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8江西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559
2018江西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55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8-01-30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儒、道、墨、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C.法家同老子、庄子、墨子一致认为绚烂华丽是的外表装饰,因此追求华丽之美必然导致国运衰颓、民心离散。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解析】只要……绝对化。    

2.C【解析】美学思想偷换概念,原文中老子是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3.C【解析】“因此”强加因果。

2.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B【解析】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使用错误。登高自卑:释义: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使用正确。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使用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 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

C.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D. 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B【解析】A项,搭配不当,主宾不搭配,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 C项,不合逻辑,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D项,成分残缺,问题后加的担忧

4.

19. 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今天,小王到我家做客,父亲也高兴地与我一同出来迎接。小王一见,问道:这是家父?我点点头介绍:这是令尊。

B. 一位同学在主题班会上深情地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对此我们深感荣幸。

C. 暑假,他独自一人背上一个简单的背包,就出门游历了。他仅靠一双腿,走遍了东南五省。回来后把这一路见闻诉诸文字,并请语文老师拜读。

D. 在小明的再三邀请下,我朗笑出声,对他拱拱手,说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9.D【解析】“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是谦辞,使用正确。A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二者应该对调。B项“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不当。C项“拜读”指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是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清才

县长的车子在龙王干沟边停下来,一道宽宽的土坝,把这条著名的泄洪排涝干沟拦腰截为两段。县长走上土坝,用脚踏一下,坚硬得像混凝土。

乡长从后边气喘吁吁地跑上来,用手指点着土坝,汇报说:“下面埋有两根水泥管道,不影响排水泄洪。”县长仔细看着,沟里积蓄着一些污水,水面平静,纹丝不动,水泥管没在水下,一点儿也看不见,青青的芦苇从水面钻出来。他拾起一块儿土坷垃,投入水中,泛起一个水花,水面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疏通过没有?”他问。“疏通过,疏通过。”乡长连忙回答,“我曾亲自安排这个村的村长进行疏通。”

村长来了,他小心翼翼地看一眼乡长,又满面笑容地看着县长,说:“这个工程是我亲自带人干的,本应修一座桥,可村里没钱呀!”村长口齿灵便,说话开口就来。

“我问你疏通没有?”县长直视着村长的脸,说。

村长毫不犹豫地回答:“疏通过,疏通过。”说完,又看看乡长。乡长说:“老王是一个负责的干部,他办事尽可放心。”

“噢?”县长下了土坝,踩着沟坡上的杂草,走下沟去,在水边停下。他瞅了一眼乡长,又瞅他一眼,说:“乡长大人,你愿意亲自下水摸一下吗?”

没等乡长开口,村长便着急地叫起来:“不行不行,这水下不得,水里有蚂蟥,愣往肉里钻,还有水长虫,怪吓人的……”

县长笑了,说:“老王,你这是吓唬乡长,还是吓唬我?”

乡长看一眼县长,县长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表示,他只好乖乖地下水了。水长虫倒没看见,蚂蟥却真的有,正往右腿肚子里钻。他用手抹了一下,右腿肚子疼痛起来。传说,蚂蟥这东西厉害得很,如果它钻进肉里,就会一直往里钻,直到钻进心脏。乡长哆嗦了一下。

乡长从沟里爬出来,小心地揪着沾在腿上的蚂蟥。

“怎么样?”县长帮他揪下一条来。乡长犹豫了一下,看看村长,又看看县长,咬着牙答道:“确实已经疏通。”

然而,县长要亲自下水了。从他观察到的情况看,他总有些怀疑。县长这一举动,实在出乎乡长和村长的意料,乡长慌了,村长急了,一边一个拉着县长,苦苦劝阻,不让县长下水。村长说:“水里有蚂蟥。”乡长说:“您有关节炎啊!”但是,这怎么阻止得了县长呢?他下水了,一直向深处蹚去,水没到他的腰部,没到他的胸口,在他身后,水波呈V字形渐渐扩散。要命的倒不是蚂蟥,而是关节炎,腿钻心般地痛起来,他简直迈不动腿了。他拼尽全身力气,摸到了两根水泥管,然而,却被淤泥堵得死死的。他愤怒了,忍不住要骂人了。

县长是怎样从沟里爬出来的,连他自己也想不起来了,奇怪的是,他的腿一点儿也不痛了!

他不动声色地向村长说:“请你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一遍,好吗?”

村长面红耳赤,舌头僵在嘴里,一点儿也不灵便了。

“乡长大人,你也说说你刚才说过的话。”县长又面对乡长说道,乡长满脸冒汗。县长紧追不放,问道:“我的乡长大人,我弄不明白,当你亲自下水,知道了真相以后,为什么还继续说谎,欺骗我?”

乡长擦擦脸,嗫嚅着说:“我以为,以为……”

县长冷冷地一笑,替乡长说下去:“你以为我这次检查不过是例行公事,你和村长说什么,我就会信什么,对不对?”县长提高了嗓门儿,“我不是昏官、糊涂蛋!”

乡长和村长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头耷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叙述简洁有力,与笔下的人物极为吻合。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对比衬托,于言谈举止之间,刻画了一位新时期的人民好干部形象。

B.小说用大量篇幅写了县长下水后因为关节炎所承受的痛苦,但上岸时,他的腿却一点不痛了,是为了强调因为在水中泡得太久,县长已经失去了痛觉。

C.小说在刻画人物时,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

D.小说采用反转式叙述,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发生 180 度的大转变,这种构思非常符合微型小说的创作规律。

5.在县长下水揭示真相这个情节之前,文中对干沟没有疏通这一事实其实早有暗示。请找出这些暗示,并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县长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B大量篇幅错;为了强调因为在水中泡得太久,县长已经失去了痛觉错)

5县长看到沟里积蓄着一些污水,水面平静,纹丝不动等情况,暗示了干沟里的水并不流动,可能存在淤堵。县长第一次询问是否疏通时,村长小心翼翼地看一眼乡长,暗示村长并没有疏通干沟,小心翼翼是心虚的表现。县长让乡长下水时,村长着急地叫起来,县长要亲自下水时,村长乡长一边一个拉着县长苦苦劝阻,说明他们对干沟没有疏通心知肚明,怕被县长发现。乡长从沟里爬出来之后咬着牙确实已经疏通,说明乡长下水已经确认了干沟没有疏通,咬着牙是硬撑着说谎。(答对1处得1分,答对2处得3分,答对3处得5分。表述合理即可)

6人物上:县长占据了全文较多的篇幅,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上:县长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上:小说歌颂了县长这样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抵制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恶习的好干部。(每条2分,共6分)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填空题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历史事件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潘玉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