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高中语文高考真题105596
2021高中语文高考真题105596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0-09-07
题号
评分
一、未分类 (共10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 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7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解析: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头戴竹箨冠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2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解析:“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柳塘西处,莲叶田田,莲花清丽,风轻雨疏,夕阳西斜。

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拄着桃枝杖出行,又被困在湿滑的春泥里。

彩虹倒映在水中,仿佛在饮溪水,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

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 平 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词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解析:B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一片闲云”是比喻,不是“景物描写”。

2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青春年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住欣赏的人。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 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解析:B项,诗人表达对千年豪杰的赞美,将青口帅归入豪杰之烈,赞美、希冀;而辛弃疾表达的是对英雄难觅的无奈哀伤。

2(示例一)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二)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 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 维

褒斜不容,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 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解析:C项,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

2①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抒发情感。“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的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③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尾联使用的表达技巧,接着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别后同明月”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是想象抒情。“君应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是借典故(或经典意象)抒情。尾联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借景物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属于融情于景。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辰!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未分类
10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8
80.0%
2
2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淡静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