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7403
2017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740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0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C.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D.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C项两面对一面;D项搭配不当,“引导”不能跟“顽疾”“陋习”搭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D项搭配不当,“引导”不能跟“顽疾”“陋习”搭配。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A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chǔan)。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yòu)子翻身了。可他依然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后来,司马光派     (失势/失利),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xuē)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    (保证/保障)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tì)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的楹联就说明了他在黄州生活的状态。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但主旋律乐观向上,    (倾注/灌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    (享用/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豁达地生活着。

2.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多chǔan      B职(xuē)     脍灸人口

C.风流傥(tì)         D子(yòu     依然

23.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失势    保证    倾注    享用

B.失势    保障    灌注    享受

C.失利    保证    倾注    享用

D.失利    保障    灌注    享受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露花倒影柳屯田    B.风摇钟磬落人间

C.堂深不觉百男欢    D.水光翻动五湖天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D

3A

4C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正确;B项灸——炙(炙:烤熟的肉);C项靡——迷(倒下);D项鹞(yào),顾——故(从前)。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平时要多观察形近字的区别,如“灸”“炙”,扎实掌握。字形还需要理解意思识记,如依然故我: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失势:失去权势。失利:打败仗;战败;在比赛中输了。甲处表示司马光等人政治上不得志,应用“失势”。保障:作名词时,富有形象色彩,指像屏障一样起保护作用的事物。保证:作名词时,侧重指作为担保的事物,起担保作用的条件。乙处是做“有”的宾语,“保证”更符合文意。倾注:把(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灌注:常指把某一感情融入某物中;多用于精神层面,后面多跟补语。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享受: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受,其后多跟泛指的内容,不跟具体事物。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词义,放到语境中,根据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进行选择,如失势:失去权势。失利:打败仗;战败;在比赛中输了。甲处表示司马光等人政治上不得志,应用“失势”。

4

试题分析:对联讲究结构、词性、字数相同和平仄相对,“门大”可知“风摇”词性不对,排除B项;“入”动词,“天”“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AD项。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如本题“入”动词,“天”“田”名词,词性不对,排除AD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C

6C

7D

【解析】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可知,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可知,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使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使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结合文本内容“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可知,“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可知,“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

4.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选手苏炳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99的成绩获得季军,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B.央视《等着我》播出了莫松秀老人与失联60年的老战友孙英财相见的场景,看到两位老人一见如故,泣不成声,在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C.明星要自律,明星要守法,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明星”出事似乎有增无减,而且还有方兴未艾之势。

D.今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声称响应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要求下调资费,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出台的降价方案不得要领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不合语境。B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不能用于“老战友”。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适用对象错误。D项不得要领: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B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不能用于“老战友”。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不 识

(台湾)张晓风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 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8.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10.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

11.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试加以比较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8.引起下文对父亲的追忆;与后文写认识到没有谁可以彻底认识一个人相呼应。

9.(1)通过写父亲用象声词形容家乡香椿腌制过程,生动表现出父亲对故土的怀念,让父亲的形象更加亲近有趣。

2)写父亲说话的时断时续,意犹未尽,更加突出父亲年老的形象;表现父亲对敬仰者的信任与追随的精神品质。

10.学习勤奋上进,怀念故土,对人或事死心塌地,性格能够变通。

11.“不识”作为行文的主线(或“线索”)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作者由“不识”到认识,是逐步理解父亲,对父亲的情感加深的过程;若以“回忆父亲”为题,则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不识”具有的发展性的推动功能。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开头段中句子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这类句子有如下作用: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等。“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在于引起下文,一方面引出本文要写的主要对象——父亲,引出对父亲的回忆,另一方面,这个句子是作者对一个人对亲人认识的一种概述,“肤表”“不是刻骨”,与结尾“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形成了前后呼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本题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在于引起下文,一方面引出本文要写的主要对象——父亲,引出对父亲的回忆,另一方面,这个句子是作者对一个人对亲人认识的一种概述,“肤表”“不是刻骨”,与结尾“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形成了前后呼应。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要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句子从手法上来看,“呼噜——呼噜——”运用了象声词,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从内容上看,父亲能够这样形容香椿的腌制,足见父亲内心里对这些能代表故土的生活细节有着一种亲切,表明父亲对故土难以忘怀,时时思念。第二个句子,从手法上看,用了三个省略号,而省略号的一个作用是表示说话内容有所省略,意犹未尽,还有一个意思便是表示声音时断时续;从内容上看,时断时续的声音,符合年老的父亲人物特点,也写出父亲对孙中山先生诉说不尽的缅怀和敬仰。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第二个句子,从手法上看,用了三个省略号,而省略号的一个作用是表示说话内容有所省略,意犹未尽,还有一个意思便是表示声音时断时续;从内容上看,时断时续的声音,符合年老的父亲人物特点。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父亲上学读书时一心苦学上进,宁可走远路上学,只为了能背书,可分析出父亲的好学上进;进时想念老家,感叹台湾的东西没有老家的好,可分析出父亲怀念故土;对孙中山先生“生死追随”,“死心塌地”,可分析出他对人对事死心塌地;父亲为人耿直,被称为“杠子手”,但他却对一只小鸟生出慈柔之心,可分析出他性格能够变通。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对人或事死心塌地,性格能够变通。

1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是探究性题目,注意要从表达主题的角度、行文作用的角度、吸引读者的角度思考。如果一篇文章的题目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作文中起到了某种作用(如做线索),可以有效吸引读者,那么这个题目就是好的题目,反之则是应该否定的题目。一般来说,这类题考生可以答现在的题目更好,也可以答原来的题目好,但无论认为哪一个题目好,都要写出充分的理由来,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本题建议答原题目好,因为从整篇文章来看,写的是自己对父亲的认识逐渐加过程,所以“不识”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由“不识”而“识”,突出了对父亲情感加过程,有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回忆父亲”则是一个太过寻常的题目。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标题的内涵,然后明确观点,结合文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然后结合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从整篇文章来看,写的是自己对父亲的认识逐渐加过程,所以“不识”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由“不识”而“识”,突出了对父亲情感加过程,有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回忆父亲”则是一个太过寻常的题目。

三、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1
8.33%
作文
1
8.33%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4
33.33%
名句默写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病句辨析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16.66%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压缩语段
1
8.33%
其他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修改应用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