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作文及写作
>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2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可走过千山万水仍未找到。他沮丧地坐在山道边,问一个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的农夫,为何自己没有快乐?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快乐其实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其实,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一种重负顿释后的轻松如意,一种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更是一种人生练达的哲理与智慧。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题型:作文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提示:一般人以为抓得越多,快乐就越多,幸福就越多,所以用尽心力去揽住身边可以触及的一切。无奈,行囊变得越来越重,很多东西便慢慢地消失在旅途之中,终于无暇顾及,感到疲惫,并无快乐和幸福可言。对于不曾拥有的,我们一直都在苦苦地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需要经历许多才会明白,也许要很多年,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有时,面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其实,最珍贵的幸福就在简单与平淡之中。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对世事万物,我们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只会让人走进患得患失的误区。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参考例文:

放下就是快乐

    很早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为了寻找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一天,大臣遇到一个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便问其原因,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下没有鞋穿而整天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原来快乐竟如此简单。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我有一种彻悟的清醒。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天天快乐,一生都快乐,然而平常时候,我们却发现,快乐总是那么难以找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不要过多追求外在的因素,有时快乐其实就在眼前,只是我们不曾发现。

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一直不快乐,并非耍酷,而是把不该看重的事情看得太重,总想放下些什么,却总也放不下。对生活的期望值不断地升高,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现在想来,我是多么幼稚与浅薄。人生的兴奋与苦恼也无非衣食住行功名利禄,说到底也就是蠢蠢欲望在折腾人。捣腾得自己像随风舞动的沙子,总想找到一个出口,然而却不断地迷路。就算偶尔兴奋也只会是小人得意的浅薄,欢笑之后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不如站成一种遥望的姿势,给自己一次俯视的机会。约束自己,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才会有着好心情。茫茫人海中,你只会是一个点,除了朋友,没有谁会为一点的暗然而围炉拾柴。快乐有限,精彩有限,生命亦有限。那些平凡走过的日子,那些喜怒哀愁,转身就会如烟花般消散。别让自己像个输光的赌徒,用郁闷换取容颜,用青春作为财资。

    我曾经在一个公园里,看见有很多成人还有孩子都抢着晃秋千,当时公园里秋千并不是很多,很多人都排队等待,开始以为只是一种意趣,后来,轮到我了,我坐上秋千,双手抓紧两边的链条,随着双脚的用力身体也随之惯性地晃动,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没有任何的束缚,有起伏有回落,有高潮变有低谷。挺立人群,位于高处,感受的是更多的阳光,还有更纯净的温暖。我想,这不正是每个人渴望达到的人生状态吗?

我晃着秋千,手扶着两边的铁链,好像握住了一种生命的支撑与坚定的信念。我想这样的日子一定是快乐的,心情也一定是舒畅的。当你舍弃浮华,放下包袱,轻松上路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开心与自在,这就是简单与质朴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好好享受。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堕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轻松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珍惜那些平凡日子相守的人吧,原谅那些随沙飞扬的人,宽容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理解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生命中人人都是擦肩而过,别让那些阴霾遮住了心的灿烂。这个世界或许每天都会诞生总统,但更多的还是诞生平民,你不可能因为你是平民而不快乐。

日月经天纬地,生命似水流年。

放下,你才会快乐;放下,快乐就在眼前。

简评:

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一些经典语句俯拾皆是:人生的兴奋与苦恼也无非衣食住行功名利禄,说到底也就是蠢蠢欲望在折腾人。捣腾得自己像随风舞动的沙子,总想找到一个出口,然而却不断地迷路。就算偶尔兴奋也只会是小人得意的浅薄,欢笑之后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快乐有限,精彩有限,生命亦有限。那些平凡走过的日子,那些喜怒哀愁,转身就会如烟花般消散。别让自己像个输光的赌徒,用郁闷换取容颜,用青春作为赌资。”“日月经天纬地,生命似水流年。读罢这些语句,我们不能不掩卷沉思。本文围绕主旨,尽情展开,娓娓道来,语重心长,丝丝入扣。小作者能从生活的小事,阐释人生的大道理,认识非常深刻,足见其厚实的写作功底。的确是一篇文笔优美、立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材料作文的定义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材料作文的知识扩展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材料作文的知识对比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材料作文的知识点拨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作文的知识拓展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材料作文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及特点。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 材料作文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0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caitou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