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火箭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火箭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2-2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内容理解】(3分)C(错在“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积极主动”错。)

      2.【概念理解】(3分)B(材料属于“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C项中“觉新在父亲死后”只是“父亲缺失”而不是“父权缺失”,《家》中的真正父权人物是“总家父亲”高老太爷。)

3.【内容分析】A(“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

2.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运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    (3)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元旦期间,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商场内甚至出现了人们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③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既然你是如此情况,人们多会慷慨解囊,帮你渡过难关。

黄山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也有的像鱼,像蛇,像兔,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惊叹,惊叹它的奇异绝伦,惊叹它的巧夺天工

临近春节,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名残疾婴童的生命,面对严峻现实的不情之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A③             B

 C③②            D⑤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4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93分)C(不经之谈:不合道理,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论。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巧夺天工:形容自然事物。不情之请:谦辞,不合情理的请求。美芹之献:谦辞,应用于自己一方。慷慨解囊:褒义词,赞美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行为。唾面自干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3.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A.韩国政府一意孤行,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不仅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而且损害了中韩人民的利益。

B分级诊疗制度解决了群众在看病过程中比较拥挤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就医,保证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效率。

C.一时间以来,中国诗词大会、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在文化知识得以普及的同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己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和传承。

D.站在2017年新高考的起跑线上,回望三年的足迹,前瞻远方的灯火,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03分)B

4.

21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年至耄耋,如辰悬天耳顺而不逾矩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期颐之岁,治之兆也

A②③①④⑤⑦⑨⑥      B①③⑦⑥⑤④⑨

C②③⑧⑥            D②①③⑤④⑦⑥⑨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13分)D(几岁、十二三岁、十七八岁、二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八九十岁、百岁)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

醉翁用心良苦    逸夫不畏艰难

上海,是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站。邵醉翁以他特有的敏锐,及时抓住了这一商机,成为最早一批涉足此道的人。而邵醉翁虽然知道六弟聪明伶俐,且热爱电影,却因为他年龄尚小,并未让他参与。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最初是由老大邵醉翁、老二邵村人、老三邵山客兄弟三人开创的。

  1925614日,上海横滨桥一带鼓乐喧天,热闹非凡,邵家亲友纷至沓来,为一家新电影公司的诞生助兴。

  邵醉翁容光焕发,在隆重的剪彩仪式上向所有人大声宣告:我的影片公司取名为天一,就是要敢为人先,争做天下第一,决不做第二!

  此时的邵逸夫,看着兄长们热火朝天地干事业,而这事业又恰是他所钟爱的电影,早已经在学校坐不住了。因为父亲生前之愿是希望他上大学,所以他只是徒然羡慕,不敢抛下学业与哥哥们并肩战斗。

  他这些心思自然逃不过邵醉翁的眼睛。邵醉翁对这个六弟观察多年,时时暗自惊叹。他发现邵逸夫虽然年少,却聪明异常,尤其对电影一行,似乎前缘注定,极有悟性。其间许多技术上的东西,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他认定,六弟是个电影天才。

  恰在此时,天一刚刚开业,急需人手。邵醉翁考虑再三,将邵逸夫叫至跟前,淡淡说道:老六,你学业不忙的时候,就到公司来帮忙吧。

  邵醉翁用心良苦。他深知造就一个天才,须从点滴做起。所以,他并未给邵逸夫任何特权。邵逸夫初到公司,只是干后勤。

  后勤工作烦琐而辛苦:要打扫卫生,要管理道具,还要干各种杂务,谁都可以支使。演员和摄影师的脾气都很大,为了借一件道具,他跑几十里的路,一头大汗地回来,却还要挨骂,因为耽误了时间。他不敢向哥哥们抱委屈,因为哥哥们一样会骂他连这点儿事都做不好。

  当时的戏院,正片放映之前,往往加映新闻片。所以,干了一段时间后勤,邵醉翁又派他到放映组,去跑片源,也就是哪里有新鲜事儿,就赶紧去抢拍。这同样是非常辛苦的活,摄像机扛在肩上,四处奔走,要具备相当灵敏的新闻嗅觉,还要有极好的体力。那时候,邵逸夫每天都被汗水浸得全身湿透。

  邵逸夫全无怨言。他爱电影,珍惜每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件事,虚心地向每一个人学习。两年下来,他干遍了公司的所有部门。

  邵醉翁见此,感觉时机成熟了。他发现这个倜傥少年经过历练,愈发成熟稳健,眉宇间透出自信和干练。邵醉翁暗暗点头,知道六弟堪委以重任了。他告诉邵逸夫:从今以后,你就开始做摄影吧。

  邵逸夫喜不自禁。他深知,对一家电影公司而言,摄影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天一的头牌摄影师是徐绍宇,邵逸夫从此寸步不离徐绍宇。他悟性好,又不怕辛苦,重活累活抢着干,在徐绍宇身边跑前跑后,很快就掌握了拍摄的关键技术,能够独立操机了。

  这时,邵逸夫试探着和大哥商量,想尝试拍剧情片。当时,公司正在筹拍上下集大型电影《珍珠塔》。邵醉翁沉吟半晌,决定让六弟放手一搏,让他和徐绍宇共同拍摄《珍珠塔》。

  邵逸夫不敢怠慢,倾尽全力投入拍摄。每个镜头,他都和演员一样入戏。《珍珠塔》由邵醉翁、裘芑香执导,邵村人、裘芑香编剧,取材中国旧式小说。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都是上海影界的当红人物。电影上映后,反响相当不俗。

  第一次,邵逸夫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海报上。《珍珠塔》成功了,邵逸夫从此正式成为天一的摄影师。随后,邵逸夫独立拍摄了《孙行者大战金钱豹》。这是邵选夫真正的成名之作,由胡蝶主演,上映后大受欢迎。此后,邵逸夫秉承哥哥们的理念,一发不可收,连续拍摄了多部电影,部部不凡。                                              (摘编自耿晓星、韩梦《邵逸夫大传》)

  相关链接: ①邵氏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人,在几十个国家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从1958年到1987年停产,共生产影片1000余部。②作为影视娱乐业的翘楚,邵逸夫打造的影视帝国价值200亿元。③截至201210月,邵逸夫基金向内地教育捐款总额已达到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已达到6013个。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A.邵醉翁抓住商机,与二弟、三弟一起开创了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成为最早一批涉足电影业的人,因为邵逸夫的年龄还小,对电影了解不深,邵醉翁没有让他参与。

B.邵逸夫钟爱电影事业,看到兄长们热火朝天地干事业,非常羡慕,但是,父亲生前希望他上大学,所以他并不敢放下学业与他们并肩战斗。

C.邵逸夫是一个电影天才,许多电影技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这是他以后成为电影巨人的基础,使他打造的影视帝国被外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D.邵氏创立的影片公司刚刚开业,急需人才,老大邵醉翁决定让邵逸夫到公司工作,此后,邵逸夫不仅成功创造自己的电影事业,而且做了很多慈善事业。

E.邵逸夫与徐绍宇共同拍摄《珍珠塔》,倾尽全力拍摄,和演员一起入戏,一炮打响,《珍珠塔》成为邵逸夫真正的成名之作,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拍摄了多部电影。

5.文章前三段写邵醉翁有何用意?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3)

6.邵醉翁是如何让邵逸夫一步步成为电影之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3)

7.从邵逸夫追求电影事业取得成功的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4分)答DB(答对一项得2分)A“对电影了解不深的表述,原文信息不明确;C“使他打造的影视帝国被外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强加因果;E张冠李戴,真正的成名之作是《孙行者大战金钱豹》)

5、(3分)邵醉翁与其他兄弟草创电影业,为邵逸夫成为电影业巨人奠定了基础,邵醉翁成为邵逸夫从事电影业的引路人;邵醉翁成立天一电影公司的理念影响了邵逸夫的电影事业。(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6、(3分)发现邵逸夫对电影很有悟性;初到公司,让他先干后勤,从点滴做起;让邵逸夫跑加映新闻片;让邵逸夫开始做摄影;在邵逸夫掌握拍摄技术后,让他放手一搏,拍摄《珍珠塔》。(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7、(4分)需要伯乐的慧眼识珠和引导:邵醉翁认识到六弟邵逸夫的电影天才,并一步步引导他逐步掌握了与电影有关的各种技术;需要浓厚的兴趣(爱好)和悟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邵逸夫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对电影有着极高的兴趣和悟性,电影上的一些技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需要夯实基础,从底层做起:邵逸夫刚到公司,从后勤干起,管理各种工具,打扫卫生;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从点滴做起:邵逸夫干杂务,跑加映新闻片,谁都可以支使,任劳任怨,每天被汗水湿透了全身;懂得珍惜机会:邵醉翁把摄影的重任交给邵逸夫后,邵逸夫跟随徐绍宇学习技术,寸步不离,重活累活抢着干。(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作家作品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周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