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福建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7636
2017福建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763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0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涅赫柳多夫来到彼得堡全力为马斯洛娃上诉。他十分反感贵族社会,没有住在姨妈家,而在旅店租了一间套房。参政院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参政官以上诉理由不充分而驳回上诉。

B.涅赫柳多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首先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放弃姑妈家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要求农民拿出一些钱用于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十分满意。

C.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外婆无力抚养她,涅赫柳多夫的两个姑姑便收养她,取名卡秋莎。妹妹索菲娅是她的教母,收养她为养女,姐姐玛丽娅让她成为侍女。卡秋莎过着一半养女,一半侍女的生活。

D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真迷人!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马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E.马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难度:
知识点:小说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E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A项,涅赫柳多夫住在姨妈家。E项,除第一次外,马斯洛娃再也没有向涅赫柳多夫要过钱。故选AE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

10.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

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

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

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

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C.《论语》中单称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的人没有被轻视。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D

11D

12B

【解析】

10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思考时,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D项,用只有的表述有误。故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思考时,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D项,《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是错误的。故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家族荣灭一体”不是孔子的发明。故选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金块珠砾,                     。( 杜牧《阿房宫赋》)

2                  ,往来无白丁。 ( 刘禹锡《陋室铭》)

3)商旅不行,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5)当余之从师也,             。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弃掷逦迤(2)谈笑有鸿儒(3)樯倾楫摧(4)亭亭静植(5)负箧曳屣(6)山气日夕佳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本题的重点字如:逦迤、鸿儒、樯、楫、静植、箧、屣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于则为君助灯火,可平?”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速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辄起而         排:分开

B.不意于无中得之       意:料到

C.领异标新,出意表     迥:远

D不伟耶               顾:难道

4.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离奇的一组是(   

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好朋友千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

D.本文作者既批判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自己内心的感伤。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A

4C

5D

6.(1)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2)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它们了。(“适”1分,“为”1分,句意1分,共3分)

【解析】

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排:批驳。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④是获罪的原因,⑤是别人的感受。故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D项,没有批判。故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词:虽、顾、“适”“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之。”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

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象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四、语言表达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难度: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不矛盾,二者内涵上是统一的。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就是忠恕之道,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为你好,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B项,孔子赞同子贡所言,但认为这是子贡做不到的。故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材料主旨的理解,再联系实际,阐述自己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者理解。二者在内涵上是统一的。“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就是忠恕之道,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为你好”,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2
18.18%
名句默写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作文
2
18.1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小说
2
18.18%
其他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先秦诸子百家
1
9.09%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9.09%
小作文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