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甘肃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7639
2017甘肃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763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0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一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心中激荡着如火的豪情,在当年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红楼前合影,不仅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也使人感慨颇多。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A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 ;B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C项“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修饰“年轻人”,符合语境。D项“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雷辛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2%;零售物价涨幅从217%回落到148%,实现了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

C.宇宙原始气体也可生成能源矿藏这一新发现,将大大丰富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的寻找开辟领域。

D.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项语义重复,“第一部”与“处女作”重复;C项搭配不当,“丰富”“范围”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他”的后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对对子趣味比赛活动中,有人给出上联:下列可以作为下联的是

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难度:
知识点: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渴望和追求情感慰藉(包括一切精神享受)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和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或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器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如此说来,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摘自《新华文摘》20026期,陈炎《文明文化》)

4.下面关于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B.文明是通过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来协调人际关系、调节自身感情、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C.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的解决程度。

D.人类文明的统一价值标准就是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衡量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就看是否达到真、善、美。

5.关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感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B文化一词只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是因为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C.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

D.各个文化本身都是平等的,都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6.关于文明文化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与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文化决定文明,文明体现文化。

B.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C.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D.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外在形式中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D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结合文本内容“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可知,把“价值标准”和“衡量尺度”混淆了。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D项结合文本内容“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可知,各文化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项结合文本内容“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可知,弄反了应是“文明决定文化,文化体现文明”。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E

2)①是著名学者。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3)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③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

4)广博地学习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可以使人思想崇高,趣味雅洁。蔡元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特别对古希腊艺术了解透彻,这使他具备了诸多优点,平和包容,崇高雅洁,朴素谦抑,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意。他如果没有对中西文化的贯通理解,就难以成为学界泰斗。我们在学习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要重视,也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完全错误。B项“完美融合”错误,原文意思是对比鲜明。D项对原文的反面陈述完全违背文意。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由文章可概括出蔡元培先生是著名学者、有完美人格、是大教育家三个角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传记中他人的引述的作用。主要还是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苏格拉底与蔡元培进行类比,意在突出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蔡元培先生带来的启示”,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填空题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2
18.18%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历史事件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压缩语段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吴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