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辽宁阜新二高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阜新二高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1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台北故宫的建筑设计清丽典雅,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没有想象中的蓬荜生辉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部缉拿归案。

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就可能不名一文

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题干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第一句中,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谦辞,此处形容台北故宫的建筑,对象不当。第二句中,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句中形容春天到来,冰雪消融,望文生义。第三句中,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句中使用正确。第四句中,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句中误把该词理解成没有价值,望文生义。第五句中,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不名一文占有之意,不占有一文钱,说明非常贫穷,句中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参与人群的结构上显现出新的特征:最爱发红包的居然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网络红包在地域上,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蔓延。

B. 年轻妈妈向柳娟在湖北荆州726电梯事故中不幸离世,引起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发生在各地的多起电梯吃人事件,拷问着公共安全。

C.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留学生跨境旅游渐成时尚,却暗藏安全隐患,虽然办理签证的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但是这并不能避免不会出现问题。

D.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根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改为根据调查调查显示C项,避免不会出现问题,尾句多重否定用错,应将避免改为确保;且虽然……但是……”主语不一致,应在虽然后加他们D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同样也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

3.

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A宦游人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形容雪的名句,用在这里显然不恰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字恰巧与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略有删节)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 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 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字与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B. 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C. 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土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D.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入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载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便成为百鸟之王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

B. 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某地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C. 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D. 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A

5A

6C

【解析】

4试题分析:说法绝对。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错,原文说的是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5试题分析:张冠李戴。《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错,原文说的是《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6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赌博活动错,原文没有讲用斗鸡赌博的事情。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强加因果。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B. 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C.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暗示书生微妙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D. 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8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9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

81)照应文章情节。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2)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91)心性淡泊。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2)严格教子。儿子一直很懂礼。(3)宽厚包容。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4)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涉世未深,轻信别人错误,需要钱,迫切需要买家啊。C发展改为突转D肖像描写不当。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内容上: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心性淡泊严格教子宽厚包容,慧眼识人。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3
25.0%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