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湖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5397
2017湖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539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1-0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    ),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

②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    ),美不胜收。

③每每看到腿部残疾的朋友(    ),耄耋老人蹒跚而行,心绪总是难平。

④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    )的奇迹。

A.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B.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C.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邯郸学步  名满天下

D.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邯郸学步  前无古人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如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甚至有悖于初意。第一句中,从后面“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这一结果来看,应是不符合人们的意愿,应使用“不如人意”。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第二句中,是说展览品的内容丰富,应使用“包罗万象”。举步维艰:比喻做的事情很艰难。维:句中语气词。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第三句中,是说腿部残疾的朋友行动很困难,应使用“举步维艰”。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第四句中,是形容“奇迹”,应使用“前无古人”。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比如本题中,“差强人意”侧重于“让人满意”,“不如人意”强调“不符合人的意愿”。“包罗万象”是形容种类多,重在种类;“星罗棋布”只是说“多而密”,重在数量。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B.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五折、四折甚至三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在“对执法者的培训”前加“加强”。C项,成分残缺。在“人口迁移”后面加“的压力”。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加大”后面跟了两个宾语,其中与“培训”不搭配。C项,“根据”与后面的“人口迁移”不搭配,应在“迁移”后面添加“的压力”。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1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解题关键是在读懂语段的前提下,按逻辑关系判断。据题干“作品”一词可知②④与其衔接最紧密,④陈述作品内容,②总结作品特点,先介绍内容,再说特点,故④在②前。从事理逻辑又可以确定⑤紧挨④,由此可推知C项正确。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然后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比如本题中,可以先根据横线前面的“作品”二字来寻找与其衔接最紧密的句子,即围绕“作品”展开说明的句子;再分析小句子之间的关联。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4.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5.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C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D项,“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有误;本项的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选项D是针对第一段进行的逆推,文中说的是“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而选项说的是“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错误。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本题的ABD三个选项都出自文章第二段,考生只要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点,再进行辨析即可发现问题。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考生要将选项信息仔细和原文进行比对。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B原文说杜甫地位在他“死后数年后才建立”,与“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而不是其诗歌难以流行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活着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医生说:大的也没事。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来,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风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得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在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脊背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

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一开头采用悲喜结合的写法,但重点突出的是凤霞在生孩子过程中去世的

B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感到恐惧。

C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E.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的形象特点。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多次写到,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E (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满分)

2)“我”是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①对亲人充满温情,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幸福;②遭受生活的重大打击但能服从命运、接受命运,继续活着;③对未来人生和命运感到迷茫。(每点计2分)

3)划线句子是对家珍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细腻传神,极富表现力。(2分)文中描写“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一颗泪水都没有掉下来”,表现出失去女儿后家珍的极度悲痛,有力透纸背的效果。(2分)而“看着风霞”“手在脸上和头发上摸着”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细腻而温柔的爱。(2分)

4)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深冬时间和严寒背景。②成为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由下雪至雪花、雪珠,再到雪停,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结构完整。③以自然环境中的“雪”渲染凤霞死时的凄凉氛围,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表达悲哀的情感,象征人物命运的凄凉。④烘托人物形象,用“雪”来表达纯洁美好的人性。(每点计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B项,“‘我’感到恐惧”错。应该是凤霞的死给“我”带来了又一次无情的打击;C项,“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错。这表明二喜对妻子的亡故毫无心理准备;D项,“运 用比喻手法”错,应是“运用夸张手法”。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C两项是对“我”和“二喜”两个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D项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从文中来看,“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我”遭受生活的重大打击;但“我”强撑着“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又想着如何妻子说这件事,“我”接受了命运的打击,对亲人充满温情。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我”面对女儿和儿子死亡的表现来分析其特点。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明确划线材料的性质,然后明确鉴赏的角度,最后按照答题的步骤进行答题即可。“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脊背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这段文字是对家珍的描写,属于人物描写,可以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段话主要是动作和神态描写,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面对女儿的死亡,家珍的极度悲伤,以及对女儿的爱。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立足文本,品读目标区域的文字;然后看写了什么对象,确定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从哪些角度,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形成怎样的语言风格,用词有何特色(比如大量的叠词、动词),第几人称写的等等。注意:要优先考虑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再根据题目要求和赋分情况决定要不要分析其效果。比如本题中,划线的句子是人物描写,故可以从描写方式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分析这些描写方式对人物情感的体现效果。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探究其艺术效果”。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先找出文中写“雪”的内容,然后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以及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角度答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物象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对人物的衬托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本题中涉及的“雪”又属于环境描写,故还应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只要根据这两大方面的要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即可。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填空题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话题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韩雪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