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福建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9136
2021福建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913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10-30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癸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歙(she)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

(摘编自祖晓敏、周致元《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材料二:

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砚为“天下冠”,并因此敕封李超为检校水部员外郎。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墨呈长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面草书填朱三字,已模糊无法辨认。墨色黝黑有漆光,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面布满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墨记》中记载了李廷珪首创分次和制的对胶之法。《墨经》则记述了李廷玮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 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 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 千年”。

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良,历史上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中祥符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玮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惊奇的是李廷玮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色不变、表里如新。1978年, 文府墨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可见,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墨经》记载了著名制墨家张遇曾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
                           (
摘编自刘伟文、姚昱波《唐宋时期的徽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充分证明徽墨在墨林               中是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B.
从宋至清,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制墨业的繁荣与经  济文化艺术的繁荣息息相关。
    C.
明代微墨生产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产量扩大但品质并没有提升。
    D.
《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很好地印证了后人“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赞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现代以来,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墨脉从未断绝,这有赖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B.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歙县志》《墨记》《墨经》《墨谱》等古代典籍了解徽墨的有关历史。

C.李氏父子所制墨能做到“墨寿千年”,可以说是古人的匠气精神与古代文化风采的作用。

D.徽墨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李氏父子对宣歙之地制墨水平进步的引领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徽墨制作技艺研究的一项是(   )。
   A.
原材料使用情况         B.配料添加情况
   C.
制作流程与方法         D.历史保存与现状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历史沿革。


5.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李墨”的特点。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属于信息对比题。A项“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不能证明“徽墨在墨林中是中国墨的唯一代表”。C项《新安志》中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与后人“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赞誉无直接关联。D项原文为—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D项题干于文无据。

2.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段内部推断题。C 项,李氏父子制出的墨能做到“墨寿千年”的原因,原文表述为“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属于文段外部推断题。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参考答案:①兴起于五代: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②发展于两宋:大宋王朝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③兴盛于明清:明代,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增大;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

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每点 2 分,总结 1 分,分析 1 分;答全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5.   【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参考答案:①硬度:质坚如玉②色泽:光泽如漆③纹理:饱满细腻、其纹如犀(答出一点 1 分)④保存性:历久弥新。(每点 1 分,答满四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对铁锁稍显粗暴。

B. “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 “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 “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 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 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8. 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 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    C    7. D   

8. 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意思对即可)   

9. 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意思对即可)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结合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等分析,应该是体现了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小说通过对铁锁和他爹及师傅的对话,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等,并不是铁锁在讲述事件。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题干明确答疑范围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等。

结合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分析,主要是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

结合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分析,是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写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及对他的关心。

结合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师傅说:铁锁不能去分析,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对铁锁爹让铁锁请假去下河捞炭的否定。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结合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等分析,选取了一系列富有乡村特色的意象,构成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景,体现作品的环境美。

结合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等分析,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体现人物形象之美。

结合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等分析,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尚未沾染现代气息、依然质朴的乡村。这是一个由亲情勾连着的村庄,在看似简单的底色上,人物鲜活而温暖。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
节选自 《宋史.欧阳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
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
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
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
C.
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
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4.
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欧阳修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其中,“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前后文义可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将“师友”和“与

梅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 AD 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BD 项。故正确答案为 C

11.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错,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12.D【解析】此题考查本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参考译文:(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岂”“退”各 1 分,大意 2 分)

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后进”“闻人”各 1 分,句意 2 分)

14.【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参考答案:(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

(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

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范仲淹。对此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以致欧阳修坐罪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度判官。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征聘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辞谢说:“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过了很久,欧阳修复职为馆阁校勘,以后又升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等人,作为平民隐居家乡时,不被人所了解,欧阳修就传扬他们的声名,说他们一定会闻名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

三、未分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B.
领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
  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直接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D.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
16.
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的赏析能力。C 项,“直接抒发”有误,“借荒寒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之景象”是借意象抒情(间接抒情),非直接抒情。

1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②异:《夜泊水村》诗颈联鲜明表达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也包含作者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他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没有谁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诗之眼。《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作者对自身的辉煌功名只能出现在镜中在梦里,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之情。(相同点 2 分,不同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连用两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客人之口感叹生命的短暂和微不足道,吐露哀伤之情.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五、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9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55.55%
容易
4
44.4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2
22.22%
文言文阅读
1
11.11%
未分类
1
11.11%
名句默写
1
11.11%
语言表达
3
33.33%
作文
1
11.11%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1.11%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1.11%
人物传记类
1
11.11%
1
11.11%
其他
1
11.11%
标点符号
1
11.11%
病句辨析
1
11.11%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11.11%
材料作文
1
11.11%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高雪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