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安徽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016
2017安徽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01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12
题号
评分
一、未分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界,法家思想过去被看作是革命的,是被赞扬的;儒家思想则被看作是腐朽落后的。而近些年来,儒家和道家思想都得到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法家思想却被认定为代表封建专制而被贬抑。这种片面思维无法让我们切实地认识各家思想真正的价值和弊端。

    如何看待法家?我认为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如果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就可以看到,法家思想最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在春秋战国那个大分裂、大战乱的时代,必然酝酿着大变革。战乱渴求和平,分裂需要统一;但和平不是祈求得来,统一又需要诉诸武力。儒家温和的劝说无效,道家的放任不行,墨家的侠义又过于理想,于是只剩下变法图强一条路。法家的主张完全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法家必须被肯定。

    如何遏制分裂,法家提出新的举措且效果明显。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东周以后诸侯割据,分封制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力,不利于日益庞大的王朝的稳固。既然制度已经过时,于是法家提出了废除分封制而建立郡县制的主张。

    要解决战乱问题,法家主张用战争来解决战争问题,用暴力来制止暴力问题,儒家提出的德教、礼教,道家的无为而治,对于解决当时的战乱问题,都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用暴力来解决暴力问题,所以法家主张富国强兵。

    法家主张的变法在这一时期,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铁器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人们有多余的时间在井田之外开垦土地,这些土地越来越多,就成为私田,后来有的公田也转换成私田,公田王有制变成了土地私有制。这样的大变动,也促使一些原来处于下层的、权力微薄的富有新贵们(新兴地主)起来争夺权力,最终否定分封制,建立郡县制。这种制度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如果没有法家的推动,中国君主官僚社会这样长久、这样富强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为什么秦王朝运用法家思想治国却失败,这恰好说明法家思想的缺陷。秦朝统一后没有采取与民休息的宽民之政,秦始皇又好大喜功,大动土木,修筑长城、阿房宫和骊山墓,各种赋税多倍增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遇到大雨,按照秦法延误当斩,酷律所逼,人们没有活路,只好起义。这是历史的教训,后来贾谊等人提出治国应施行儒法互补的方法,恰恰认识到了“天下是马上得到的,但马上可以治之乎?”的道理。

    当今社会,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法家的法治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法家主张因时而立法,按照不同时代的不同情况来立法,不法古。儒家也好,道家也罢,他们都认为古代最好,现代不如古代。法家则认为,时代不同,思想和制度也不一样,现代可以胜过古代。这样的思想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此外,法家发挥了黄老之学,不否认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是道,但在相同的道下事物的具体性质和规则又不同,那就是理。人行事要因循事物之理而不能主观妄为。这样的思想也是我们可以继承的。

    当然,继承法家思想的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化的问题。商鞅和韩非不重视道德教化。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吴起就主张既要有法,又要有德。《管子》中的法家也吸收了儒家的礼。单纯强调法治而放弃道德教化是不行的。

               (选自许抗生《法家最直接地反映时代要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界过去认为法家思想是革命的,后来则认为它是封建专制的,从赞美到贬抑,都是对法家思想的片面认识。

    B.法家变法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下层新贵的夺权斗争,促成分封制瓦解和郡县制建立,为社会富强提供了基础。

    C.正确看待法家的是非功过,需要结合当下实际,可以看出法家思想最直接反映战国时代对于和平与统一的渴求。

    D.秦亡表明只有把严格的法律和宽民的政策相结合,政权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贾谊等人提出儒法互补的治国策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动荡的时代,儒家的温和,道家的放任,均非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有法家的变法图强才能改变大分裂、大战乱的局面。

    B.当前我们既要继承发扬法家因时立法、不法古人的思想,也要借鉴、学习儒家、道家行事要因循事物之理而不主观妄为的思想。

    C.铁器出现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开垦井田以外的土地,促进私田产生,加之后来有的公田转为私田,最终导致公田王有向私有转变。

    D.法家认为,要实现和平,靠德、礼、无为而治在当时效果都不明显,只能以暴易暴。这就要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严重削弱中央权力和王朝稳固,法家提出的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主张是遏制分裂的有效手段。

B.不重视道德教化是法家思想的缺陷,所以当前我们要主张法治,要吸收儒家的“德”和“礼”,不能单纯强调法治而放弃道德教化。

C.儒家与道家都认为古代最好,现代不如古代。法家则认为时代不同,思想、制度亦异,现代可以胜过古代;这种思想我们应该继承。

D.尽管法家思想有时代局限,但它能加强制度建设,反映特定时代的要求,因此它不仅在历史上有巨大贡献,在现实中也有积极意义。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张冠李戴,“需要结合当下实际”表述不当,原文第二段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另外偷换概念,原文是“春秋战国”,而非“战国”。)

2  B(故意曲解,“行事要因循事物之理而不主观妄为”的思想也是法家的,不是儒家道家的)

3  B(以偏概全,“不重视道德教化是法家思想的缺陷”错,原文最后一段有“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吴起就主张既要有法,又要有德”。)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白凤,19143月出生于成都。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1925年,李白凤进入天津扶轮中学读书。不久他又随长兄来到青岛,在铁路中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白凤因参加学潮运动,加上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非议时局,被勒令退学。当时青岛有个传播进步文化的“荒岛书店”,他成了那里的常客,阅读不少进步书籍,还认识了常来书店看书的臧克家、崔嵬、于黑丁等文化人士。1934年李白凤考入北平民国学院国文系学习,师从林庚。戴望舒193610月创办了《新诗》杂志,李白凤在上面发表不少作品引起诗坛注目,并与施蛰存、戴望舒、吴奔星等现代派诗人成为很好的朋友。

    抗战爆发后,李白凤一度靠写诗文为生。李白凤的夫人后来在书中写道:“1941年初秋,白凤离开南宁来到桂林这一大后方的文化名城……使他的文艺创作更贴近火热的抗日斗争。”在桂林,李白凤结交了端木蕻良、田汉、安娥、尹瘦石、陈迩冬等文化界名流,又经端木蕻良的介绍认识了老前辈柳亚子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此时的李白凤满腔热情地搞起文艺创作,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19466月,李白凤来到上海暂居柳亚子家中,后在朋友介绍下到财政局工作并找到住处。当年他是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工作之余全力以赴搞文艺创作。这个时期所写的诗歌多发表在《诗创造》《新诗》《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由于上海物价飞涨,李白凤曾在柳亚子的支持下,挂牌为人治印来补贴生活。

    1949年夏季,解放军的炮声逼近上海,李白凤拒绝了本家侄子送来的去台湾的船票。李蓉裳记得李白凤当时说:“好不容易盼到了这一天,怎能走啊!”1950年,李白凤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批报名支援东北建设。

    佟培基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1957年春夏之交,在高校“大鸣大放”中,李白凤贴出《长歌当哭》一组18首七律,受到批判。佟培基教授从一个文件盒中拿出一份19577月《人民文学》刊发的一篇李白凤的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说,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当年8月李先生被错划为“极右派”,隔离审查后于1958年被送往西华县农场劳教。19634月李白凤劳改期满,失职居家,只靠夫人的工资维持生活。他白天接受劳动改造,晚上回家再开始读书、练书法。佟培基教授说,李白凤走遍开封的古旧书肆,寻搜南明野史笔记约97种,深夜挑灯相互校勘比对,渐渐草成《小腆纪年校补》《明史校补》《张苍水集笺注》等。这个时候他和施蛰存又开始了通信,两人探讨学问,互通有无。

    1966年夏,“文革”冲击到了开封,“破四旧”的时候,李白凤苦心收集的书籍、资料被红卫兵拉出4车全部焚毁。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李白凤仍然不坠青云之志,他刻制一方“十年不制衣”的石印用以自勉。

    1969年,青年佟培基在桑凡先生的介绍下认识了李白凤。佟培基教授说,李先生平易近人,那种高雅的气质和文人风骨让人心存敬意。孙作云先生曾说:“像白凤先生这样的人还如此醉心于学术事业,足使当今破坏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者耻。”

1978年春天,李白凤被平反。正当他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却于当年818日病逝于开封。

               (摘编自刘海永《诗剑平生任我行,困顿流离栖汴京》)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凤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潮运动、非议时局,被勒令退学,此后,他到“荒岛书店”阅读进步书籍,结识了臧克家等文化人士,并与施蛰存、戴望舒、吴奔星等现代派诗人成为很好的朋友。

  B.抗战爆发,这对李白凤却是好事。他结识了端木蕻良、田汉、安娥等文化名流,认识了老前辈柳亚子和欧阳予倩。

  C在高校“大鸣大放”中,李白凤因一组七律受到批判,再加上他又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他因此被划为“极右派”,被隔离审查。

  D.李白凤虽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历经坎坷,“文革”时遭受迫害,晚年平反,踌躇满志却溘然长逝。

5.本文在结构、行文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李白凤的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A与施蛰存、戴望舒、吴奔星等现代派诗人成为朋友是戴望舒193610月创办了《新诗》杂志,李白凤在上面发表不少作品引起诗坛注目后。B也有不好的、消极的影响。C他被划为“极右派”,是因为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

5.①在结构上,以时间为顺序,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李白风的一生历程。②在行文上,多用引述,引述李白风夫人子女、孙作云先生、佟培基教授的话或文章,刻画了李白凤的为人品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每点2分)

6.①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宣传抗日;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绝不离开大陆,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2分)②珍视、保护传统文化。寻搜南明野史并校勘,收集书籍、资料珍藏,保护传承传统文化。(2分)③矢志不渝,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忍受政治迫害的折磨,在艰难中一直校勘古籍。(1分)

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金锁 

于艳丽

    天底下就没有他这样的父亲! 他愤愤地想着,守着一把祖传的金锁,却让儿子没钱娶媳妇!

    那把锁,锁在家中那只老旧的柜子里,钥匙拴在父亲的腰上,日夜不离身。

    他已经三十岁了,三十岁,很多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只有他的亲事还悬着。长得还有几分帅气的小伙子,为什么不能顺顺当当把媳妇娶回家?还不就是因为房子,这几年,城里的房价跟变戏法似的,一个月就能涨出好几百,这让他一个打工仔实实在在地望房兴叹。

    他,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回去跟父亲提金锁的事的,他知道那把金锁是父亲的命根子。小时候,父亲很宠他,顶在头顶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有一次,他趁父亲疏忽,偷出了金锁当玩具玩,父亲知道后,打得他小手肿了好几天不能端饭碗。

    爹,你把金锁卖了吧!他看看蹲坐在房檐下,咪着眼吸烟的父亲小心翼翼地说,我也该娶媳妇,你也该抱孙子了。可没房,谁肯嫁给我呢!

    !父亲将一口痰吐出老远,说,没种的家伙,连个媳妇都讨不上,以后别说是我儿子。

    我要不是你儿子,估计早讨上媳妇了!他小声嘀咕着,心想,在乡里,如果没有那把金锁,父亲就是最穷的人。

    你说啥?父亲急了。

    你就说卖不卖金锁?他也有些急了。

    除非我死了!父亲狠狠地把烟屁股摁到已经开了花的鞋底上。

    他扔下手里刚给父亲买的两瓶酒,跨上摩托车一溜烟地走了。一路上,他越想越气,甚至想到了断绝父子关系……

    有一年没回家了,因为金锁和父亲闹翻后,女朋友也因为没钱买房和他分手了,一气之下,他换了手机号码,和父亲彻底断了联系。没想到,父亲会打听到他打工的工地,还托人给他捎话,让他回家一趟,说有重要的事要跟他讲。

    想到父亲,他的心里其实是有些自责的,自己一出生,妈就没了,这些年父亲又当爹又当娘把自己拉扯大,那些不容易的日子除了父亲就是他自己最清楚。捎话的人前脚走,他后脚就请假回家,还去超市买了一大包父亲爱吃的酱肉。

    进家门前,他有些犹豫,一年了,父亲一定积攒了很多火气要对他发泄呢,他拎着东西在门口站着,直到听到了父亲剧烈的咳嗽声他才鼓起勇气抬脚进去。

    刚进屋,他就愣住了,原本健壮的父亲靠在床头的行李上,瘦了一圈。

    !他放下东西奔过去,你咋了?话刚出口,懊恼和悔恨一股脑地涌上心头。

    爹没事,就是想你了,你坐下,爹有话和你说。父亲用喑哑的嗓子把几句话说得有气无力。

    爹,你别说话,我去给你做好吃的。他低下头不忍心看父亲枯瘦的脸。

    父亲拉住他,我不饿,你坐下,爹和你说说金锁的事。

    爹,金锁你留着,我再也不气你,不打金锁的主意了。他像个犯错的孩子哽咽着。

    父亲的手哆嗦着,从枕头底下摸出金锁,说,这个给你啦!

    爹,我不要,我错了。

    孩子,这个原本就是你的,不是……我的。

    父亲颤巍巍地说。他有些懵了,这不是咱家祖传的吗?

    不是,孩子,你不是我亲生的儿子,你是爹捡来的,捡你的时候包裹里就有这把金锁和一封信,信上说,要是有缘分,你的亲生父母会带着另一把金锁回来和你相认。所以这些年,再怎么艰苦,这把锁爹都没让你卖,卖了它,你就没法觅祖寻根啦!

    可你说过,我是妈生的,妈是因为生我才没的!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悲痛。

    那是骗你的,孩子,我本来就穷,再带着一个捡来的男孩,谁家姑娘还肯嫁给我。

    !他带着哭音说。

    三十岁的人,再哭就真不像我儿子了,大夫说,爹的病治不了啦,这金锁和信交给你,你带着金锁去找你的亲人吧……

    这一次,他又没有听父亲的话,他偷偷去了典当行,把金锁当了,第二天,他拿着钱带着父亲去了省城的大医院……

                            (选自 《微型小说选刊》 2015年第5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很宠爱儿子,但是当儿子偷出金锁作为玩具时,父亲还是狠狠打了儿子,这说明父亲知道金锁非常值钱,所以对金锁十分珍视。

    B.作者擅长生动的细节描写。“恨恨地把烟屁股摁到了已经开了花的鞋底上”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身份,又表现了父亲不卖金锁的坚决态度。

    C.多年来,父亲一直刻意隐瞒金锁的来历和儿子的身世,因为他担心儿子一旦知道事情的真相就会离开自己,自己会变的无依无靠。

    D.父亲托人捎话给儿子,儿子立即请假回家,可是到了家门却有些犹豫,主要是担心父亲会对自己发火,同时也觉得自己没脸去见父亲。

    E.小说最后写儿子卖掉金锁,带父亲看病,这个结局与前面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不但构思巧妙,而且充满温情,让人欣慰。

8、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父亲的金锁”为题,有丰富的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B  EB3分,E2分,D1分)(A项,“父亲知道金锁非常值钱,所以对金锁十分珍视”错。C项,父亲的担心属于无中生有。D项,“觉得自己没脸去见父亲”没有根据。)

8、①心地善良,一心为儿子着想。他尽管贫穷,依然收留了孩子并把他养大成人;自己病重时,把金锁交给孩子,让他去找自己的亲人。

②诚实守信。依据信上所说的内容,细心保存金锁;病重时告诉孩子实情。

③坚强地面对生活。尽管生活极度艰难,又当爹又当娘,把孩子拉扯大;忍受病痛的折磨。(答11,23分,答34分。)

9、①结构:金锁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形象:通过金锁,表现了父亲物质贫乏而精神高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主题:通过金锁的故事,表现了父亲的大爱情怀,赞美了中国农民的美好品质。

④艺术效果:金锁与父亲的贫穷形成对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答对12分,答对23分,答对3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①,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②。

    后署李师道府属。及师道不轨,提刀负棺入谏曰:“愿前死,不见城之破。”又画缚载槛车状而妻子系累者以献,师道怒,囚之。刘悟既入,释其禁,辟署义成府。后徙潞,亦随府迁。

    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曰:“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③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过,必争,故悟能以臣节光明于朝。穆宗召为谏议大夫,群情洒然称允。而悟固留,得听。

始,悟子从谏贵甚,见直言辄衣紫拥,以兵自卫。直言谏悟曰:“郎少年,毋使袭山东态,朝服可擅著邪?”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为功臣。然以张汶故,自谓不洁淋头,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从谏起抱直言项哭曰:“计穷而然。”直言曰:“君何忧无土地,今胁朝廷,正速死耳。若从武德谋,吾见刘氏为元济④矣。”从谏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摄留后,使从谏居丧。初,从谏惟郓兵二千同谋。直言既折之,军中遂安。大和九年卒,赠工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贾直言传》,有删改)

    【注】①鸩(zhèn):毒酒。②躄(bì):腿瘸。③李司空:李师道。唐代叛将。④元济:唐代叛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B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C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D.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诏,文中指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有专长而等待诏令供奉内廷的人。

    B、天子,指皇帝,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皇帝为天的儿子。

    C、笏,文中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留后,文中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通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此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贾直言冒死救父,打动皇上。他欺骗父亲而喝下了皇帝赐予的毒酒,因此差点丧命,皇帝为此怜悯他,下令免去他父亲的死罪。

    B、贾直言坚守道义,犯言直谏。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并画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一气之下将其囚禁。

    C、贾直言善于劝导,得到信任。他常常指出刘悟的过失,从而使刘悟因臣子的节操而显耀;当皇帝诏令他入朝时,刘悟坚持挽留他。

    D、贾直言未雨绸缪,指点迷津。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当刘从谏无计可施而准备谋反时,他及时出手制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5分)

  (2)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张汶谋缚悟送阙下,以汶代节度。(5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 A(原文标点: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人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11. C(“指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信物”错)

12. D(“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有误)

13(1)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得分点:少、辄、迷各1分,句意2分)

(2)刘承偕与刘悟不和,暗中和张汶图谋要捆绑刘悟并送到京城,用张汶代任节度使。(得分点:不平、阴、阙下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贾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的父亲名道冲,以技艺待命供奉内廷。代宗时,父亲因事获罪被皇帝下令赐予毒酒自杀,将要饮下毒酒时,贾直言欺骗他的父亲说:“应当拜谢一下四方神祗。”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第二天,毒气从脚下泄出,很久才苏醒过来。皇帝怜悯他,下令免除他父亲的死罪,与贾直言一同流放到岭南。贾直言因此跛脚。

后来贾直言在李师道幕府中任职。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说:“我愿意提前死去,也不愿意见到城池被攻破。”又画了幅捆坐在槛车上的情形以及妻子儿女被捆绑起来的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很生气,囚禁了他。刘悟进城以后,把他释放出来,征用他在义成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后来刘悟迁到潞州,贾直言也随府迁移。

刘承偕与刘悟不和,暗中和张汶图谋要捆绑刘悟并送到京城,用张汶代任节度使。事情泄露后,刘悟带兵包围刘承偕,杀掉小使,贾直言急忙进去责备说:“司空出兵胁迫天子的使者,这是想仿效李司空吗?将来又要被军中指点讥笑罢了。”刘悟听到这话,感悟而后悔,就把刘承偕藏在家中没有杀掉。刘悟每有过失,贾直言必定要与他争辩,所以刘悟能以臣子的节操在朝廷中显耀。穆宗下令召贾直言入朝任谏议大夫,民意欣然赞同。但是刘悟坚持挽留他,朝廷便听从了刘悟。

起初,刘悟的儿子刘从谏非常显贵,去见贾直言时总要身穿紫衣手持笏板,带上士兵保卫自己。贾直言规劝刘悟说:“令郎是少年,不要使他沿袭山东故态,朝服可以擅自穿着吗?”刘悟死后,刘从谏不发丧,召集大将刘武德等谎称刘悟遗言,和邻近的各道使一起上表请求继承父职,贾直言进去责备他说:“父亲死亡而不哭,有什么脸面去见山东的义士呢?”刘从谏说:“想反叛罢了。”贾直言仰面朝天哭着说:“你父亲把十二个州的地盘还给朝廷而成为功臣。但是因为张汶的缘故,自称是用脏东西淋头,终于含羞而死。你如今却想反叛吗?”刘从谏起身抱住贾直言的脖子哭着说:“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贾直言说:“你何必担忧没有土地,如今威胁朝廷,才是加速死亡啊。如果听从刘武德的谋划,我们将会看到刘氏变成吴元济。”刘从谏拜谢说:“希望大夫救我。”贾直言于是就自己代理留后,让刘从谏为父亲守丧。当初,刘从谏军中只有二千郓兵与他同谋。贾直言说服了刘从谏,军心于是又安定下来。贾直言大和九年去世,追赠工部尚书。

四、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15、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难度:
知识点:词
使用次数:11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4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1B“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错误,“几点催花雨”的意思是“几声催花的雨滴”;E《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作品.

15、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对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未分类
1
8.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选择题
3
25.0%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词语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路飞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