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0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

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

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使用不 正确,应改为望尘莫及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隔靴搔痒:比喻说话 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合句意。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 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均不当。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届全运会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引导各地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B. 活动通过播放事迹短片、表演文艺节目和现场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

C. 虽历经世界历史格局的动荡与变迁,古老的丝路几近被遗忘但丝路文化却深深地渗透在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之中。

D. 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精神不搭配,可在体育精神前加培育C项,不合逻辑。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不能并列,美术作品包含在文艺创作之中。D项,成分残缺。应在被推测前加该男子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选项C并列不当。

3.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髙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 品。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C项,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 欢迎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數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逻过柱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掘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妤大 數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 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題。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纽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规模、快速流梓等特征的大数据究成法數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題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數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數据,有时甚至纯样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數据资谏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數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咐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试集聚。

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杜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里现出新的特怔。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替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B

6A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元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很是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该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自立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

5试题分析: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只能化的迫切性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6试题分析: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 音

万芊

那年,银泾村的阿秀,在陈墩镇上读完初中后,靠在城里做科长的姨夫的帮助,进了国营棉纺一厂做了农民长期临时工。阿秀,名为秀,人也长得秀,瓜子脸蛋,眼大大的,嘴小小的,稍一打扮,比那明星还明星,可一开口就露了馅:她把“这里”说成了“该爿”,把“那里”说成了“给爿”,把“糖”说成了“同”。跟她一起上班的女工,都是爱笑的,一听她说“该爿”就止不住笑,后来不知是谁,干脆不叫她阿秀叫“该爿”。有一次,厂长听人唤她“该爿”她应着,很奇怪,问身边的人:“好像厂里的工人名册上,没这人么。”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有的女工止不住笑,还直唤妈。因此,在厂里阿秀是从不轻易开口的,一门心思学技术干活。阿秀手脚挺麻利,又吃得起苦,干起活来,常常一个顶两个,进厂没两年,车间主任就让她当了能管十来个人的工班长。手下的人常常不服气,跟她较劲,可技术上谁也较不过她,只能取笑她的乡音,一时间,车间里到处是“该爿”、“给爿”的声音。可阿秀一点也不往心里去,该做的照做,该管的照管,只是仍然从不轻易开口。

不料,阿秀的好景不长,厂里因销售不善,入不敷出,工资常一拖再拖,实在是难以维持,厂工会一班人,开始按厂长办公会的意见,做那些农民长期临时工离岗的思想工作,阿秀也在其中。可阿秀死也不答应,哭着跟工会主席扳理:“厂里好的时候,还不是靠伲‘该’些农民工撑着,干的活最多,拿的钱最少,可伲哪一天说过一句怨言?为啥?还不是因为伲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正在这时,厂长派人来找阿秀,说是有一桩极其重要的外商接待任务让她去作陪,并派专人来指导阿秀化妆打扮。可阿秀说啥也不肯打扮,说是随她意她就去,不随她意,她就不去。厂长没法,只得随她的意,她去了,厂长的小轿车接去的。厂里人见了,就开始说风凉话:“‘该爿’长着这么漂亮的脸蛋,干啥都赚钱,干么非要赖在厂里呢,真是死脑筋。”

三天以后,厂里开全厂大会,大家都没搞懂,阿秀竟陪着个老华侨坐在了主席台上。会上,厂长让大家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华侨童先生讲话。白发苍苍的童先生站进来,对着麦克风一开口,全场都笑了:老华侨竟是一口拗舌的乡音,把“我”说成“伲”,把“这里”说成“该爿”,把“吃糖一样甜”说成“吃同一样甜”。坐在前边的人这才发现老华侨说着说着已是热泪盈眶。

后来,厂里人才知道,老华侨童先生跟阿秀是同乡,也是银泾村人,五十年前在海外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这次来,他确实非常有诚意地想与国棉一厂合作。半个月的实地考察、谈判,基本上都谈妥了一应事宜,只待签字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只是半途中回了一次牵缠了他半个世纪的家乡时,他却伤心了:故居依稀还在,可家里什么人也没有找到,原来跟厂里谈妥的投资事宜再也没心思谈了。厂方没法,只得礼节性地设宴送别,可就在那晚宴上,老华侨竟与身边的小同乡阿秀“该爿”、“给爿”谈得少有的投机,阿秀那说话的神态,他越看越像记忆里的小阿姐,而阿秀的敬业精神,使童老隐约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再加上阿秀说起生产技术上的事竟一套一套的,满心欢喜,当场拍板,由他提供一应的资金、设备、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及百分之七十的外销业务,并让阿秀当他的全权代理。

谁也没有想到阿秀一顿晚饭救活了一个大厂,众人都挺感激她的,再也没有人称她“该爿”了。只是有人间起阿秀跟童老先生是不是亲眷时,阿秀说:“只是老乡。他家以前住村里的‘该爿爿’,伲家住村里的‘给爿爿’。”众人都会意地笑了,自然都是善意的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阿秀开口说话呈现的浓重乡音而招来工友的取笑,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工作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 小说善于在描写人物关系之中刻画阿秀的形象,如众人对她的取笑与感激、老华侨对她的赏识等,具体地表现她的个性。

C. 小说运用补叙笔法交代了老华侨最终决定投资国棉一厂的原委,这部分内容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D. 小说叙事善于蓄势,情节有波澜,阿秀一顿饭救活了一个大厂,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8.小说在刻画阿秀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以“乡音”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线索、主题两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

8.①自知自重。她因乡音浓重,在厂里从不轻易开口。②豁达善良。别人取笑她,她不往心里去。③吃苦耐劳。她吃得起苦,干活一个人顶两个人。④爱岗敬业。身为农民工的她把厂子当成自己的家,任劳任怨。

9.①标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乡音”是全文的脉络,贯穿全文始终,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与“乡音”密切相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叙述阿秀以浓浓乡音及其优秀人品、踏实作风赢得老华侨赏识、器重,从而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大厂的故事,揭示了本色是真、本色可爱的哲理。

【解析】

7.试题分析:“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工作氛围”错,小说开头所写的工作氛围整体上是轻松愉快的。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她因乡音浓重,在厂里从不轻易开口”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自知自重”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自知自重”“吃苦耐劳”“豁达善良”“爱岗敬业”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试题分析:注意按着题干的提示从“标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压缩语段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薛茹元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