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2
更新时间:2009-12-17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和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在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 ,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仪、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意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6、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7、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B、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实之中。

C、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仪、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徒跣:原意为“脱鞋走路”,引申为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8、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C、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6D(原文只是说“步行不得迟缓”,D项表述扩大了原意内涵,不符合题干要求)  

7BA“鸣佩玉”指的是:先秦君子步行要佩玉,伴随着步行的节奏,佩玉相碰鸣响,以显示步行的庄重与和谐。C“一种时尚”指的是:当时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与追求。D“徒跣”可表发怒、着急、重视等情感,但不含“感谢”)

8DA项“不以为然”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B项对原文内容的推理不当,“象征”“衰亡”表述不合文意。C项“尊道贬儒”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

=
类题推荐: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始高陵令杨湛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愿勉所职,卒功业。”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后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家。

①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  ②楼烦:县名。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所贬退进,白黑分明                称:相称

B.杨湛贪猾不,持郡短长              逊:恭顺

C.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              章:显露

D.愿所职,卒功业                    勉:尽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宣为官治理效果的一组是 (3)

①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②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

③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④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

⑤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                ⑥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琅邪太守欣赏薛宣的才能,幽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材,大将军推荐他任长安令。薛宣在得到这些人的赏识和提携后,仕途上较为顺畅。

B.针对贪猾的杨湛,薛宣虽接待周到,暗地里却在收集他的罪证,并晓之以利害得失,使杨湛在正言厉色面前,敢怒而不敢言地交出权力。

C.薛宣深谙用人当用长之道,在掌握相关官员情况后,把他们调整到合适的县上任职,数月后,治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薛宣趁机传信勉励他们。

D.薛宣性情密静而肯动脑筋,力求便利安妥。从官吏职责到物资财用,都设立相关规定,操作方便又节省开支,郡中清净,受到官民称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3)

                                                                                      

2)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3分)

                                                                                     

3)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4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宝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