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安徽高中语文月考试卷22134
2021安徽高中语文月考试卷2213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10-28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社会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大大地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批判意识。终于有人领悟到了,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止于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随现象加以监督,做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

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的精神相对薄弱,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批判,更是资源难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现存的武器库,而且以其深刻锐利令人倾倒。

使有些中国文化人感到惊喜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新的匮乏产生了,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

大众文化、商品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享受(实质上是文化消费)摆脱了贵族化限制,而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这种庸俗文化的本质:这种大批量制造的文化商品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它们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一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它们的价格越便宜,内容就越贫乏,品质就越低劣。但大众的口味就这样被调配,以至于人们在表述内心生活和倾诉感情时,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指出,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驱使人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这实际上成了盘剥和破坏自然。他们警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侵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会进行报复,在人与自然的战斗中,最终吃亏的还是人。他们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

凡此种种,在中国是别开生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摘编自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注)下面试题中,西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简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思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因。

B. 西马尖锐批判了工业社会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对此深有同感。

C. 商品文化带来的异化机制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

D. 西马认为高消费、高生产破坏了自然界资源,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负面现象与西方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相似,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

B. 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

C. 文章始终从变革和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

D. 文章从人的异化、文化庸俗化、自然环境恶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逐步展开,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B.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这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

C. 中国农业文明传统缺少批判精神,以致我们难以找到批判工业文明弊端的素材。

D.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2.B

3.C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寄语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知识点:材料作文
使用次数:14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这段寄语。这段寄语从大处着笔,高屋建瓴。我们可 以从整体上把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即思想,启示学生们做有思想的行者,而思想的来源则因为阅读和思考。在确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学生不妨对其进行切割。从小处进行关照,比如可以谈跨越界线,在阅读中开创思想的大格局,可以谈思考真我,以真诚行走于世,也可以谈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就做有思想的行者也可以谈行和思的辩证关系。如此化大为小,便于把握,也能让文章避免泛泛而谈。根据以往对材料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培养思想的锋芒、做有思想的行者、做有思想的年轻人。以上立意角度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的角度,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写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420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

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9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 2012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学科&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6.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B

5.C

6.相关方:高校;企业;政府。

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

B. 作者在叙述中夹杂着描写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敬重与怀念。

C. 在《忆韦素园君》中,作者站在社会的角度,肯定了韦素园作为泥土”“石材的意义。鲁迅与素园私交不错,但文中并没有提及,而是更多地站在社会历史评论人的角度,给素园一个更高立意和更大格局上的交代。

D. 鲁迅把韦素园放在整个新文化运动背景中来评价,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更表现出韦素园的悲剧性格中的崇高、平凡生命中的伟大。

8.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的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9.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在中国第一要他多,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    B   

8.    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9.    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明年,召试中书,太常寺奉礼郎。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丧母,求终服,不许。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①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僦舍:租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B.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C.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D.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等。

B.夺服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才华卓著,品德高尚。被誉为神童的他在复试诗、赋、论时,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要求更换考题,获得了皇帝的好感。

B.晏殊注重教育,提携贤才。他重视教育的发展,曾力邀文化名人范仲淹、孙道辅等到书院讲学,开创了自五代以后大办教育之先河;他也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很多出其门下。

C.晏殊见识过人,屡献计策。如陕西战事中,他建议朝廷罢内臣监军,不以阵图授将领,使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D.晏殊胆识过人,敢做敢为。对于章献太后权听政一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参见太后,对于这件事,朝中没有人敢提意见,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议遂定。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2)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C

11.A

12.B

13.1)皇帝常常拿政事向他咨询,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已经答复完,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看重他缜密审慎的作风。

2)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把没有探访晏殊病情作为深深的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司空兼侍中。

四、未分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50.0%
容易
4
40.0%
偏难
1
1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2
20.0%
现代文阅读
2
20.0%
文言文阅读
1
10.0%
未分类
1
10.0%
名句默写
1
10.0%
语言表达
3
3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0.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0.0%
人物传记类
1
10.0%
1
10.0%
其他
1
10.0%
成语(熟语)
1
10.0%
压缩语段
1
10.0%
图文转换
1
10.0%
材料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褚智林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