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湖南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3964
2017湖南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396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1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 薪火相传   理论    铭刻    B. 薪火相传   理念    镌刻

C. 衣钵相传   理念    镌刻    D. 衣钵相传   理论    铭刻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语句强调的是尊师重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基因,所以用薪火相传恰当。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理念,理性概念,根据语境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语句强调的是教育的理性概念,所以用理念恰当。铭刻,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或者指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根据语境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语句强调的是教育公平可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所以用镌刻更形象生动的说出孔子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故选B

2.

2.下面文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过去80年,物理学家一直未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证据。

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都有反粒子。

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反粒子就是自身的马约拉纳费米子。

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了在拓扑超导体涡旋中存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重要证据。

费米子和它的反粒子脾气完全相反,无法同时出现。

这个发现或将使人类进入拓扑量子计算的时代。

A. ②③⑤④①⑥

B. ①④⑥②⑤③

C. ④①②③⑤⑥

D. ②⑤③①④⑥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有脊兽,它的应用使得建筑屋脊轮廓富于变化,尤其是大型建筑上脊兽的应用,更使得屋脊造型繁简有度,颇具清人邓石如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构图之美。除却装饰,脊兽还有稳固瓦件的作用。其他钉帽一类的瓦饰虽不在脊上,却与瓦钉配合固定檐口端头,具有与脊兽类似的作用。

脊兽的起源约在东周,这是瓦件逐渐普遍应用的时代。已发现最早使用瓦饰的实例,见于秦雍城遗址出土、可追溯至春秋晚期的陶质建筑构件中。形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瓦钉钉帽,也有正脊脊端与后世鸱尾位置相当的羊角形构件,甚至还有人形瓦饰。这类瓦件皆为捏塑,手工造型感强烈,不似后世的模制风格,说明尚未大规模生产,正处于初创阶段。

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如河北灵寿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上装有叶片形并开半圆孔的巨大瓦钉钉帽等,显然是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东汉时期,大量陶楼涌现,为认知当时脊兽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信息。南北朝数百年间,制瓦技术大大提升,瓦饰的生产也普遍趋向于批量模制。东汉陶楼上已出现一种装饰于脊端、上下三瓦当叠起的瓦饰,其最初可能为三件独立的脊头筒瓦叠砌而成,形成风尚后,逐渐出现整体制作的做法。

纵观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脊饰造型题材,大致可归为鸟形、兽形、叶片形三类。其工艺从捏制到局部模制、再到整体模制,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貌。

隋唐时期的脊兽继承了南北朝的特点,出土实物中仍以兽面脊头瓦数量最巨,两京诸宫殿皆有发现。唐代除有大量兽面脊头瓦发现以外,尚未见脊头瓦前端的仙人走兽实物。然而敦煌莫高窟中自初唐开始,就有若干建筑壁画表现出角脊下端以筒瓦上翘叠落、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形成锯齿形构造,颇似明清建筑上仙人走兽的发端,只不过还未出现兽形。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中,还普遍出现了在建筑正脊、角脊、前檐瓦面上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焰宝珠以为装饰的做法,使建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同时起到瓦钉的作用,这也是东汉明器与九原岗北朝壁画中叶片形钉帽的造型延续。

北宋后期,仙人走兽的面貌已与明清时比较趋近,这应当是经历了较长时间演进后制度化的结果。两宋绘画中的亭台殿阁上,皆形象地描绘了包括各类走兽在内的脊饰。

经历了北宋时期定型和金元时期的发展,脊兽的使用到明清时更趋制度化,造型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既不似魏晋南北朝模印的质朴风格,也不似唐宋堆塑的夸张风格,而是呈现出高度程序化的特点。其制作趋近于在方整的空心砖上加以雕饰,大型吻兽则用数块空心琉璃砖拼合,体块感十足。类型方位虽大致继承了前代,但对宋式脊饰中浓郁的民间性加以调整,追求庄严整肃,以见威仪。明清是古代集权制度加强的时代,这在微观的建筑装饰上也体现出来。

    (选自于志飞、王紫微的《麟角峥嵘数脊兽》,有删节)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脊兽是常出现在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中屋脊上的一种装饰,能使屋脊轮廓富于变化、造型繁简有度,并呈现出屋脊的构图美。

B. 考古发现,至少在春秋晚期,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开始使用瓦饰,其样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羊角形、人形等。

C. 脊兽约起源于东周,捏塑的方式表明此时还未大规模生产,能使用这种脊兽的多是中国传统里  的高等级的大型的木构建筑。

D. 秦雍城遗址出土的陶制建筑构件和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等考古发现都能够说明脊兽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的木构建筑中,能够起到固定瓦件的作用的除了脊兽外,还有能够与瓦钉配合固定檐日端头的钉帽一类的瓦饰。

B. 先秦到南北朝的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具体形象细节缺少统一制度规范等原因使得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

C. 仙人走兽是脊饰的一种,经历较长时间的演进后逐渐制度化,应当在北宋后期已相对定型,样式与明清比较趋近。

D. 脊兽在北宋时期定型、在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在明清时期更趋于制度化,并且造型的风格在明清时也呈现高度程序化。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制瓦技术在南北朝得到长足发展,瓦饰生产逐渐由捏塑转变为模制,随之也由此前的单独制作逐渐形成了整体制作。

B.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的绘制技艺能证明我国一些古建筑沿用叶片形钉帽造型的火焰宝珠装饰固定瓦件。

C. 瓦当是传统木构建筑上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比如在东汉陶楼上就有装饰于脊端、上下三个叠在一起的瓦当。

D. 皇家建筑、寺庙建筑在脊兽方面改变了宋式浓郁的民间性,追求庄严整肃、显示皇家威仪体现出明清时集权制的加强。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D

4B

5C

【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都能够说明脊兽的出现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错误,原文有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可以看出,这一段说明的是不同地区的瓦饰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丽不是说脊兽来源予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使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错误,原文是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貔,意思是脊兽的形象细节缺少统一的规范,使脊兽在制作上的空间很大,脊饰样式少没有发挥的空间。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错误,原文有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意思是瓦当是放在所有筒瓦前端的一种瓦饰。

4.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而那里独具地方特色的端午活动、对歌习俗更是如磁石般吸引着中外游客。

B. 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C. 顺民林冲面对高太尉的陷害,从一忍再忍手刃仇敌的遭遇堪称《水浒传》里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典型形象。

D. 班会上,面对同学们对自己的批评,王老师表示欣慰,并对大家的诚意予以肯定,希望大家互励共勉,齐创佳绩。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B项,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的真实写照主客体颠倒,应该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正是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C项,搭配不当。句子主干为遭遇堪称典型形象D项,有歧义。自己指代不明。可以指同学们,也可以指王老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师的老师——被遗忘的漫画家张光宇

陈一鸣

张光宇,1900年生于江苏无锡,祖辈世代行医。家中笼罩着生老病死的抑郁空气,跟奶奶一起剪纸时张光宇才觉得轻松快乐。

上海著名的戏园子新舞台离外祖父家不远,张光宇有事没事就往新舞台跑,别人看戏,他更喜欢钻到后台看演员画脸谱。一来二去,武生张德禄干脆把他留在新舞台画布景。1916年,张光宇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张聿光为师,两年后加入丁悚(丁聪之父)主编的《世界画报》,以钢笔画谐画(漫画)走向社会。

当时的上海,弄堂里还有乡土气息浓厚的剪纸、年画、京剧、评弹;大街上又是洋气的广告橱窗和美国电影海报。画报是当时主流的市民读物,读者打开画报就像当下人们打开电视一样,张光宇进入《世界画报》正是得其所哉。

虽然没读大学,但张光宇的学习能力超强。家里书满为患,从中国民间传统绘画到德国包豪斯学派、墨西哥壁画运动、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摄影、电影、广告……只要有营养,一概来者不拒。张光宇画作题材包罗万象,传统故事、市井生活、时事政治尽收笔下,且细腻流畅,生动传神。

1921年到1934年的13年里,张光宇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绘图员。但在上海漫画家圈子里,张光宇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黄苗子19岁闯荡上海,在张光宇办的刊物发表漫画;叶浅予的第一幅漫画发表在张光宇主编的《三日画报》;廖冰兄自认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华君武称张光宇为自己的漫画引路人。丁聪说,比起父亲丁悚,张光宇对他的影响是全面的。丁聪作品署名小丁,也来自张光宇对他的昵称。

张光宇的领袖地位来自艺术才华,更来自人格魅力——讲义气,不计较,喜欢成全人,有钱大家花。夫人汤素贞做得一手好菜,家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的沙龙。张光宇不善言辞,朋友在一起他总是听得多说得少。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1930年他的创作中不乏针砭时弊的讽刺性漫画,比如《除蝇图》,配文是小的拍一记,大的让它飞,揭露当时政府治理贪腐的真相。

来自东北的愤怒青年张仃在张光宇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1936年,19岁的张仃因抗议国民党政府入狱,出狱后他尝试将《买卖完成了》和《春 劫》两幅漫画配上一篇短文一并寄给张光宇,被采纳发表。后来他到上海看望张光宇,无论年龄资历,张光宇都远在张仃之上,张光宇却打电话约来叶浅予、鲁少 飞、胡考等人,相聚通宵,让张仃感动不已。

日军迫近,张光宇不顾性命发起漫画抗敌协会并编辑《抗日画报》,上海沦陷之后携家逃往香港,给《星岛日报》画漫画和插图。

194912月,在廖承志、夏衍等人帮助下,张光宇举家迁回北京。他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成了老朋友张仃的部下。他的第一件大事是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那段时间张光宇参与过的设计难以确切统计: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舞台美术、展览会设计,邮票设计,《人民画报》和《人民日报》改版,甚至每年节庆的游行队伍设计……在张临春记忆中,人民大会堂仿漆器的搪瓷盘、人民大会堂的屋顶满天星,都来自张光宇的创意。

1960年,张光宇参与了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不少基本元素都脱胎于《西游漫记》。《大闹天宫》出来后一片叫好,媒体在报道中只提万氏兄弟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此万氏兄弟特意致信张光宇,意思说你才是《大闹天宫》创作者中最重要的人物,并为宣传中的疏忽表示歉意。这类事情往往是费劲不小,功劳无形,但张光宇总是来者不拒。

张光宇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但病痛却一天天加重。养病期间张光宇依旧整天练字画画,细线条的工笔画不了了,就画水墨。渐渐地口齿不清了,只能躺在床上闷声不响地看《约翰·克里斯朵夫》。196554日,张光宇与世长辞。

选自《艺术中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张光宇1945年绘制的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画里是《西游记》原班人马去西天取真经,玉皇大帝的天宫里充满贪污贿赂,唐三藏一路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是玉皇大帝的皇亲国戚。借西游记故事,揭露物价没谱、特务横行的后方。这套漫画极具战斗性,但张光宇的艺术之心却没有被愤怒捣毁,每张画都精雕细刻。1960年张光宇为《大闹天宫》做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许多元素直接取自《西游漫记》。

——(《南方周末》)

正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现代主义大师:张光宇艺术展,策展人之一李大钧表示,中国不是没有大师,而是我们如何去重视自己的大师,如何给予合适的土壤去培养更多的大师。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张光宇之所以走上绘画艺术创作之路,是与他少时喜欢跟奶奶一起剪纸并喜欢钻到后台看演员画脸谱分不开的。

B. 张光宇是一个讲义气,喜欢成全人的人,在他的提携下,愤怒青年张仃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C. 张光宇为国徽设计提供过决定性建议,他还参与过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等活动,说明他是一位富有强烈责任感的艺术家。

D. 文章题目是大师的老师——被遗忘的漫画家张光宇,说明漫画家张光宇虽然是一些艺术大师的老师,但却早被他们遗忘了。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张光宇18岁时加入了丁悚主编的《世界画报》,画报是当时主流的市民读物,相当于今天的电视,张光宇由此以他的钢笔画谐画走向社会。

B. 张光宇画作题材包罗万象,手法细腻流畅,生动传神,这都取决于他从中国民间传统绘画和西方各种绘画流派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C. 在上海漫画家圈子里,张光宇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他在诸多方面影响到黄苗子、叶浅予、廖冰兄、华俊武、丁聪等人,这既凭借的是他的艺术才华,更凭借的是其个人魅力。

D. 晚年的张光宇参与了动画片《大闹天宫》有关的美工设计,其美术设计的基本框架都出自于他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成都展出的连环彩绘漫画《西游漫记》。

E. 此篇传记以时间为线索,截取张光宇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经历,展现了一位漫画艺术大师的品格与成就。文章叙述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自然朴实。

8被称作大师的老师的张光宇从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D

7BD

8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支助抗战青年实现理想,不顾性命发起漫画抗敌协会,编辑《抗日画报》;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抗战胜利后,漫画《西游漫记》的展出以及所写文章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工作认真热情,不计名利。为国徽的设计提供了决定性建议。参与了如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大闹天宫》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的一系列工作,费劲不小,功劳无形却来者不拒。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文章写作意图的考查。D被他们遗忘了说法错误,由原文可知,张光宇培养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功劳无形,不计名利的事,没有获得相应的名声。时间久了,更是很少有了解他的人,所以成了被遗忘的人,而并非是被大师们遗忘了。本文的写作是为了唤起大众对于大师们的怀念和重视。

7试题分析: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由原文可知,选项中取决于说法绝对,应为得益于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十一段,由原文可知,其美术设计的基本框架都出自于说法有误,原文是不少基本元素都脱胎于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经历及成就的分析,也涉及到了对文章的整体鉴赏,其中A项说的是张光宇画作走向社会,B项探讨的是张光宇画作的题材和手法,C项说的是张光宇在上海漫画界的地位,D项说的是张光宇晚年美术设计的工作,E项是对整篇传记的整体评价。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传主精神品质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内容然后概括。由第七段他有着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第九段写张光宇不顾性命发起漫画抗敌协会并编辑《抗日画报》,可总结出张光宇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由第七段创作《除蝇图》相关链接”①张光宇借西游记故事,揭露物价没谱、特务横行的后方可总结出张光宇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由第十段张光宇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那段时间张光宇参与过的设计难以确切统计,第十一段张光宇参与了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费劲不小,功劳无形,但张光宇总是来者不拒,可总结出张光宇工作认真不计名利。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冯梦蝶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