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广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703
2017广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70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8-03-1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捣衣”是指什么呢?明朝仇英“纸本水墨”《捣衣图》,后人图下注解“捣衣”为“浣衣、洗衣”,即洗衣裳时捶打脏衣裳这一动作的。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

而“捣衣”是属于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也叫“捣练”。此行为多于秋夜进行,可谓“深秋月明话‘捣衣”’,就是如此。

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往往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的“寒砧”“清砧”或“暮砧”等意象就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妇女一般白天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会有闲暇为家人准备衣物,而“捣衣”工序对光线要求不高,所以多于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所以,情满绪长的离妇心中,“砧声”便成了一种缠绵深淳、绵久不去的人文音乐。“捣衣”时,一杵,一思,深绵温情在一起一落的“杵”间,“砧声”和谐,心生离情。而心底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羁旅在外的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无居,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而漂泊的游子听到凄婉柔温的“砧声”,就会思想居家的“其乐融融”,妻絮子嗔的“其乐依依”,更平添胸中无尽的乡思乡愁。

我们还要明白,离妇在劳作之时,她们应当是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更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砧声”,也成为了唐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月明之夜,闺妇不辞疲倦地捣制军衣,将要寄往遥远的边塞。这种工作虽然劳累,但对她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让她悲伤的是,飞鸿已逝,远方亲人依然音书渺茫,砧声带走的,是她无尽的思念之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面容,在同一轮秋月下重复着相同的捣衣动作,诉说着相似的亲情与爱情,悲苦与离愁,这种“离愁与悲苦”更见杜甫《秋行八首》(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而这首诗,正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中经典佳篇,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诗之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月光笼罩着整个长安城,家家户户捣衣的砧声如同多声部合奏一般此伏彼起。视觉意象的空明辽阔,听觉意象的恢弘共鸣,无人能够逃出这支缠绵悱恻、弥天塞地的乐章。更有那吹不尽的秋风从远古吹向未来,千百年间风中传送着同一种情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所有思妇共同的心声。李白仿作的这首民歌情感真淳深挚(思妇对远人的思念以及向往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意象单纯鲜明(萧瑟的秋风、朦胧的月色、凄清的砧声),是从人的心中自然流出的音乐,宛如天籁之音。无需多层次的描写,无需增饰情节与细节,捣衣砧前无数美丽的容颜是它的背景,绵延的时间深化了它的内涵。

为什么“捣衣”“砧声”可以生出这样绵长深沉的感情?捣衣声大盛于唐代,并且与大唐政局动荡和战争频繁程度息息相关。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府兵制一大特点,即应征人员的装备武器得自备。后来虽引用募兵制,然情景仍是:“发一卒以御边陲,遣一兵以慰社稷,多无衣食皆带饥寒”。

                                             (选自《千年捣衣声》,有改动)

1.下面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捣衣是洗衣裳时捶打脏衣裳这一动作的解释是不对的,它是属于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

B.“寒砧” 往往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的原因是妇女一般白天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会有闲暇为家人准备衣物。

C.思妇心底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羁旅在外的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无居,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

D.在情满绪长的离妇心中,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的“砧声”成了一种缠绵深淳、绵久不去的人文音乐。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因为离妇在劳作之时,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成为“思妇”主题下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B.无尽的砧声不断牵引着离愁别绪,只有砧声才会让游子听了平添胸中无尽的乡思乡愁,让思妇听了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

C.因为思妇白天没有时间,要忙于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而“捣衣”工序对光要求不高,所以捣衣通常是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

D.月明之夜,思妇不停的捣制军衣,这种工作虽然劳累,但是对于思妇来说不算什么,让她悲哀的是远方亲人杳无音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中经典佳篇《秋行八首》(其一) 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

B.无人能够逃出捣衣歌这支缠绵悱恻、弥天塞地的乐章,是因为捣衣歌视觉意象的空明辽阔,听觉意象的恢弘共鸣。

C.单调悠长的砧声更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有诗为证“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

D.捣衣声大盛于唐代的原因是唐朝战争频繁,政局动荡,国家不得不采用装备武器得自备的募兵制来“发配一兵一卒到边疆,从而达到保卫边陲,守卫社稷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强加因果,这是“寒砧”“清砧”或“暮砧”等意象就应运而生的理由,不是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2B (只有……才……太绝对化。)

3D (张冠李戴,“装备武器得自备”是府兵制的情景。)

2.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从用词的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有缘的意境。

②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个同学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会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弘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③昭通市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④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⑤盐津县的妹儿山的山峰连绵不绝,山下面的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⑥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C(①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用在此处符合意境。②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望文生义。③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含贬义。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用在此处不恰当。⑥石破天惊: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在此处形容李白的语句恰当。)

3.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叶伟信执导的警匪动作片《杀破狼》中,来自于警方的马军(甄子丹饰)和来自于黑帮的阿积(吴京饰)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以后,阿积全身遍体鳞伤,最后气绝而亡。

B.读书可以陶冶的性情,读书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读书可以提升理解能力,读书可以认识世界......总而言之,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和内涵,多读书总还是好的。

C.根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1.90%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9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D A.重复赘余,“来自”和“于”重复;“全身”和“遍体鳞伤”重复。B.搭配不当,“拓宽”和“内涵”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根据......显示”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4.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伟大的发现,完全是_____她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_____才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_____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后,她完全可以自己拿着奖金过幸福的生活的,_____她不但没有只顾自己享乐,_____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A     由于       因此       一旦       /      并且

B     因为       所以       /      可是       而且

C     由于       因此       /      尤其       并且

D     因为       所以       一旦       然而       而且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9B(第一、二空,表因果,可以填“因为……所以……”或者“由于……因此……”第三空,表一般陈述,不表条件,所以不填;第四空,表转折,可填“可是”、“然而”。第五空,表递进,此处“并且”“而且”都可表递进。)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路遥的平凡世界

厚夫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认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应是向柳青老人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的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快速走路已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永远结束了。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第二部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路遥对待创作的态度严肃认真,他的文学想象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

B《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主要写改革开放大潮下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

C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比较艰难的发展阶段时,路遥谨记柳青告诫,耐心等待。

D.王天乐陪同路遥体验生活,祭扫坟墓,共享新作,可以说是传主很多重要时刻的见证者。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B.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已逝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E.文章最后一段,在朗读刚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眼里闪着泪花”,其中饱含着激动欣喜等复杂感情。

6.赏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5分)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耐心等待”无中生有。

5.AEB“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错,原文只是“推断”,“应是”。C“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原文无依据。D原文中只说“快速走路已力不从心”后面吟哦叶塞宁的诗也说明他能正视衰老,写作时也未力不从心。)

6.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2分)。将“要在纸上耕耘”喻为“犁地的绳子等着我”(1分),“等”又将绳子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已准备就绪,要回西安开始写作了(1分)。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3
25.0%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词语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叶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