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09-16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破除不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子系统,也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延伸。市域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具有统筹县域和基层的行动能力,有助于克服县域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等问题。这就需要准确界定市域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县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基础。

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促进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现代化;以基础教育、国民教育、继续教育为保障,推动人的素质现代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破除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最近,不少地方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了符合地区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方案和措施,就是以制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尝试。

精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市域涵盖了城镇和乡村,克服了县域和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的单向度问题,适应了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把市域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才能进一步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承上启下的作用。城市与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互融互促。为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城乡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和公共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保障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安全生产,还是推进社会治安、城市文明、城市治理,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作用,通过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合作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各地需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立足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有助于高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摘编自姚莉《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注:市域,指的是设区城市的行政区域,包括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县域社会治理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是因为没有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

B.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破除体制机制对人的现代化的种种制约障碍。

C. 市域涵盖了城镇与乡村,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都更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D. 市域社会治理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作用,提升治理能力。

2. 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要高度重视。

B. 文章通过比较市域、县域和基层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突出了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人的现代化,有益于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D. 文章针对市域社会治理的阐释,层层递进,首尾呼应,从四个方面阐释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对县域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 文章把市域社会治理放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城乡统筹兼顾、互融互促的必要性。

C. 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D. 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3. 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结合“市域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具有统筹县域和基层的行动能力,有助于克服县域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等问题”“县域和基层社会治理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对象上的单向度问题”等分析,“县域社会治理协调能力不足,反应不及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层层递进”错误。结合“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精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检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分析,四个方面的阐释是并列关系,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模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错误。结合“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子系统,也是社会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延伸”等分析,“市域治理体系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心”篡改文意。

C项,“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错误。结合“紧紧围绕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眼点。人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分析,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的现代化等”。

D项,“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错误,选项中“市域社会管理不断现代化”带来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口等各类要素向市域聚集”,这是因果倒置。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分析,原文是讲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所以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垃圾生产越来越多,对其进行清理和治理也就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对垃圾分类已积累不少宝贵经验,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整体而言,中国城乡垃圾分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与国外先进做法相比,还存在差距。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国城乡没有探索创新,有的地方其实很早就做出巨大努力,也取得很大成效。这是进一步推动全国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

上海长风街道为撤销垃圾桶而改建垃圾分类站,广大干群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调研和反复试验,确立定点垃圾分类站“四要素”,这包括位于主干道以便于运车收运、远离居民窗户、不让居民楼离得太远、不影响小区车位。这样,就在广大社区科学确定四个垃圾分类站,并实行试点楼居民100%轮值做志愿者制度。为避免类同化,长风街道70个小区还实行“一小区一方案”。

垃圾分类可以极大地减少垃圾焚烧总量,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垃圾分类之后再焚烧还有助于从多个环节控制致癌物质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如减少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氯元素以及重金属等催化剂。

在当前情况下,要真正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过程中,既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从奖励机制入手,从而形成思想、道德、文化、物质等多方面发展格局。

(摘编自赵秀玲《垃圾分类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略有改动)

材料二:

近日,“我是环境守法者”首批承诺发布活动在杭州举行,国内13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负责人承诺,欢迎任何人员、任何时候进行监督,并将在各自官网公示焚烧厂烟气排放和炉膛温度自动监测数据。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将分批发布承诺企业名单,并搭建行业自律服务平台。

明年1月1日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将正式实施。按照规定,垃圾焚烧厂应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专家指出,发电不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要功能,最大的效用在于环保。运送来的垃圾通过焚烧可消纳近九成,大大节约了原本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垃圾焚烧发电明年执行新规》2019.12.15)

材料三: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

垃圾焚烧发电不仅从源头解决了“垃圾围城”现象,更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节能措施,为社会带来绿色经济效益。但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地区的“大胃王”开始出现吃不饱的情况。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大区市场总监曾武清表示,“垃圾量严重不足,企业会选择停炉。但在起炉和停炉阶段,焚烧炉的氯化氢等环保指标本身就不稳定,而过于频繁起停,若出现臭气引发邻避效应甚至是污染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业内人士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吃不饱”有多重原因,有关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减少停炉起炉可能带来的危害,促进产业良好发展。

(摘编自邬慧颖《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何“吃不饱”》)

4. 下列对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城乡垃圾分类的探索与创新启动并不晚,有些地方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B. 上海长风街道通过调研与试验,确立定点垃圾分类站“四要素”,推行“一小区一方案”的做法。

C. 垃圾分类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垃圾焚烧总量,也能够从源头上有效减轻垃圾焚烧带来的负面影响。

D. 推动垃圾分类需要加大思想教育,引入奖励机制,双管齐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5.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数据,作为违法行为的判定依据。

B. 焚烧可消纳绝大部分运送来垃圾,大大节约了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资源,促进了环境保护。

C. 垃圾焚烧发电可以较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为社会带来绿色经济效益。

D. 若垃圾量严重不足,企业常会选择停炉,由此会导致臭气出现并引发邻避效应甚至污染问题。

6. 为了更好开展垃圾焚烧工作,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 C    5. D   

6. ①加强垃圾分类管理,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②加大监管力度,包括企业自身的监测和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环保违法行为。③关注垃圾焚烧发电厂“吃不饱”的情况,减少频繁起炉停炉可能带来的危害。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也能够从源头上有效减轻垃圾焚烧带来的负面影响”错误。结合“垃圾分类可以极大地减少垃圾焚烧总量,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垃圾分类之后再焚烧还有助于从多个环节控制致癌物质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如减少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氯元素以及重金属等催化剂”等分析,原文是“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D项,“由此会导致”错误。结合“但在起炉和停炉阶段,焚烧炉的氯化氢等环保指标本身就不稳定,而过于频繁起停,若出现臭气引发邻避效应甚至是污染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分析,原文是“若出现臭气”,是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假设出现的,不是“由此会导致”。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垃圾分类可以极大地减少垃圾焚烧总量,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加强垃圾分类管理,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合“按照规定,垃圾焚烧厂应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欢迎任何人员、任何时候进行监督,并将在各自官网公示焚烧厂烟气排放和炉膛温度自动监测数据。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将分批发布承诺企业名单,并搭建行业自律服务平台”分析,加大监管力度,包括企业自身的监测和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环保违法行为。

结合“垃圾量严重不足,企业会选择停炉。但在起炉和停炉阶段,焚烧炉的氯化氢等环保指标本身就不稳定,而过于频繁起停,若出现臭气引发邻避效应甚至是污染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业内人士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吃不饱’有多重原因,有关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减少停炉起炉可能带来的危害,促进产业良好发展”分析,关注垃圾焚烧发电厂“吃不饱”的情况,减少频繁起炉停炉可能带来的危害。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角照相馆

东 瑞(香港)

晨风刮着,落叶在地面上滚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一区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唐楼。前面一条大马路,尽管属于双层路,但行人稀少,大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大约在中段,有一条横街,密集并排着一列都是五六层高的唐楼。唐楼窗外,架满横七竖八的晾衣长竹竿。横街偶然有一两只流浪狗走过,对空乱吠几声。

那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角。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馆主干脆就将它命名为转角照相馆。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窸窸窣窣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声音了。

照相馆的丘老板今年已六十岁。十几年前,老伴离世,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就这么保持到现在。尽管已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他还是准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一年前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六楼的居屋卖掉了。唐楼不值多少钱,他完全明白,但也可吃它几年吧。过几天就是交楼的日子。他就要搬到照相馆来住了。

新儿不久就要三十岁了,当年他读到高中就读不下去,既然对厨艺有兴趣,就把他送到厨艺学院学做厨师,还没毕业。丘老板想,这家照相馆留传给儿子不现实也不合适,会害死他。何况十几年前儿子就已多次激烈地劝他将它结束,他就是不肯。儿子的话如今还在耳际响着:爸,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出越新,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家,谁还上我们照相馆照相!照相馆怎么可能还会有生意!……在事实面前,他无法和儿子辩论,是的,早就该结束了。只是四十年来的感情,这儿的每一件过时的工具,包括那些老爷摄影器材,什么蒙头摄影机啦,打光伞啦,老爷椅子啦……都像有生命似的,令他十分留恋、不忍遗弃。记得六十年代末期,他从父亲手中接棒时,父亲就跟他说起转角照相馆的光荣史:有一次,一位父亲牵着一个十一二岁的漂亮女孩来此拍合照,他将洗出的相片贴在橱窗里,大约一年后,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走过,看中了女孩,联络上父亲,从此,女孩被发掘出来做明星还频频获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后,非常轰动,不知多少做明星梦的少女争先恐后到与“明星”有缘的转角照相馆拍照,并要求父亲相片洗好贴在橱窗内。那几年,照相馆的生意如日中天,转角照相馆的业务处在顶峰,不知有多少人跟风,也开起照相馆。“什么生意、行业都是有起有落的……你要坚守着。”这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竟也四十年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己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

看报纸看到一半,丘老板打起盹,想的竟都是这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

中午,他叫外卖,一盒饭不过二十元,他也分两餐吃,留一半给晚餐。他将二十元纸钞交到送饭的小伙子手中时,还多给了一只二元硬币。小伙子将二元搁在柜面上不取。他问:“什么时候搬下来?要帮忙吗?”他答:“后天,家具基本上都不要了。一个小衣柜,较重,帮帮我。其他我一个人就行了。”小伙子问:“阿新毕业了吗?要结婚了?”“再过一个月就毕业,打算一年后就结婚。”小伙子在破沙发上坐了一会,与丘老板相对无言,站起,向他告辞走了。

住处卖掉后,小新也跟着老爸,在照相馆打地铺。

父子俩夜夜沉默。父亲不能给儿子留下什么,心中有愧;儿子学艺未毕业,无法供养父亲,内心也感隐痛。他说:“儿子,我没什么给你做结婚贺礼,照相馆以后你把它卖掉吧。”小新心想:“这偏僻地方的唐楼能值多少钱,照相馆又那么小。”但他没说出来,怕伤了父亲的心。

一个午夜,丘老板睡不着,摇醒儿子:“帮爸爸拍一张半身照。”小新感到突然。数码机,一部两万多元的,他能玩得出神入化,而五十年前的、仍要用黑布盖头的老爷机大家伙,他就不知所措了。老爸如此这般教他,新儿很快上手拍了一张。

照片中的丘老板,精神奕奕,露出丝丝忧郁中的淡淡微笑。这是丘老板一生中的第一张相片,也是他最后一张头像。因为一星期后他心脏病发,突然去世了,相片成了他的遗照。

丘老板死后半年,新儿接到爱护文物事务署署长的电话,约他商谈有关收购“转角照相馆”的事宜。他们开价一千万,修葺后会向公众开放,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历史几乎将近一百年的古董照相馆,在现代都市里已很少了。在我们城内,也仅此一家,观赏价值很高。

这样,父亲对他的结婚贺礼,除了一个新楼的海景单位外,还有一场盛大体面的婚礼晚宴。新婚夜,他愧悔交织,流下了男儿泪。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落叶滚动的秋景,营造了一种静寂、破败的氛围,也暗示了转角照相馆衰颓的现状。

B. 从丘老板父亲的讲述中可以得知,转角照相馆也辉煌过,现在处境惨淡是因为新儿不愿意接手老照相馆。

C. 小说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丘老板、新儿等两代人不同的形象。

D. 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讴歌了商业社会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8. 文中的丘老板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小说题目“转角照相馆”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 B    8. 文中的丘老板是一个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旧照相馆的馆主。①执着坚守。虽生意清淡,但他仍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②通情达理。不勉强自己的儿子继承父业,把他送到厨艺学院学做厨师。③怀旧。从父亲那里接过手,苦苦支撑了四十年,留恋照相馆的老物事。   

9. ①地理位置角度:照相馆处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角。②命运转折角度:照相馆由曾经的辉煌变化到现在苦苦支撑的困境。③承载使命角度:照相馆承载着历史和传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保护,从而获得了新生。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现在处境惨淡是因为新儿不愿意接手老照相馆”错误,由原文“儿子的话如今还在耳际响着:爸,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出越新,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家,谁还上我们照相馆照相!照相馆怎么可能还会有生意!……在事实面前,他无法和儿子辩论,是的,早就该结束了”可知,转角照相馆现在处境惨淡是因为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出越新,和新儿不愿意接手老照相馆无关。B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窸窸窣窣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声音了。照相馆的丘老板今年已六十岁。十几年前,老伴离世,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就这么保持到现在”和“这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竟也四十年过去了”可知,文中的丘老板是一个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旧照相馆的馆主。由原文“十几年前,老伴离世,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就这么保持到现在。尽管已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他还是准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可知,虽生意清淡,但他仍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体现了她的执着坚守。由原文“儿不久就要三十岁了,当年他读到高中就读不下去,既然对厨艺有兴趣,就把他送到厨艺学院学做厨师,还没毕业。丘老板想,这家照相馆留传给儿子不现实也不合适,会害死他”可知,他不勉强自己的儿子继承父业,把他送到厨艺学院学做厨师,体现了他通情达理。由原文“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竟也四十年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己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和“只是四十年来的感情,这儿的每一件过时的工具,包括那些老爷摄影器材,什么蒙头摄影机啦,打光伞啦,老爷椅子啦……都像有生命似的,令他十分留恋、不忍遗弃”可知,从父亲那里接过手,苦苦支撑了四十年,留恋照相馆的老物事,体现了他的怀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

地理位置角度:由原文“那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角。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馆主干脆就将它命名为转角照相馆”可知,照相馆处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角。

命运转折角度:由原文“记得六十年代末期,他从父亲手中接棒时,父亲就跟他说起转角照相馆的光荣史:有一次,一位父亲牵着一个十一二岁的漂亮女孩来此拍合照,……那几年,照相馆的生意如日中天,转角照相馆的业务处在顶峰,不知有多少人跟风,也开起照相馆”和“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竟也四十年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己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可知,照相馆由曾经的辉煌变化到现在苦苦支撑的困境。

承载使命角度:由原文“丘老板死后半年,新儿接到爱护文物事务署署长的电话,约他商谈有关收购‘转角照相馆’的事宜。他们开价一千万,修葺后会向公众开放,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历史几乎将近一百年的古董照相馆,在现代都市里已很少了。在我们城内,也仅此一家,观赏价值很高”可知,照相馆承载着历史和传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保护,从而获得了新生。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遂与东伐项王。至彭城,为楚所败。陈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后高祖还至洛阳,与功臣剖符定封。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B.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C.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D.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陪坐者称“参乘”或“车右”。

B. 太牢,又叫大牢,旧指帝王祭祀社稷宗庙时所用的祭祀用品﹐包括羊﹑猪各一头。

C. 请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用语,意为回老家安度晚年,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D. 剖符,指封建帝王封赏有功之人,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约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才干,胸有大志。他年轻时主持里中祭祀分肉,得到父老肯定,他认为让他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公平公正。

B. 陈平机警聪慧,善择良主。他先从项王,为保全性命随后归魏王,因进言不纳最后投奔汉王,为汉王出谋划策,得到重用。

C. 陈平审时度势,足智多谋。他利用项羽猜忌多疑的性格,巧设反间计,离间了项羽与钟离眛、范增关系,削弱了楚军力量。

D. 陈平忠于刘邦,安定汉室。他铭记高祖剖符分封之恩,在汉室危难时与诸吕巧于周旋;吕太后死后,与太尉合谋,铲除诸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

(2)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 C    11. B    12. B   

13. (1)在这以前陈平本来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带领一些年轻人去临济侍奉魏王咎,魏王任命他为太仆。

(2)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向已经很远大了,在楚魏之间彷徨不定,最终归附高帝。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疑之”为动宾结构,“之”后需要断开,排除AD;“太劳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亚父使”是偏正结构,意为亚父的使者,做句子的宾语,所以“亚父使”后需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

B项,“太牢,又叫大牢,旧指帝王祭祀社稷宗庙时所用的祭祀用品,包括羊、猪各一头。”理解错误,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B项,“他先从项王,为保全性命随后归魏王,因进言不纳最后投奔汉王,为汉王出谋划策,得到重用”,理解错误,由第二节“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可知陈平是先从魏王,然后追随项王,最后投奔汉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本题,(1)“固”意为“本来”;“从”意为“带领”;“事”意为“侍奉”;“往事魏王咎于临济”为状语后置句。(2)“方”意为“当……时候”;“意”意为“志向”;“倾侧扰攘楚魏之间”为状语后置句。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译文:

陈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少年时家境贫穷,喜欢读书。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分配祭肉很公平。父老们都说:“好啊,陈平这孩子主持分肉!”陈平说:“唉,如果让我陈平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这分肉一样的了!”

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立魏咎为魏王,在这以前陈平本来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带领一些年轻人去临济侍奉魏王咎,魏王任命他为太仆。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就逃离了那里。项羽攻打到河上,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殷王反楚,于是项羽就让陈平担任信武君,率领魏王咎驻扎再楚国的军队前去,击败降服了殷王后返回。没过多久,汉王攻打下了殷。项王非常生气,将要杀害平定殷的士兵,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汉王问:“你在楚军时担任什么官职?”陈平说:“做都尉。”汉王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一职的工作。汉王于是带着陈平往东讨伐项王。到了彭城,被楚军打败。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放手进行离间活动后,便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在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宴端进去。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统统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大起疑心。亚父想赶快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接受他的建议。亚父听到项王对他有怀疑,就生气地说:“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愿您赏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他回去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了。后来高祖返回到洛阳,与陈平剖符定封地,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吕太后私下封了姓吕的人为王,陈平装作听从。等到吕太后死了,陈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谋,最终灭杀了那些吕姓诸侯王,拥立了孝文帝。

太史公说:“陈丞相年轻时,原来喜好黄老道家的学说。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向已经很远大了,在楚魏之间彷徨不定,最终归附高帝。到了吕太后时,国事多故,然而陈平竟能够使自己免于祸,并能安定宗庙,保持荣耀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算善终吗?

三、未分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中丞赴楚州

刘禹锡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注】①李中丞曾荐刘禹锡为监察御史。②缇骑:官员的随从卫队。③昆山玉:指昆仑山的美玉,喻指杰出人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缇骑朱旗”指李中丞富有官家气派的随从仪仗,暗含赞赏之情。

B. 颔联用“喜迎”“应记”,表达了楚州人对李中丞就任的欢迎态度。

C. 颈联描写楚州山水美景,景中寓情,表达诗人别离友人后的感伤。

D. 诗歌主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李中丞赴任时的情形,情感丰富。

15. 尾联中的“忆”包含了哪些内容和情感?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3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4. C    15. ①忆:当年受到李中丞的赏识举荐,和李中丞共赴扬州。②情感:对当年李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对现今李中丞独自远赴楚州的不舍与牵挂之情。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

C项,“表达诗人别离友人后的感伤”分析错误,此诗是诗人送别李中丞时所作,颈联两句,描写楚州的山水美景,是诗人想象,诗人认为好友将要到任的楚州,山好,水好,一定能大展宏图,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的祝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诗歌尾联“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回忆当年自己受到李中丞的赏识举荐,和李中丞共赴扬州时的情形。诗歌开始写李中丞将要赴楚州上任,想象李中丞到任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以前的故吏的拥护,楚州到处是山水美景,李中丞到任后一定能工作顺利,心情舒畅。尾联,回忆李中丞曾对自己的赏识举荐,表达对当年李中丞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诗中“携手行”,写出了过去二人感情融洽,暗含现今李中丞要“独自”远赴楚州,诗人对其感到不舍与牵挂。

【点睛】诗歌中炼字题一般解答思路:

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

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

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鉴赏角度

四、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6
60.0%
容易
3
30.0%
偏难
1
1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3
30.0%
文言文阅读
1
10.0%
未分类
1
10.0%
名句默写
1
10.0%
语言表达
3
3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0.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0.0%
人物传记类
1
10.0%
1
10.0%
其他
1
10.0%
词语
1
10.0%
图文转换
1
10.0%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新闻类
1
10.0%
材料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何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