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65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信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余玠,南宋淳宗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漫,抹掉。金,金州;后文即沔州、兴州、利州。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之。         遣:送

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微言挑之,卒默然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遂不谋众,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C至者,玠不厌礼接    先生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D供张一如帅          远则自言于郡,在以礼遣之

3.下面全都是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

2)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C 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

2D 两个字均为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短语。A项,  “字,前一个为  介词,解作”  “;后一个为连词,表目的性,解为以便B项,两个字同为介词,前一个解作”“、后一个表被动解作C项,前句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定语与中心词的标志。

3B

4D.(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5.(1答:要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

2答: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

【参考译文】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召,坚决不肯就职。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  “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  “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已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

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又转移金州的军队到大获,以守护蜀中关隘;转移沔州的军队到青居城:兴州的军队暂驻合州旧城,后移守钓鱼城,共同防备内水气带的敌扰。转移利州军队到云顶城,以防备外水一带的敌扰。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文言实词的定义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文言实词的知识扩展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 文言实词的特性

 

◎ 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文言实词的知识拓展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 文言实词的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办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 文言实词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许英芬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