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贵州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2101
2017贵州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2101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8-1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倪方六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包”字。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子,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除兽头之外,有些朝代的包还用兽爪图案,只是“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也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区别地位高低。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代称“照袋”,也称“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这种包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有了放钱放物的“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

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古人出行时要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縢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B.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写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B项,“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说法绝对,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

2.A  A项,文章第三段说“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可见主要原因应是“实用方便”。

3. C C项,“不再是身份的象征”错误,原文第七节中说“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可见宋朝的鱼袋还可象征身份。

2.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 ,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②及至事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③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④进入高三以来,王强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⑤日常生活中,当流言蜚语降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天外,把眼光投向海洋,把心系于远方,不斤斤计较一时一事之长短,更不要想方设法去报复。

⑥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 B①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此处误用对象;③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含贬义,此处褒贬失当;⑥釜底抽薪,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望文生义。

3.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梦赋予了当代中国青年新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B.遵义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 C A项,语序不当,“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应为“寄托者、助跑者和实现者”。B项,语意重复,“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D项,成分残缺。可在“美德”后加“的人”。

4.

1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外国人,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_______

   ①更不能使之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

   ②可以通过不断的熏陶由陌生、隔膜到接受、欣赏

   ③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必须是以纯粹的中国方式来进行

   ④一旦脱离或者抛弃纯粹的中国方式

   ⑤甚至可以通过不断地欣赏和把玩之后模仿和学习

   ⑥则无法进入这类文化符号,更遑论运用之了

   A.②③④⑥①⑤      B.②⑤③④⑥①     C.④⑥②⑤③①     D.⑥④①⑤②③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罗旭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既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年,施一公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但施一公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

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在头版进行专门报道,探求其中的原因。

“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深入骨髓里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30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几年来,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

施一公开始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

“核心就是打破铁饭碗,实行‘非升即走’的用人机制。如果在6年之内达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水平,就必须离开。”施一公介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引进面向国内外开放,全部实行海外评审专家组评议;薪酬体系采取国际通行的年薪制,不让人才为柴米油盐发愁;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启动基金,免去了人才的项目、经费申请之苦……

截至目前,已有70多名国际顶尖青年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职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国第一。

在科研及人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固然让人骄傲,但让施一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人才培养。他曾不止一次说:“我回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

归国以来,施一公一直亲自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生命科学前沿》等课程。他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重要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基本是年轻的博士生,他带的多位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到今年底,他的实验室将培养出18名博士。他说:“我毫不怀疑他们大多数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我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在中国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施一公说,“我常想,当我在清华退休时,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能够影响世界进步的科学领袖,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如今,施一公自己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震动,也使他自然成为“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B.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为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施一公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C.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好,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与施一公引进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有关。

   D.施一公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

5. 文中多次引用施一公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6.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施一公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 A强加因果,施一公成为“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他回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5.   ①直接展示传主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②丰富

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③印证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依据。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传主的话是彰显传主精神品质的直接描写,再结合引用的话具体分析即可。一般来说,可从真实性、说服力、情感表达、结构等几个方面切入。如文本开头第一句就是引用的传主的话,这句话直接展示了传主的内心世界,即在祖国工作很开心,表现了传主对祖国的热爱。

6.  ①在年富力强时回国报效祖国: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②打造顶尖学术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③培养未来科学领袖:注重人才培养,亲自为学生讲课,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清华开设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施一公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科学家,他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国情怀。考生可以梳理材料,划分层次,按照他的具体行动,归纳概括出回国到清华工作报效祖国、打造顶尖学术团队钻研科学、倾心培养科学领袖、亲自开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等几个方面,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释即可得出答案。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