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人物传记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3
更新时间:2011-12-10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共9分)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字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久之,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而张竦亦至丹阳太守。后俱免官,以列侯归长安。竦居贫,无宾客,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先是,遵常谓张竦:“足下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跌,而我放意自恣,浮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竦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虽然,学我者易持,效子者难将,吾常道也。”

及王莽败,二人俱客于池阳,竦为贼兵所杀。更始至长安,大臣荐遵为大司马护军,使匈奴。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会更始败,遵为贼所败,时醉见杀。

                          (节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涉传记,于文辞                         赡:富足,充足。

B.,口占书吏                           冯:通“凭”,靠着。

   C.足下诵经书,苦身自约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D.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会状                   期:约会。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陈遵“放纵不拘”和“富有才华”的一组是

   A.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复为九江及河内都尉,凡三为二千石

   B.而遵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C.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

     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

   D.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遵为人放纵不拘,张竦清廉节俭,二人虽操行不同,却互相亲近友爱。文章多次拿张竦和陈遵对比,衬托出陈遵“放意自恣”的性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陈遵热情好客,大宴宾客时,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不让他们离开。一位刺史和尚书有约却无法脱身,只得去拜见并请求陈遵的母亲,才得以从后门出去。

   C.陈遵在公府为官的时候,每日喝醉酒后才归来,官署的事都耽误了。官署旧例,如犯错满百将被罢官,陈遵最终被罢官。

   D.陈遵虽放纵不拘,好酒任性,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受到王莽和匈奴单于的赏识。但在最后,还是因兵败时酒醉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5分)

                                                                                         

                                                                                         

 

单于欲胁诎遵,遵陈利害,为言曲直,单于大奇之,遣还。5分)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参考译文: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陈遵年幼时父亲去世,和张竦(字伯松)一起做京兆尹的属吏。张竦学问广博、洞明事理,奉行清廉节俭,而陈遵放纵不拘束,操守品行虽然不同,可是互相亲近友爱,在汉哀帝末年都很知名,是后进者之首。一起进入三公的官府,公府的官员(掾史:官职名,分曹治事)全都用车小马,不崇尚鲜艳明丽,唯独陈遵享用最优良的车马衣服,门外来往的车马很多。又每天外出,酒醉后归来,分管部门的事情多次被耽误。西曹(曹:分科办事的官署和部门)按照旧例责罚他,西曹的小吏就到官舍报告陈遵说:“陈卿今天因为某某事应被责罚。”陈遵说:“满一百再告诉我。”按旧例,有一百个错误的应被斥退,满一百,西曹报告请求斥退他。大司徒马宫(作为)大儒优士,很看重陈遵,对西曹的官吏说:“这个人是个度量宏大的人,怎么能用小的文法责罚他呢?”就推举陈遵治理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大县,补任郁夷令。很久以后,与右扶风的官员关系失和,自己免职离开。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兵,陈遵做校尉,攻打赵朋、霍鸿有功,被封为嘉威侯。

陈遵特别爱喝酒,每次举行大的宴席,宾客满堂,就关上大门,客人的车辖(辖:插在车轴两端孔内、用来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的销钉)投到井中去,(宾客)即使有急事,最终也不能离开。曾经有个部(部:古行政单位,汉称州为部)里的刺史上奏事情,拜访陈遵,赶上陈遵正在大宴宾客,刺史非常困窘,等待陈遵大醉,冲进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后阁:汉人称后门为阁)出去。陈遵大都是喝醉的状态,可是事情也不耽误。

陈遵身高八尺多,长头大鼻,相貌很英伟。大体学些传记(传记:一种文体),文辞华美富足。擅长写字,给人书信,人们都把书信收藏起来作为荣耀。当时列侯中有一个和陈遵姓字相同的人,每次到别人家门口,自称陈孟公,在座的人没有不受到震动的,(陈孟公)到了以后(人们)才知道他不是(陈遵),于是称呼那个人为“陈惊坐”。王莽平时看重陈遵的才能,在位的时候多次称赞他,因此提拔他做河南太守。已经到了官任上,应当派副职(从史:副职)到西方去,他于是召集善于书写的十几个官吏到面前,写私人书信答谢京师的老朋友。陈遵靠着几案,对书吏口授书写的内容,并且顺带考查官署的事情,写了几百封书信,亲近疏远各有不同,河南的官员大惊。几个月后免官。

很久以后,又做九江和河内都尉(都尉:官名,掌郡军事),总共三次做二千石的官职(郡太守,秩二千石。郡都尉,秩比二千石。陈遵先后为河南太守、九江都尉、河内都尉,故有此说)。张竦也官至丹阳太守。后来两人都免官,凭列侯的身份回长安。张竦平素贫困,没有宾客,也就是时不时有好事的人向他问问问题,论说论说经书罢了。而陈遵昼夜呼号,车马满门,酒肉宴席相连。以前陈遵常对张竦说:“您背诵经书,约束自己使自身受苦,不敢有失误(蹉跌:失误),而我放纵自己,在世俗间随波逐流,官爵和功名,不比你少。你选择独自快乐,想一想这太不值得了!”张竦说:“人各有自己的性格,是非得失自己裁决。你想要做我也是不能的,我如果仿效你也是失败的。虽然这样,但学我容易保持,仿效你却很难做到,这是我常说的啊。

等到王莽兵败,两个人都客居在池阳,张竦被贼兵杀死。更始帝(刘玄)到长安,大臣荐举陈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单于想要威胁陈遵使他屈服,陈遵陈说利害关系,为他言说对错,单于很看重他,就让他回去了,赶上更始帝失败,陈遵被贼兵打败,正酒醉的时候被杀死。

=
类题推荐:
人物传记类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9.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填空

作者方苞,字凤九,号________,安徽桐城人,他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所谓“义”即“________”,所谓“法”即“________”。方苞被称为________的始祖。

题型:名句默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gaoche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