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8安徽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开学考试103862
2018安徽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开学考试103862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0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一线教师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收获颇丰。

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死灰复燃

迅速崛起的销售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含贬义;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或物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答案为C项。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法作品就频繁出现在拍卖场,并一度价格走高,甚至拍出近百万元的天价。

B. 由濮存昕主演的话剧 《李尔王》 将于 2017 年元月上演, 备受瞩目的李尔王的三位女儿,分别由著名演员赵倩、卢芳和青年演员万千惠饰演。

C.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将逐渐呈现出从作品奖作家奖转变的趋势,获奖作家每每是在文学界耕耘或经营多年、本人在很高程度被经典化了的名宿

D.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柄息在这片土地上。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将提到句首B项,备受瞩目的李尔王的三位女儿有歧义C项,语句重复耕耘或经营去掉其中一个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 ①   不乏专门论著。这些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人永远背负着它们,  ②  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和超脱。人  ③  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类,   ④ 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   ⑤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  ⑥  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

A

甚至

\

本来

即使

但是

而且

B

就是

固然

惟有

\

C

而且

只是

当然

\

然而

并且

D

并且

\

可是

只有

而且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4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先看关联词的搭配,再看句间的关系。第一条横线: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不乏专门论著之间可以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所以四个选项都可以成立;第二条横线可排除只是,因其过于绝对。也可以排除“\”,因为句子不通顺。就是的区别在于就是的语气更加强烈,用在此处更为恰当;第三和第四条横线应为固然„„的搭配,表示承认人可分为两类,但同一类中也有所区别;第五条横线惟有只有都能成立,以突出强调后一种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第六条横线可不填,以体现句式的工整:让…………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而鼓吹百姓们行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

B.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

C.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

D.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讲究”“,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

B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

C.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

D.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B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A

6D

【解析】

4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现代社会不孝敬老人的因素有几个,这个点只是其中之一。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混淆范围。

5试题分析:正好颠倒过来理解错误,与文意不符。

6试题分析: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后一句表述也是错误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湘绣旗袍

薛媛媛

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

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

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56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B. 薛师傅没有直接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做这样的旗袍了;二是因为他认为女人要做的旗袍过时了。

C. 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旗袍就去世了。

D. 薛蓝在父亲死后将那无人认领的旗袍留下来,并一直挂在模特身上,表明她理解了父亲,也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怀念。

E. 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湘绣旗袍工艺复杂,制作不易。

8这篇小说突出了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有着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D2分。

8技艺高超。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对人真诚,讲究诚信。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对事业专注、执着。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坚守传统。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

9.不同态度:薛师傅热爱传统旗袍,他的女儿并不真心喜欢旗袍。(或答:薛师傅和他的女儿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也不一致,薛师傅认为应当尊重并保留传统,注重旗袍精致的手艺和内涵;而薛蓝则认为旗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

示例一:我更认同薛师傅的态度,因为①“旗袍的贵气也就在这精致的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薛师傅对旗袍的珍视体现在他精湛的手艺上②“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薛师傅更能深刻把握旗袍的典雅精致内涵。旗袍是传统工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沉,如果没有深入理解,不应贸然为了迎合时代而对其进行所谓创新。

示例二:我更认同薛蓝的态度,因为传统旗袍工艺复杂,不易制作因为旗袍不过是一件衣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如果样式老旧,既繁琐又不适用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反而不利推广,所以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传统工艺或文化只有结合时代,走向现实生活,才能迸发出活力与生命力,而不致于消亡埋没。

(点出各自的态度2分,原因分析每点2分,答到任两点给4分)

【解析】

7试题分析:B项,薛师傅并没有认为女人做的那种旗袍过时。C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错误,是薛师傅觉得她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并且文中没有明确说她就是因患白血病去世的民族学学者夏玉珍。E项这部分描写主要是突出薛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旗袍的用心。

点睛:本题是一道传统题型,以五选二的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其中A项考查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B项分析小说人物的心理,C项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D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E项考查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解答时第一,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第二,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第三,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第四,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8试题分析:本题信息需要从全文来筛选概括。小说开头写薛师傅不喜欢女儿做的旗袍,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后文又多次写到他对女儿改良旗袍感到气愤,表明他坚守传统;对来请他做旗袍的女人,薛师傅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就确定了 尺寸,做旗袍时专心致志,领口、下摆、针脚……无一不体现出薛师傅的高超技艺;顾客没有来取旗袍,薛师傅寝食不安,店铺搬迁后仍回原址等待,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表现出薛师傅对人真诚,讲诚信。

9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需要先从原文中总结出薛师傅和他的女儿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再谈自己的看法。从原文看,薛师傅和女儿的分歧主要在于对传统旗袍的态度。薛师傅热爱传统旗袍,把做旗袍当作自己的事业,坚守传统旗袍的传统做法,拒绝改良;而女儿并不真心喜欢旗袍,也没有认识到旗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认为旗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主张对传统旗袍进行改良。考生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可以赞成薛师傅的观点,也可以赞成薛蓝的观点,赞同薛师傅的观点,就可以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赞成薛蓝的观点,则可以从传统文化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注意言之成理。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词语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轻潑之蒓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