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河北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711
2017河北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711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8-03-1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莱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

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B.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B. 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由“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

2A “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3 B 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的说法绝对,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

2.

10.下面关于课本中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除、授、举、迁、起、征等。

B.“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除此之外,古代纪年还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

C.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D.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A

3.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毕礼而归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却匈奴七百余里⑥南取百越之地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⑧小学而大遗 ⑨不耻相师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④//⑤⑥//③⑦//⑧⑨⑩

B.①③⑤//②⑦//④⑥////⑨⑩

C.①③⑦//②⑤//④⑥////⑨⑩

D.①③⑧//②⑤//④⑦////⑨⑩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7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C

4.

 12.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⑥或师焉,或不焉⑦拜送书于庭⑧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⑨赵王畏秦,欲毋行

A.①③⑤⑨   B.②⑤⑥⑧  C.①④⑥⑧  D.①④⑤⑨

难度: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2D

5.

13.关于课内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⑧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A.①③⑤⑧ B.①②⑤⑦ C.①⑤⑥⑧  D.②⑤⑥⑦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8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3C

本卷还有1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8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6
88.88%
基础
2
11.11%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2
66.66%
现代文阅读
2
11.11%
语言表达
2
11.11%
填空题
1
5.55%
作文
1
5.55%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5.55%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5.55%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5.55%
作家作品
1
5.55%
词语
5
27.77%
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1
5.55%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1.11%
1
5.55%
其他
1
5.55%
成语(熟语)
1
5.55%
病句辨析
1
5.55%
句子衔接
1
5.55%
材料作文
1
5.5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封培荣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