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四川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5586
2017四川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558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1-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 《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 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 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 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呕心沥血:用尽心思。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句中形容“大小石窟”,不可能多到这种程度,错误。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抛砖引玉:敬谦错位,这是谦词,不能用于别人。“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俯拾即是”程度不当,“抛砖引玉”谦敬词错位。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B.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部分,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这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B项,“,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成分残缺,可在“深空探测”后加上“等众多领域。D项,中途易辙,可改为“自从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完工以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应用于”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把“借口……”和“以……为名”两句糅合到一起。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  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无疑是正确的,   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恐怕   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A.固然  /     然而  /     因为  所以

B/         而且  /         

C/     /     但是  如果  不但  反而

D/     /     如果      不仅  甚至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6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应关注关联词的搭配,同时还要关注句间的关系。前面肯定“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正确的”,后面是说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前后内容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排除BD两项;“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两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排除A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

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

(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4.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

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

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

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

5.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

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要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而要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B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不准确,还为了“建筑结构的美观”。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选项C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选项说的是“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错误。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B项,“全部设计都是为了”不准确,原文为“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意味着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这个,下文还说到“体现古人的宇宙观”;“以供祭祀天地之用”也不准确,应是“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B项,源自文章第三段,文中的表述是“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并不是“全部设计……”。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固执”“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A.从文章倒数三、四段来看,“传统建筑”并非“固执”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也并非“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同学来当县长

孙道荣

比新县长上任的消息飞得更快的是,新县长是郑成的大学同学,一个寝室的,睡上下铺的兄弟。

郑成是镇中的老师,大学毕业快20年了,他一直在那所镇中当老师。有门路的人,都调到县城的中学去了,郑成没挪过,也不是他没门路,他的很多同学都在省城的各部门,可郑成不想为此求人。郑成的妻子40岁那年,因为一起工伤事故,被单位炒了鱿鱼。说到底,人家就是欺负郑成上头没人,性格又软弱。

谁也没想到,郑成的同学从省城空降,调来当县长了。认识郑成的人,激动地奔走相告。郑成还是从别人那儿得知,自己的大学同学黄四调来当县长了。郑成在学校一隅的家,骤然热闹起来。

第一个跨进郑成家的,是鲁校长。鲁校长手里捧着茶杯,坐下,郑成递一根烟给鲁校长,鲁校长看了看,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包,抽出一根,递给郑成。鲁校长笑眯眯地说,郑老师啊,听说你的大学同学来我们县当县长了。郑成点点头,我也听说了。鲁校长说,听说你们关系不错啊。郑成再次点点头,我们上下铺睡了四年,关系算是比较铁的。鲁校长也点点头,这就好。是这样的。鲁校长顿了顿,接着说,你也知道的,学校这几年的基础建设没跟上,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远远地落后了。你的同学来当县长了,你和他联络联络,帮我们多争取点经费什么的。

刚送走鲁校长,同事小胡拎了一袋水果,走进了郑成家,亲热地喊了声,郑大哥,你的同学来当县长了,我的事,就全靠你了。小胡说的事,郑成知道,他谈了个女朋友,在县城,谈了好几年,一直没结婚,对方只有一个要求,调到县城。可县城就两所中学,都想调到县城,哪那么容易。郑成不知道怎么答复小胡,你看看,我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挪过呢。小胡说,你不挪,那是你不屑啊,不肯求人。我这事不同,关系到我一辈子的幸福呢,所以,一定拜托老哥,帮帮忙,调个老师到县城,对县长来说,一句话的事情。

小胡刚走,镇政府的王干事来了。王干事一屁股坐下来,郑老师啊,我在镇政府干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小于事。至少论资排辈,也该给我弄个副科级了吧。郑成听出他的意思了。

王干事拍着郑成的肩膀,你同学不会一辈子在这当县长的,所以,关系要赶紧用,我一辈子感激不尽。

王干事刚走出门,郑成的手机响了,是小姨父打来的电话,小姨父声音有点苍老,郑成啊,我都听说了,你同学来当县长了,别的事姨父也不求你,你大侄子考公务员的事,你一定要上上心,帮他一把。姨父这辈子没求过人,就求你这一回。

那段时间,来郑成家的人很多,其实都是找他刚上任的县长同学帮忙的。思来想去,郑成决定,请县长同学吃个饭。同时,请鲁校长、小胡、王干事等人作陪,约好,先提出郑成自己的事情,如果黄县长肯帮忙,再谈其他人的事情。

到底是老同学,黄县长欣然赴约。气氛很融洽。酒过三巡,郑成对黄县长说,你现在是我们的父母官,老同学有个小困难,请你帮帮忙。黄县长说,都是老同学,你尽管开口。郑成便将自己老婆受到的不公待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黄县长听完了,平静地对郑成说,这个事,我建议你可以先到社保部门去投诉,如果还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上法院通过诉讼……

官腔!十足的官腔!郑成突然站了起来,我们是老同学,我才找你的,没想到,你也是拿官腔官调来糊弄我,什么老同学,全是假的。

不欢而散。郑成的事,没办成,同学县长没给面子。其他求情的事,就更甭提了。不过,郑成的形象,倒高大了起来,传说他当场拍案而起,一点不惧县长。而郑成的同学黄县长,虽然落了个不近人情的名声,但反过来也说明,这个新县长,是真的不徇私情的,找关系,没用。

从此,再也没人找郑成了,大家都知道,他有个县长同学,但也都知道,他和他同学,关系似乎不咋的。

若干年后,黄县长调离。临走前,黄县长单独请郑成吃了一顿饭。黄县长紧紧握住郑成的手,当初我调来当县长,全县我只认识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老同学,只有你这层关系,你全帮我挡了,谢谢你。只是很对不起你,嫂子那事,于情于理,是本该早解决的。郑成说,你不知道,那出戏后,其实我也轻松了很多啊。两个老同学,相视而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鲁校长第一个跨进郑成的家,要他和县长联络联络,帮学校多争取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说明鲁校长热心教育,是一个很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B.小姨父给郑成打电话一段,以简洁的人物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为了让儿子能考上公务员,甘愿放下自己尊严的父亲形象。

C.宴请县长时,郑成为自己老婆的事拍案而起的行为看似与郑成一贯的处事态度矛盾,实则是为后文交代宴会背后的真相埋下的一处伏笔。

D.宴会不欢而散后,郑成众叛亲离,再也没人来找他了;黄县长则落得不近人情的恶名,同时也获得了不徇私情的美名。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客观、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对敢于向“请托”之风说“不”的郑老师和黄县长的肯定和赞赏。

2)小说最后才说出当年郑成宴请黄县长背后的真相,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刻画郑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在两个老同学的相视而笑中结束,这笑包含哪些意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3分)答E3分,答C 2分,答B1分,答AD不给分。

2)(3分)①结构上与前文的几处伏笔形成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情节结构更曲折。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体现了他的善良和智慧,同时,更体现出他在请托之风面前,决不妥协的坚定。③深化了主题。在请托之风盛行的今日,不仅有郑成这样的普通人,更有黄县长这样的官员站出来坚决抵制,而且达成共识,结成同盟,并且见到了成效。(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郑成的性格特点是:①正直,有自己的操守。同事们争相找门路调往条件更好的县城中学,郑成一直坚守在镇中学,近二十年,不是他没门路,而是他有自己的操守,不愿找门道,托关系,领导、朋友、同事、亲戚求他找县长,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②真诚,善良。本不愿意为校长去找县长,但当校长问他与县长的关系时,他还是如实相告。同事小胡来找他时,他不知道怎么答复,是怕他尴尬和失望③淡泊名利,更在意精神上的满足。当黄县长在临走前提到,他妻子那事,于情于理,本该早解决时,他没有任何回应,但一说起当年那出戏,他甚是欣慰。(每点2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其他答法,言之有据即可)

4)(4分)这笑包含如下一些意味:①当年那出戏演的圆满成功,让他们摆脱了请托之风的重负后的快意。②世事变迁,依然葆有纯真的同学情谊,没让世俗的名利掺进他们的友谊之中的欣慰。③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没在崇尚捷径,请托之风盛行的今日迷失自己的自豪。④通过努力,弊绝风清时代的到来,可以期待的信心。(每点1分,言之有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A项文中看不出鲁校长热心教育,很有事业心,他只是想多争取教育经费。B项放下的只是一种个人的处世态度和原则,说放下尊严言过其实了。D项来找郑成去走县长关系的人少了,郑成并没有众叛亲离。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对鲁校长的分析有误,拔高了人物的形象。B项对“小姨父”的分析有误。D项对文章的情节分析有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才说出当年郑成宴请黄县长背后的真相,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从结尾的形式上来看,这属于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可以从结构、形象、主题等几个角度作答。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与上文的伏笔形成呼应,从形象上来看,主要体现了郑成的善良和智慧,从主旨上来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小说的结尾要从结尾的形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角度入手。比如点明情节特点,如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补充情节完整等;点明结构作用,如呼应上文,结构完整;点明人物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点明主题情感作用,如深化主旨,加深情感。比如本题,应先明确结尾的形式,然后再从形象、主题等角度作答。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在刻画郑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他有门路却一直坚守在乡镇中学,朋友请托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表现出正直、有操守的一面;对待校长和同事的请托时的态度,表现出真诚和善良的一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郑成对待职位、名利、同事的态度上来分析其特点。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在两个老同学的相视而笑中结束,这笑包含哪些意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本题是考查结尾的意蕴。“两个老同学,相视而笑”,先从文章的内容上分析,从上文来看,“那出戏后,其实我也轻松了很多啊”,这是摆脱请托之风后的快意;“当初我调来当县长,全县我只认识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老同学,只有你这层关系,你全帮我挡了”,保住同学情谊的欣慰。再从文章的主旨角度分析。比如保住精神家园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点:1.掌握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小说主题:1.一般是展现某种社会现状、社会面貌2.个体人物和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 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美3.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这种人情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本题中,可以先结合语境分析其内涵,再结合文章主旨进行深入挖掘。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填空题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词语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宋奇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