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河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9149
2017河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914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4-2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20141113日 第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为首。
    C.
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
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
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
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
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
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
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项,“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故选B

2A项,提出“革衣服之制”的是魏孝文帝而不是赵武灵王,原文也未提出“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故选A
3C项,“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绝对化了。故选C

2.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日益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阅读趋势,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而代之。

②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会沦为美国的“棋子”,并带来一系列安全风险,这样的言论并非骇人听闻

③大礼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把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神态潇洒,光芒四射。

④重霾之下,安有完卵?重霾不能光等着“风局长”解围,治霾应该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⑤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与选择何种养老模式并不冲突,子女不能依赖于这一人工智能辅助手段,赡养老人终究是子女责无旁贷的责任。

⑥“港独”会将香港卷入政争漩涡,打破香港的安稳和谐,令香港丧失“资金避难所”的独特优势,得之不易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毁于一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1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4D( ①“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不合语境;②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应该改为“耸人听闻”;⑤ “责无旁贷的责任”重复。)

3.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中国将于2017年前后发射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的嫦娥五号,对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

B.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一红线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

C. 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D.按照教育部要求,今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将适度降低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用于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5.B( A,“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句式杂糅,把“根据”或“显示”删去其一; C项语序不当,“第一座”不应在“奥运会”之前,应移至“获得”之前。D项 偷换主语,“用于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的主语应该是“减少的计划”,而非“高校”或“比例”)

4.

1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生存无忧,    谋生态——这是人民的要求。近些年来,    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又警醒我们:空气污染防治     面临巨大挑战。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了追求生态文明的决心,    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   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

 

A

因而

虽然

/

只要

B

所以

当然

仍然

/

C

从而

尽管

/

还是

一旦

D

进而

/

依然

只有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6.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有爱不觉天涯远

    她从小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然而,十五岁那年,父亲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幸福到此戛然而止。她从此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

    生日那天,母亲一大早就起来上市场买东西,说要热热闹闹地给她庆祝一番,并叮嘱她放学后把要好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晚上,她独自回来,看到家里流光溢彩,桌子上还摆着生日蛋糕,插着十六支蜡烛。

    她刚一进门就被一群人围了起来,纷纷往她手里塞礼物,祝贺她生日快乐。母亲在旁边兴奋地介绍,母亲问:怎么没带同学回来?

    她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没有爸爸在的生日,我不快乐!就把手里的礼物统统摔在地上,留下不知所措的母亲和一屋子尴尬的人,头也不回地跑进自己的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

    晚上,她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压抑的哭泣声。她在母亲的房门口站住,房里的灯还亮着,母亲背对着她,肩膀剧烈地抖动着。这是父亲离世后她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她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母亲的肩膀竟是如此瘦削。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终于走进去,轻轻地揽住了母亲的肩头。

    第二天,她起床时发现床头放着一张字条:娇娇,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娘俩在一起要快乐地活着,他才会开心。有爱不觉天涯远,哪怕是在两个世界。

    高三那年,母亲失业了。但她没有任何抱怨,蹬上三轮车大街小巷地叫卖水果。

    有一次,她走过一个路口,正好看到母亲的三轮车停在那里,有个人在挑剔苹果的颜色不好,价格太贵,母亲谦卑地赔着笑脸,不住地说好话,那人还是不依不饶,称完了非要再添上两个。

    母亲急了,正争执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城管来了!母亲一惊,钱也不要了,骑上三轮车就跑。那条街正在挖暖气管道,母亲没留神,三轮车便歪进了旁边的沟里。她看见母亲麻利地爬起来,扶正三轮车,也顾不上捡掉落在地上的苹果,继续蹬着车往前飞奔。

    她跑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的背影飞快地消失在街角,她突然蹲在地上,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母亲艰难地供她读完了大学。她得到了全额奖学金,要出国深造。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把该叮嘱的都叮嘱了一遍。

    她依偎着母亲,一直沉默,到开口说话时,已是泪眼婆娑:妈,我走了,你怎么办?母亲笑着说:傻丫头,有爱不觉天涯远,你就是去了火星也跟在妈妈眼前一样。母亲轻轻地笑着,可是她的手却在颤抖。    学成归来,已是三年之后。她凭着优异的成绩被一家大公司高薪录用,还买了复式楼房。

    她把母亲接到新家。

    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就起来去看,母亲却闭着眼睛,好像睡熟了。第二天,母亲说想家了,要回去。她急了,说:你要回哪儿去?这就是咱们的家啊!母亲执意要回,她无奈,只好送母亲回去。母亲回家后一直咳嗽,最后竟咳出血来。送母亲去医院检查,竟是肺癌晚期。医生埋怨她:怎么这么晚才送来?

    “怎么这么晚才送来?她一遍遍地问自己。九月的阳光灿烂耀眼,可是她的世界却失去了颜色。

一个月后,母亲静静地去了。最后的时刻,母亲抓着她的手,嘴唇翕动。她俯身上前,听到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说:……不怕……有爱……不觉天涯远……”有爱不觉天涯远!她跪在母亲床前,泪如雨下。

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A.父亲去世后,看到母亲和别人谈笑自如的内心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这表明认为母亲对自己深爱的父亲没有真感情。

B.孩子生日那天晚上,母亲在自己房间里独自压抑着哭泣,是因为不想吵到孩子,更是因为孩子摔生日礼物的举动,让她在朋友面前颜面尽失。

C过去把地上的苹果捡起来,看着母亲消失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泪水里面是对母亲艰难打拼生活的心疼,也有对母亲误解的内疚。

D母亲轻轻地笑着,可是她的手却在颤抖,此处的细节描写非常巧妙,通过手的颤抖写出了母亲表面上装得很轻松,内心却充满了不舍与牵挂。

E有一天夜里,她听见母亲一直咳嗽起来看时,母亲却睡熟了,于是就没放在心上,的粗心是导致母亲的病没有被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

5、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

                                                                       .

                                                                       .

6有爱不觉天涯远在文中出现多次,试分析它的作用。(6分)

                                                                       .

                                                                       .

                                                                       .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BE

5坚强。在丈夫去世后仍然用微笑面对生活,失业后,用卖水果的方式含辛茹苦地供孩子读完大学;

②宽容。当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被孩子理解并且无处倾诉时,她默默哭泣却不怪怨女儿;

③感情强烈而隐忍。对女儿怀着强烈的爱却从不表达,孩子出国时她压抑着自己的不舍,自己病重时隐瞒着自己的病情。

④乐观。丈夫去世、自己失业、女儿出国,都给她的生活带来压力,但她始终微笑对待。(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起到了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文章用有爱不觉天涯远串联起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孩子出国和母亲离世这三个故事情节;

②增强了本文的感情色彩。父亲离世、孩子远离母亲出国、母亲去世,这句话在这三个让人撕心裂肺的时刻出现,使文章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

③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借故事赞美伟大的亲情,“有爱不觉天涯远”几次出现,使“亲情不会被地域和生死隔断”这一主旨得到了升华。

④突出人物性格和品质。这句话每次出现都彰显了“母亲”乐观、坚强、隐忍的性格和品质。(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2
18.18%
语言表达
2
18.18%
名句默写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词语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小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