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福建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101106
2017福建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10110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7-07
题号
评分
一、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默写填空(15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荀子•劝学》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6.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9.《过秦论》中秦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斧斤时入山林   申之孝悌之义  何异于刺人而杀    斯天下民至焉
A
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
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不违农时,不可胜食。
C
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
A
.五亩之宅,之以桑              B.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
4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5、翻译:7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2.B3.C4.D5.C

2.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 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 迈进。

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出下文,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B.第②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C.③④两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D.第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 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2.D  3.D 

3.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
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
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认真阅读各个句子,可发现标志词,如句中的,而也不存在不存在对应,可推知句在句之后;然后从结构的对应性看,句中的铺张句中的拥挤分别与句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对应,可知句在句前;最后从话题的统一性看,文段论述的主体是南京,故句后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才合乎情理。故合理顺序应是③②⑤④①
答案:C

三、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三、阅读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

答:

2)作品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4

答: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2)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陆的潇洒豪放。

本卷还有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9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1
11.11%
中等
8
88.88%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名句默写
1
11.11%
选择题
3
33.33%
语言表达
3
33.33%
现代文阅读
1
11.11%
作文
1
11.11%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其他
1
11.11%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11.11%
1
11.11%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1.11%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1.11%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11.11%
修改应用文
1
11.11%
句子衔接
1
11.11%
命题作文
1
11.11%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