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江苏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7239
2017江苏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723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2-2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亵/       /     /     然而止/弃甲

B/       /     /     临绝境/捷报

C/       /     /     不可估/体裁衣

D/       /     /     义愤填/难辨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答题关键词“不相同”。A项“悌”和“涕”均读tì;C项“镣”和“瞭”均读liàoD项“虻”和“氓”均读méng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如本题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例如氓 【méng】组词:氓隶,群氓;氓 【máng】组词:流氓.

2.

2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山巅   桑葚   建树   祸起箫墙  白头偕老

B.磐石   肤浅   萎缩   繁芜从杂  至理名言

C.缔造   家具   九州   万不得已  浅尝辄止

D.枷锁   攀援   压榨   作客他乡  遥遥欲坠

难度:
知识点:字形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关键词“没有”,选项中C项没有错别字,A“箫”应写为“萧”,B“从”应写为“丛”,D“遥遥”应写为“摇摇”。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1.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例如:A项中“萧”形声。从艸,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孔眼密布”。“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叶子正面密布小凹点、背面密布绒毛的植物”。本义:一种叶子正反面像刺绣作品的草本植物。特指:艾蒿。说明:刺绣作品的正面是密集的针眼和丝线,背面是绒毛状的丝线。萧即艾蒿,又名艾草;箫 形声。字从竹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本义: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3.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5.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来源结合法  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3.

3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

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

低眉手续续弹(信:随便)

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中“风情”应该解释为“情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题中C项由“更与何人说”可以推测答案。

4.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难度:
知识点:语法
使用次数:19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先看选项,D为宾语前置,其余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题中D宾语前置句;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①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 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题中AD属于这一类。(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①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①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五)特殊情况: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题中所考的句子,都属于第二类。

5.

5下列诗句中划横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难度:
知识点:修辞格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诗句中划横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于对仗手法的掌握能力。A为比喻,其他为借代。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比喻和借代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处: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6
50.0%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8.33%
字形
1
8.33%
词语
1
8.33%
语法
1
8.33%
修辞格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散文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moza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