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人物传记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4
更新时间:2015-07-02
纠错
1.

(一)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晨。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节选自李延寿《南史·文学传·祖冲之传》

【注】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职,五载复还。           去:赴某地任职  

    B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枢纽

C冲之古,有机思               稽:考查

D.文惠寻薨,事又               寝:搁置

8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1)寻其方面,(   )知震之所在。

2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   )无机杼,每行,使人(  )内转之。

A                         B.而          

C                        D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B.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C.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D.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传》选段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较详地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内外结构、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B.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C.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孝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他改造的指南车,旋转更加灵活,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3分)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分)

3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4分)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7【答案】A(去:离开)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祖冲之在屯田种植上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没有施行;说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文中没有说明)

111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3,两个“形”1分,“饰以……”状语后1分,句意1分)

 2)用已经发生的情况来检验它,完全符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3)于是他也制造了一部机器,不用凭借风和水,设置机关自行运动,不费人力。(4分,每分句各1

《祖冲之传》参考译文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机巧的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宋元嘉年间,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时十一家都精密。而祖冲之认为还是粗疏,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孝武帝让朝臣中精通历法的和他论辩,都驳不倒他。恰逢孝武帝死未能施行。

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负责朝觐宴飨的总负责人)。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缴获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只有外形而没有内部机关。每当行驰时,得让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考查研究古时的制造方法。祖冲之改造了铜制机关,于是车子随便转动,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自汉末马均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杰出作品。当时有叫索驭驎的北方人也自称能造指南车,齐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造一台,又让他们在乐游苑一较量比试,结果他所造的比祖之所造的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驎制的指南车。晋朝时杜预有创造才能,曾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结果多次改动都未成功。齐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喜欢古代的东西,冲之造了欹器献给他,和周代太庙中的没有两样。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到祖冲之的历法,奏请齐武帝施行。不久太子一死,这事又搁下了。

后来祖冲之调任长水校尉,兼任原职。祖冲之写了《安边论》,想让朝廷实行屯田,发展农业、养殖业。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去各地巡视,兴办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业。适逢连年战争,这事最终也没施行。

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他也制造了一部机器,不用凭借风和水,设置机关自行运动,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航,一天能行百余里。在乐游苑里造了座水碓磨,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著有《易老庄义》,注释《论语》、《孝经》,注《九章》,编撰《缀述》数十篇。

=
类题推荐:
人物传记类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9.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填空

作者方苞,字凤九,号________,安徽桐城人,他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所谓“义”即“________”,所谓“法”即“________”。方苞被称为________的始祖。

题型:名句默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锋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