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2018学年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9-25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康熙皇帝看着自己眼前这些皇子,自语道:不知他们哪个能够克绍箕裘,踵武赓续啊!

他一向很吝啬,看到家乡人民被洪水坏毁的家园,竟然细大不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漫长岁月,薪尽火传,得以延续和发展。

鲁迅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为了庆祝我方队员铩羽而归,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正确。克绍箕裘,踵武赓续:比喻能继承父、祖事业的意思。克,能够;绍、踵,继承;箕,扬去米糠的竹器,或者畚箕之类的东西;裘,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踵武,踏着前人脚印,比喻继承前人事业。赓、续,继续。使用错误。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不是捐助的意思使用正确。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灭,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使用正确。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使用错误。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使用错误。铩羽而归:失败归来。铩羽: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种由精简之风铸就的强固美学,又在绘画、书法以及其他艺术的品评诠释中递延放大,衍生出评点上的计白当黑、以无说有、以虚代实的神、逸、妙、能和各有所解之九品中正说

B.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 为了推广折纸艺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益智又有趣的折纸活动中来,90折纸鬼才秦坤经常跑到山区小学免费给孩子们义务授课。

D. 上海电影节,冯小刚直言,中国垃圾电影多,是因为追捧的垃圾观众多有很大关系。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B偷换主语,搭配不当,前半部分主语是病毒,后面换成病情蔓延搭配不当;C项,免费义务语义重复;D项,句式杂糅,一个句式:是因为追捧的垃圾观众 ,另一个句式:和追捧的垃圾观众多有很大关系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项暗换主语,D项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 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C. 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B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C项,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格调

胡海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而不论,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后二者则是对应。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

诗晬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7期)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

B. 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C. 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的审美含义决定的。

D. 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

B. 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C. 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和诗教没有所缺失。

D. 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

B. 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兴趣、音节大致对应,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大多都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

C. 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全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传播正确思想。

D.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B

5A

6C

【解析】

4试题分析: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

5试题分析: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无中生有。

6试题分析:写文章时全都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就是单纯为了传播正确思想。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除了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还要培育健全情志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这是用人工来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尝试。到了近几百年,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成了手表的奴隶。现在各种各样的会极多,开会必须规定时间,几点几分,不能任意伸缩。如果参加重要的会而路上偏偏赶上堵车,任你怎样焦急,怎样频频看手表,都是白搭。这不是典型的时间的奴隶又是什么呢?然而,话又说了回来,在今天头绪纷纭杂乱有章的社会里,开会不定时间,还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哉游哉,今天的社会还能运转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时间的奴隶就正是文明的表现。

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飘渺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在印度是六季或者两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他们种庄稼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我既不是自然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对无头无尾和无边无际实在难以理解。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如果时间有了头尾,头以前尾以后又是什么呢?因此,难以理解也只得理解,此外更没有其他途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一般人总是把生与死绝对对立起来。但是,中国古代的道家却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和死亡视为一物。梵文hāla,既是"时间",又是"死亡或死神"。《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在活了极长的时间以后,hāla走上门来,这表示他就要死亡了。罗摩泰然处之,既不"饮恨",也不"吞声"。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梵文里,动词""的字根是mn;但是此字不用manati来表示现在时,而是用被动式mniyatiti),这表示,印度人认为""是被动的,主动自杀者究属少数。

同印度人比较起来,中国人大概希望争取长生。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希望活下去,在旧社会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小百姓,决不会愿意长远活下去的。而富有天下的天子则热切希望长生。中国历史上几位有名的英主,莫不如此。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寻求不死之药或者仙丹什么的。连唐太宗都是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仙药"而中毒身亡的。老百姓书呆子中也有寻求肉身升天的,而且连鸡犬都带了上去。我这个木头脑袋瓜真想也想不通。如果真有那么一个""的话,人数也不会太多。升到那里去干些什么呢?那里不会有官僚衙门,想走后门靠贿赂来谋求升官,没有这个可能。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市场,什么WTO,想发财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想打麻将,唱卡拉OK,唱几天,打几天,还是会有兴趣的,但让你一月月一年年永远打下去,你受得了吗?养鸡喂狗,永远喂下去,你也受不了。"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天上没有。在天上待长了,你一定会自杀的。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有见地之言。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待在人间吧。

要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想不通我在上面说的那一些并不深奥的道理,时间就变成了枷锁,让你处处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真想通了,则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我自认是想通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一寸光阴不可轻",朱子这一句诗对我这个年过九十的老头儿也是适用的。

(取材于季羡林《一花一世界》)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很幸福,表明了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

B. 段对初夏景物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

C. 在作者看来,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他们意识到在死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D. 段中作者以调侃的语气描述着天上的生活,体现出一种透悟人生真谛的幽默感。

8文章第段中,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9文章开头说秒针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结尾则写道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D

8由孔子对流水的吃惊兴叹,引发自己对时间的联想、感触;感悟到时间与水有相似性,都在不停地流逝;认识到时间与水也有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9开头的心跳,是因为感到时间飞逝,人生短暂;结尾心不跳,是因为明白了生死的规律无可抗拒,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要好好珍惜时间;从跳到不跳,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深刻的感悟,对生命透彻的理解——生命虽然受到时间的制约,但是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时间带来的快乐。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表述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理解有误。作者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因此对 死亡这个话题,作者是用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的;C项作者并不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作者只是觉得,印度人把死亡和时间视为一物的做法是聪明的。

8试题分析: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不停地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正是这样的道理。作者开篇写看到座钟的秒针在跳动,想起了孔子名言,把水和时间联系起来,引出下文的思考。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等。

点睛:引用类题目注意分析引用人的话语和文章额内容的关系,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和山下文的关系,再答出通用的作用增强文化内涵

9试题分析: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因为面对座钟,作者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段,作者说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作者认为自己想通了,所以心却不跳了在开头,不跳在结尾,作者说由不跳,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作者的内容,也就是中间部分作者所写到的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83.33%
基础
1
8.33%
偏难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历史事件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新彦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