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河北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97917
2017河北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9791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1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⑦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D无中生有。送杨少府贬郴州是给杨少府的赠别诗。杨少府,其名不详,少府是杨氏的官位。他是因事受贬将去郴州。首联,是诗人想象杨少府到贬地之后的悲凉和凄苦。颔联,诗人想象杨少府渴望北归而形成的一种反常心理。诗人想象杨少府到了贬所之后,一旦看到通往帝京的水路很近时,将越是要发愁;当看到可以扬帆的南风很大时,反而要产生厌恶情绪。以上四句,主要想象杨少府在贬所的愁苦。诗的第三联,诗人想象明年即第二年的春天刚刚来到、青草初生之时,你必定要被朝廷重用,那时你乘坐的船经过夏口,船儿斩水劈浪,在白色的浪涛中驶出湓城而奔赴帝京。紧接着诗人又引用贾谊的典故,劝慰杨少府不要过于伤心自怨,那汉代的才子贾谊虽曾贬谪长沙,但时间不很长久,因此你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诗赋。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汉文帝初,贾谊召为博士,不久超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曾作赋吊屈原,以自喻其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所以后四句,是诗人对杨少府的宽慰。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D选项属于对诗中用典情况理解错误。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知道用了什么典故,典故本身有什么寓意,然后思考作者使用这个典故的作用。典故的作用一般有: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本诗中诗人用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是为了安慰友人。

2.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③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①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使用正确。②横生枝节:解决问题时,发生了一些意外事情。使用正确。③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使用正确。④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对象错误。⑤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⑥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对象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3.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武昌南湖中学邀请了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利用选修课时间为同学们传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B.佳沛爱心团队提倡以分享之心做公益,通过各种活动筹得的爱心物资,随着团队进人大山,将爱心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C.人们很快会忘记网上对猴年生肖吉祥物的恶搞,因为互联网时代,流行图像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新奇”和“刺激”。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歧义,是“四所大学”还是“四位教师”不清楚。B项,偷换主语,可在“将爱心传递给山区孩子们”前面加上“爱心团队”或“他们”,否则主语是“爱心物资”。D项,“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大”。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4.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1分)

仅凭“老人”“摔倒”“女大学生”“寻找证人”等字眼,就拼接符合想象的“真相”,得出“扶人被讹”的定论。这样的思维定式究竟从何而来?部分源于“蛇咬效应”,也源于并不可靠的“经验”。             ,却容易因其戏剧性而被刻意放大,造成“扶入被讹”已是常 态的舆论氛围。殊不知,有些喧嚣一时的“扶人被讹”事件,也有结局逆转的情况发生。

A.现实生活中,确有扶人被讹的案例,但相对而言仅是个例

B.由此看来,扶人被讹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仅是个例

C.我们也常看到扶人被讹的个别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D.现实生活中,扶人被讹的案例虽然不是个例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比较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项中“由此看来”是表总结的,但它后面的话并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故排除。C项叙述对象不一致,依据后文的“其戏剧性”,说明整句的叙述是“扶人被讹的案例”,而不是“我们”,所以排除。D项强调的“时有发生”,不符合前后语境,可排除。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选句与上文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结构的相似性、前后的照应性、意境的一致性、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情感的谐调性等角度分析。首先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内容一致;然后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注意选项与所给文段的陈述对象一致、意境一致、情基调一致;最后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音韵的和谐性即可。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申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仕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

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廷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C

6C

7B

【解析】

5

试题分析:C项,“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有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4段,原文的表述是“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是“有时”而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

6

试题分析:C项,“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和分析有误,对应信息在原文第3段,原文中相关的表述是“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7

试题分析:B“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从文章中来看,唐朝官员致仕有相应的制度,而且原文只提到“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1.66%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2
16.66%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2
16.66%
词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FANFA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