境中的使用对象;第二处和第三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要注意语境的分析。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4%。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怀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

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根据‘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显示”;B项“我们要永怀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成分残缺:“永怀”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之情”;C项,“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搭配不当:“日益严重的生态”应改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经过压缩可以发现,“永怀”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词;C项,“应对”与“生态”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根据……”和“……显示”两句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3.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8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运用的辨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B所引诗句表达的是豪情,而不是感伤。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指为了追求,宁可憔悴瘦去,也无怨无悔;而句中“瘦”,恰恰是追求的目的。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意为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漫步信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两句诗刻画的是隐居者自由惬意的形象,与全句语境不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明确题干要求,比如本题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首先应分析诗词中所涉及的季节、景物的特点、情感的基调等等,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境,找出不合的地方。比如B句中,刘禹锡的《秋词》展示的是豪迈的情感,而后面的“岁月无情”等属于感伤的情境;C项中所引诗句是说为了追求宁可瘦去,“瘦”不是目的,而“暴走者”的目的是“瘦”;D项中是曲解了诗句的意思。

4.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似乎天地荒芜,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看横线上的语句与前后内容的关联。解答本题时,应先浏览语段,注意横线前后的内容,比如第三处,前面说“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句中有个“虽”,与之相应的是第②句中的“但”,由此可以确定答案;再比如第四处,前面说“天地荒芜”,后面自然是说“……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第二处,前面说“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的结果都是“不知其所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选择题)题。首先分析语段结构,把握语段话题(陈述对象)。然后分析选填部分在原文中的结构位置,并从内容上对语句分组,并做组间排序。接着结合语境,分析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结合段落结构和关联词语,对组内语句排序。最后参照供选答案,试填验证。比如本题中,所给的四个句子分散于语段的各处,这就降低了难处,可以选择其中有明显标志的进行排除,第三处可以担当此角色,因为前面句子中有一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虽”,由此可以确定此处的句子。

5.

5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

A.钟灵毓秀    他山之石    人间百态 

B.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自然风物    他山之石    百家争鸣

难度:
知识点: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首先分析所给的书目,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出其共性,再与选项中所给的命名进行比较。第一组书目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书目,讲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象;“自然风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景色,第一组与之一致;“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其中“人才”与所给书目不合。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类的书目,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他山之石,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而所给的书目主要是给学生以指导,故不合。第三组属于文学名著,关注的是人间百态;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而所给的书目主要是关注人间的百态。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较新,与2016年江苏高考的第五题的题型一致。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一组书目,从所展示的内容、针对的对象、作品的意义等角度找出共同点,然后再分析选项中的命名,找出与之相合的一个。比如本题中,第一组,所给的书目主要都是关注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东西,讲述的都是自然景象,而“钟灵毓秀”中的“秀”应是指杰出的人才,这与所给的书目无关,由此可以排除AC;再依据第二组书目的意义可以确定答案。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93.33%
基础
1
6.6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6
40.0%
文言文阅读
2
13.33%
语言表达
2
13.33%
名句默写
1
6.66%
现代文阅读
3
20.0%
作文
1
6.66%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1
6.66%
病句辨析
1
6.66%
2
13.33%
句子衔接
1
6.66%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1
6.66%
作家作品
1
6.66%
散文类
1
6.66%
历史事件类
1
6.66%
其他
1
6.66%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13.33%
材料作文
1
6.66%
小说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清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