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历史事件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19
更新时间:2011-12-12
纠错
1.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 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6.B

17.D

18.C

19.B

20.

(1)何必(怎么)能因为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

(2)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

(3)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占领的土地遍布天下,如果秦国出兵胁迫韩、魏、赵三国,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土地未必能保得住。您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太子丹说:“这样,那该用什么办法呢?”太傅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日子,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即使有像管仲、晏婴那样的谋士,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希望太子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并且向西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要实现所需的时间太久,我心里忧闷烦乱,恐怕等不及了。而且不只是这样。樊将军在诸侯中走投无路,投靠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受到强秦的胁迫,便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推到匈奴去,现在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遵命。”

 鞫武出来去见田光说:“太子想跟先生商量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丹。太子跪拜上前迎接,很恭敬地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把坐席擦干净,田光坐好以后,看左右没有人,太子便离开座位,毕恭毕敬地请教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想想办法。”田光说:“我听说,千里马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日可行千里;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现在太子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的情况,却不了解现在我精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如此,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够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解析:

16.B【“灭口”意为“消除借口”。】

17.D【A “之”①动词,“到”;②助词,“的”;  B “其”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C“乃”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居然; D“以”①②均为介词,“因”。】

18.C【①④表现太子重义③表示太子对国事的焦虑,其他几项均表示太子对贤士的尊重礼待。】

19.B【不是太子知道,而是鞫武认为。】

20.

(1)何必(怎么)能因为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

(2)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

(3)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占领的土地遍布天下,如果秦国出兵胁迫韩、魏、赵三国,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土地未必能保得住。您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太子丹说:“这样,那该用什么办法呢?”太傅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日子,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即使有像管仲、晏婴那样的谋士,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希望太子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并且向西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要实现所需的时间太久,我心里忧闷烦乱,恐怕等不及了。而且不只是这样。樊将军在诸侯中走投无路,投靠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受到强秦的胁迫,便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推到匈奴去,现在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遵命。”

 鞫武出来去见田光说:“太子想跟先生商量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丹。太子跪拜上前迎接,很恭敬地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把坐席擦干净,田光坐好以后,看左右没有人,太子便离开座位,毕恭毕敬地请教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想想办法。”田光说:“我听说,千里马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日可行千里;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现在太子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的情况,却不了解现在我精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如此,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够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

=
类题推荐:
历史事件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9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5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4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边邑)远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以为死,或以为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10.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11.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13.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A.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B.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14. 用原文填空:

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                        

    第二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

    a. 亡郑,对晋有利:                                           

    b. 存郑,对秦有利: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 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b. 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19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晋文公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足于文;蘩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  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  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敌众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怎么办                         

B. 焚薮而,岂不获得           田:打猎

C. 而尊贤                     反:与诈术相反

D.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     乃:仅仅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线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繁战之,不足于战       成毁,其胜败

    亦诈之而已             ④ 文公处

A.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D.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和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A. 泽而渔,岂不获得       

B. 焉有以一时之务百世之利者乎

C. 足以                  

D. 君用其言而赏其身

4. 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文中句子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胜而不知胜之所以

A.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B.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

C. 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 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 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 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 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6.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A.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B.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C.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D.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7.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和雍季、晋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观线完全一致。

    B. 四人的观线基本一致,但作者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晋文公。

    C. 四人的观线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异。

    D. 作者、晋文公、孔子的观线完全一致,与雍季则有一些差异。

8. 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 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 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D. 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5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