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吉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6789
2017吉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678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2-1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_________的故事。固原小伙小高正在干活,胳膊不慎卷进了机器里,一瞬间,他的左臂就被硬生生撕离身体。幸亏抢救及时,小伙捡回一条命。

②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可谓__________。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迥异。

③这种隐忍不屈、大开大阖,这种坚毅顽强、壮怀激烈,这种同仇敌忾、勇敢担当,无不赋予《诺玛阿美》以__________的民族史诗风范和气派。

A.不堪卒读    俯拾即是    扣人心弦

B.不忍卒读    信手拈来    荡气回肠

C.不堪卒读    信手拈来    扣人心弦

D.不忍卒读    俯拾即是    荡气回肠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①中的故事是悲惨的,应选“不忍卒读”。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  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  ②句陈述的不是写文章,应选“俯拾即是”。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用“荡气回肠”形容“民族史诗风范和气派”更为贴切。做这类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117日下午3时,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约600名记者的聚焦下,两岸领导人微笑着相向而行,紧握双手,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

B.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不仅嫌疑人利用QQ 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C.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合龙将是世界级的桥梁、旅游景观工程。它以世界最长、世界最高、世界首座玻璃作为主受力结构的大型桥梁成为国际桥梁建设的典范。

D11月初,东北和华北地区出现了比较强的雾霾天气,这次过程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其中主要的成分来源是冬季的取暖和烧秸秆有一定关系,同时气象条件也极为不利。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关联词位置错误;C项,主语不一致。D项,“其中主要的成分来源是冬季的取暖和烧秸秆有一定关系”句式杂糅。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大名著均为章回小说,它们不同于西方的小说结构,每章大多有悬念,有包袱,虽然一环紧扣一环,但是又可独立成为故事。它们跨越的时空,涵盖的人文,纵横的历史,凸现了四大作者的手笔之雄浑,视野之开阔。大观园内外的五百多人物饱满了性格的缤纷;三国争霸的惊心动魄宏大了汉末的群雄奇观;_____________。它们是国人难以逾越的文学瑰宝,堪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璀璨。

A.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把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

B.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

C.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被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

D.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画线句子的前面是“饱满了……”,“宏大了……”,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此处应选“淘尽了……”,所以排除AC两项。BD 的区别在于句子的主语不同,根据前文句子以“大观园内”和“三国争霸”开头,判定画线句应以“水泊梁山”开头,所以排除B项。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推测答案。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是以恶寒壮热,发有定时,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古罗马人则认为,沼泽湿地中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口鼻呼吸进入人体,引发疟疾。

古人尝试了诸多途径对治疟疾,但成效寥寥。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所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即可治愈。然而,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简单粗暴地放血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传统中医则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在诊断为疟疾后,即可截疟。在此基础上,根据疟疾证候的不同,分别结合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治法进行治疗。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在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疟的功效。而此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则是受到《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疟疾也分不同种类,除传统病症的疟疾,还有寒虐、温虐、瘅虐之分。乾隆年间由太医吴谦修编的汉医丛书《医宗金鉴》中,记录了“柴胡截疟饮”一方。该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而针对寒多热少的寒虐,则有出自于《伤寒论》的“柴胡桂姜汤”。方子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天花粉、牡蛎散结软坚,可加蜀漆或常山祛邪截疟。此外,“何人饮”、“达原饮”、“截疟散”也是中国古代医家较为常用的药方。

世界各地医生的努力仍然没有减少疟疾的肆虐。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只要当地气候潮湿炎热,疟疾就时常发作。疟疾不仅种类繁多,且痊愈后病人身体并不产生抗体可以免疫,重复感染疟疾让人们一步步走向死亡。

1630年,秘鲁总督钦琼伯爵的妻子在利马逗留时患上疟疾,药石罔效,眼看就要客死异乡。幸运的是,伯爵妻子的保健医生,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会用一种树皮治疗疟疾,这种树当地人称之为“生命之树”。用该树树皮熬药汤服后,伯爵夫人最终痊愈。该树后被命名为金鸡纳树。康熙帝也曾受益于此,1693年康熙患疟疾久治不愈,传教士献上金鸡纳树提炼出的药物,康熙很快被治愈。由此金鸡纳树的特效药也在中国传播开来。但金鸡纳树并非根本良药。一是因为种植难度,金鸡纳树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不可能普遍栽种;二则是金鸡纳树本身有着严重的副作用,病人容易出现腹泻、哮喘、耳鸣、急性溶血。即使治愈了疟疾,它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比疟疾更致命的副作用。

虽然后有法国医生在1820年提纯出了树皮中的有效抗疟成分——奎宁,但人们依然在探究疟疾的根本发病原因。1717年,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最先指出,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1888年,法国军医拉佛朗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罗斯因此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节选自2015106日《腾讯新闻网》)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医学无法确定疟疾的传染源,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古罗马人认为沼泽湿地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引发疟疾。

B.罗马医生盖伦认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就可治愈。但实际上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这种放血疗法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

C.法国军医拉佛朗在疟疾患者身上发现疟原虫,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

D.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认为疟疾的根本发病原因是蚊子,他的依据是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医称引起瘴疟的疟邪为瘴毒或瘴气,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运用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

B.《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疗疟疾的功效,《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治疟的记载,这启发了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C.只要气候潮湿炎热,疟疾就会容易发作,再加上疟疾种类繁多,痊愈后的病人身体并不产生抗体,所以世界各地医生虽然努力治疗,仍然没有减少疟疾的肆虐。

D.中国传统医学把疟疾分为寒虐、温虐、瘅虐等类型,汉医丛书《医宗金鉴》中记录的“柴胡截疟饮”和《伤寒论》中记载的“柴胡桂姜汤”就是治疗寒虐的药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鸡纳树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不宜普遍栽种,而且有副作用,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比疟疾更致命的副作用,所以它并非治疗疟疾的根本良药。

B.金鸡纳树的树皮熬成药汤可以治疗疟疾,此法不仅治好了秘鲁总督的妻子,还治好了康熙久治不愈的疟疾,因此此树被称为“生命之树”。

C.英国生物学家罗斯阐明了疟疾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我国药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的有效提取物,二人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古人很早就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虽然法国医生在1820 年提纯出了有效抗疟成分“奎宁”,但人们依然没有停下探究治疗疟疾的脚步。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D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C项,“疟疾的根本发病原因是蚊子”的说法绝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是说“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D项错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考生要能从文中找到选项推断的依据。A项,该项强加因果,由原文“1630年,秘鲁总督钦琼伯爵的妻子……当地人称之为‘生命之树’……1693年康熙患疟疾……”可知,这种树早就被印第安人称为“生命之树”,后来改为“金鸡纳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部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 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粱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他变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4)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B (答B项给3分,答A项给2分,答E项给1分。)

2)①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②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③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④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3)表现了梁启超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梁启超的精神特质;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意对即可)

4)“这种生活”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这种生活的优点:①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②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③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这种生活的不足:①在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②在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人们难以明晓他的宗旨和原则。(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实用类文本的内容和技巧。C项梁启超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原文说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项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然后依据选项所陈述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比较,即可辨别内容上的异同;如问的是手法方面的知识,比如本题的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是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考生则需要依据选项所列出的方法,逐一到文中找出,再进行比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第一节的最后说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显而易见这句话应是总领全文,故下文应是先说他的大智,按照这样的思绪,考生可以依次从第二段开始筛选信息。第二节说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第三节说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文章最后一段对梁启超的一生做了点评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找出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传记中引用的作用。题干问的是引用传主梁启超的话的作用,引用传主的话主要是体现人物的品质,并且帮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传主,可以增加真实性。首先应找出引用的这些语句,再综合其来看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引用的话主要集中在三、四、五段,考生可以结合这几段的段意分析这些话的作用。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解析:本题有两问,一是“‘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一是你是怎样看这种生活。对于前者,考生应回归文本结合语境回答问题,像这种指代性的问题,一般答题的区域在句子的上文,考生只要结合前面的内容作答即可。对于后者,考生应注意答题的模式,首先应表明自己的认识,然后结合现实生活组织理由。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 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名句默写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8.18%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压缩语段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